2020.2.24 二月二龍擡頭

2020.2.24 二月二龍抬頭

你好二月!一見鍾情。二月,桃始夭。玉蘭解。紫荊繁。杏花飾其靨。梨花溶。李花白~傷心橋下春波綠,曾是驚鴻照影來~

二月二,龍抬頭,一年鴻運好兆頭!農曆二月二,人們祈望龍抬頭興雲作雨、滋潤萬物,萬物此時開始真正甦醒,春天真的來了。

素有“二月二剃龍頭”的說法。中國民間普遍認為在這一天剃頭,會使人紅運當頭、福星高照,因此,民諺說“二月二剃龍頭,一年都有精神頭”。

林語堂曾說:“在人的一生有些細微之事,本身毫無意義可言。時過境遷之後回顧,卻發現其影響之大,殊可驚人。”生活有很多事情我們無法改變,但可以改變我們自己的看法。當你相信她是美好的時候,眼看的世界也是美好。中國人很講究好意頭。過年吃雞,大吉大利;元宵點燈,家人平安;中秋吃月餅,象徵團圓~~

春回大地,人們期望“龍”出鎮住疫情。二月初二的龍抬頭節對人們而言也就顯得格外重要,人們依靠對龍的崇拜驅兇納吉,寄託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龍神賜福人間,人畜平安,五穀豐登。

這不是迷信,討得個好意頭,至少在那些無助的時刻,安慰我們繼續前行。這難道不是一個好意頭嗎?這場病將過去,武漢會好,一切都將好起來。中國加油!武漢加油!

網上評論等到疫情結束,你想做些什麼?

有人說:“等好起來了,我要去一起吃火鍋、逛街、看電影。”

有人說:“等疫情過去,一定要去理髮,擼串,放風箏,爬山。”

還有人說:“我要去武漢,看櫻花,吃熱乾麵!”

《二月二日 》

(唐)唐:李商隱

二月二日江上行,東風日暖聞吹笙。

花須柳眼各無賴,紫蝶黃蜂俱有情。

萬里憶歸元亮井,三年從事亞夫營。

新灘莫悟遊人意,更作風簷夜雨聲。

《二月二》

(唐)白居易

二月二日新雨晴,草芽菜甲一時生。

輕衫細馬春年少,十字津頭一字行。

《蜀中春日》

(唐)鄭谷

海棠風外獨沾巾,襟袖無端惹蜀塵。

和暖又逢挑菜日,寂寥未是探花人。

不嫌蟻酒衝愁肺,卻憶漁蓑覆病身。

何事晚來微雨後,錦江春學曲江春。

《物種起源》說過,當自然災害來臨時,能夠存活的,不是體量最大、力氣最猛的動物,而是對環境做出最快變化的動物。在疫情面前,我們是一個命運共同體。

2月23日消息:疫情蔓延勢頭得到初步遏制,但全國疫情發展拐點尚未到來。疫情呈下降趨勢,只要繼續做好防控措施,希望就在前方。摘李煜的《虞美人》不是一般的醉人!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疫情,什麼時候才能結束呢?答案:疫情4月前可能結束。願世間所有的美好,都是恰逢其時!

有人說,過去這段日子,是中國人的集體修行。世界以痛吻我,我卻報之以歌。在這種時候才發現自己的能力實在微小,什麼也做不了~

加繆在《鼠疫》中寫了這樣一句話:“人類在這場跟鼠疫的搏鬥中,所能贏得的全部東西,就是知識和記憶。”

李商隱的《錦瑟》,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一場災難,讓人們開始懷念起曾經美好的過往。當過去日復一日平凡的日子成為憧憬;當曾經習以為常的生活成為奢望。很多東西,就變得不再重要,很多擁有,就變得十分可貴。當下的疫情,是對生命的警醒,讓我們懂得健康誠可貴,活著就是幸福。

懂,是世界上最溫情的語言。在生死麵前,一切都是浮雲。便可看淡一切,放下一切。生活的負擔,讓我們看到自己的潛力。唯有健康的身體作為前提,才有實現各種人生價值的可能性。耐得住寂寞,才能等得到花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