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養孩子獨立性應該怎麼做?這7點是核心,家長早知道孩子早受益

文丨圖圖爸爸

前幾天親戚小夏的小孩來家裡玩,經過一段時間的相處,我發現這個小孩有個很不好的習慣。

事事都依賴父母,粘著父母,完全就是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用過的東西不知道放回原位。

在別人家都如此,更不知道在自己家是什麼模樣,完全沒有一點獨立自主的意識。

培養孩子獨立性應該怎麼做?這7點是核心,家長早知道孩子早受益

後面知道小夏也非常著急,看著孩子都這麼大了,可是做什麼事情都粘著父母,從來沒有一件事是自己動手完成的,焦急得不得了,總是想做點什麼。

但是由於自己的溺愛和擔心,也不敢讓他自己做什麼事情,而且孩子也會又哭又鬧,真的是沒有一點兒辦法。

其實當孩子出現這種情況的時候,和家長的教育和孩子的相處模式是息息相關的,父母的溺愛,對孩子的處處照顧,都會讓孩子喪失自己動手的能力,等到長大了,會更加嚴重,甚至自己一個人生活都是問題,沒有自理能力。

要改變這樣的現狀,首先,家長要意識到讓孩子獨立的重要性,然後試著去了解如何培養孩子獨立性的,多多向其他家庭學習借鑑,找到自己的問題並且加以改正。

培養孩子獨立性應該怎麼做?這7點是核心,家長早知道孩子早受益

培養孩子獨立性應該怎麼做?這7點是核心,家長早知道孩子早受益

01父母為何著急?培養孩子獨立的重要性

獨立其實就是自己一個人解決分析問題的能力,獨立是每個人在社會中生存,和發展必須的東西。

哲學家布迪曼說過:“最本質的人生價值就是人的獨立性”,是否家長們也意識到了獨立性的重要了呢?

1)獨立意識有助於良好性格的形成

性格是一個人對現實的穩定的態度,以及與這種態度相應的,習慣化了的行為方式中表現出來的人格特徵。性格形成過後便很難改變,將會伴隨其一生。

孩子儘早獨立可以讓孩子擺脫對父母的依賴,孩子會和其他同齡人形成良好的關係,為人際交往打下基礎。

孩子具有獨立意識,面對事情也會更加勇敢,更加堅定,長大以後也能更加融入社會,適應社會的發展。

2)獨立意識有助於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的態度

孩子養成獨立意識之後,就會自己的事情自己做,長期這樣會慢慢給孩子帶來責任感還有自信心。

自信心在學習和生活中都是很重要的,有了自信心,學習會更加主動,學習效果也會加倍。

如果孩子從小就開始培養獨立性,對待事物也會有更加成熟的看法,對以後孩子上學,讀住宿學校,都非常有幫助。

培養孩子獨立性應該怎麼做?這7點是核心,家長早知道孩子早受益

3)獨立意識能夠幫助孩子的肢體協調

自己吃飯,穿衣服,洗衣服,整理房間都是每個人慢慢必須經歷的,儘早培養孩子的獨立意識,可以讓孩子先試著自己動手做這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不僅可以幫忙家長分擔一些家務,而且在孩子做這些的同時,也增進了孩子的肌肉鍛鍊,讓孩子的肢體更加協調。

培養孩子獨立性應該怎麼做?這7點是核心,家長早知道孩子早受益

02孩子不獨立的背後,家長有不可推卸的責任

現在的孩子基本上都是獨身子女,都是父母的心肝寶貝,也就是因為這種社會模式,孩子之所以缺乏獨立,和家長是有很大關係的。

①父母對孩子要求太少,只要聽話就行了嗎?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感覺到,每次出去談論孩子,別人都會問你一個問題,“你們家孩子乖嘛?聽話嗎?”。

彷彿這就是評價一個孩子好壞的指標,那麼孩子是不是隻要“乖”就可以了呢?而聽話的孩子就是“乖”孩子呢?

有一句歌詞是這樣唱的:“你不需要太乖,但不能學壞”,孩子被誇獎是好事。

如果僅僅因為孩子聽父母的話就被誇做乖孩子,孩子就會墨守成規,不願意去嘗試新鮮事物,他們知道了只要聽話就能夠受到大人的喜歡。

為了得到父母的稱讚,一味的去順應父母,這樣盲目順從父母的想法,自己不會去思考,從而喪失獨立性。

培養孩子獨立性應該怎麼做?這7點是核心,家長早知道孩子早受益

②父母總是自己包攬事情,無法讓孩子從中鍛鍊

我有一個同事,三十幾歲的人了,現在在外地工作,離開了父母,不會做飯,不會做家務,連洗衣服都不會,每天只能點外賣,在自己為數不多的工資裡拿出來一些來請清潔工。

和她交流過才發現,導致這樣的原因,就是小時候父母的原因。小時候她就是家裡的小公主,父母把一切事情都操辦好了,讓她根本沒有機會學習這些生活技能。

說來說去都是父母太過於仁慈和溺愛,沒有意識到讓孩子獨立的重要性,這樣做只會讓孩子缺乏自理能力,長大後連自己都照顧不好。

最好的辦法就是從小就開始培養孩子自己動手的能力,其實“三歲看老”就是這個道理,等到了長大的時候孩子才能自己適應生活。

培養孩子獨立性應該怎麼做?這7點是核心,家長早知道孩子早受益

03孩子獨立性的培養應該從何做起?7點是“核心”

居里夫人說:“路要靠自己去走,才能越走越寬”,家長們應該學會放手,讓孩子自己走自己的路,只要做到以下幾點就足夠了。

1.給孩子足夠的自我空間

如何給孩子足夠的自我空間呢?很簡單,家長需要讓孩子知道,在可控範圍裡面,他們是可以“無法無天”的,如此孩子就能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情。

如果家長總是將孩子綁在自己身邊,雖然現在看來對孩子是好,但是等到長大後,就會知道有多大的壞處,到時候孩子的房間總是亂七八糟,東西也是丟三落四。

所以家長應該學會放手,給孩子自己的空間,讓他自己懂得生活,這才是對孩子以後生活的最大幫助。

培養孩子獨立性應該怎麼做?這7點是核心,家長早知道孩子早受益

2.讓孩子能自己獨處

孩子到了一定年齡也會想要單獨玩耍,家長會發現有些時候他們喜歡在一個角落獨自玩文具,笨拙地表達了他們想要獨立空間的需求。

父母可以幫助他們,專門為寶寶打造一個私人空間,比如小帳篷,玩具房等等,讓寶寶能夠自己在裡面做自己喜歡的事情,自己思考,自己玩耍。這是孩子走向獨立的重要一步。

3.不要過度表達關心

孩子在成長中不免會受一些小傷,生一些小病,這個時候父母大可不必一驚一乍,遇事應該冷靜,不要給孩子過度的疼愛。

比如孩子不小心走路摔跤了,不要馬上將其抱起來安慰,這樣就會讓他們產生一種依賴心理。

讓他們覺得不管發生了什麼事情都有爸爸媽媽幫助他們,父母先不要急著幫孩子,讓他們嘗試自己重新站起來,告訴他們要勇敢。

培養孩子獨立性應該怎麼做?這7點是核心,家長早知道孩子早受益

4.金錢上不能過度限制,也不能過度放縱

孩子們出門上學去難免會需要零花錢,父母可以適當給孩子一段時間的零花錢,讓他們計劃使用,告訴他們沒到時間是不會再給他們的,如此來訓練他們的獨立能力。孩子能夠節約用錢,從小就學會理財,這也是獨立的一部分。

若是家長過度限制,則會讓孩子覺得自己處處被限制,會給孩子的心理帶來傷害,也許會適得其反。若家長給孩子過多的錢,也許會養成他們大手大腳的習慣。所以適當給予零花錢也是很重要的。

5.教育孩子應該更加個性化

在中國,老師總是喜歡讓家長多和自己交流自家孩子的情況,這樣家長才能及時的管教孩子。

但是在美國是不提倡這種做法的,我們都知道美國孩子比中國孩子更加獨立,是因為美國的教育認為,孩子是獨立的,父母不必總是去研究孩子,只需要去發現孩子的可愛之處,然後去鼓勵,引導他們就足夠了。

其實這樣做的目的,是讓孩子在自己心裡建立起自信,孩子能夠自己去掌控自己的學習,也能更大的激發學習的興趣。

培養孩子獨立性應該怎麼做?這7點是核心,家長早知道孩子早受益

6.孩子不能成為父母的全部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聽過一首歌叫做《娘是我的全部》,在中國,孩子可以說就是父母的全部,父母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孩子身上,這樣做在保證了孩子生活得更好的同時,也限制了他們自己發展的空間。

因為父母總是會忍不住按照自己的思維去管教孩子,讓孩子也繼承自己的思維。

如此只會讓孩子感到壓力,限制了其獨立性的養成,這也就是現在很多人二十幾歲都沒有實現完全獨立的主要原因。父母應該給孩子更多的空間,也是在給自己空間。

培養孩子獨立性應該怎麼做?這7點是核心,家長早知道孩子早受益

7.讓孩子能對自己的事情負責

家長們有一個很大的毛病,就是喜歡幫孩子做決定,長此以往,孩子就會依賴父母,遇到事情都想著找父母想辦法,自己不去思考,這樣下去孩子永遠無法獨立。

在生活中遇到任何事情,父母應該學會適當放手,能讓孩子自己做決定最好,並且在他做決定之前,告訴他們,這件事情發生的任何後果,都需要他們自己承擔。如此也可以培養孩子的責任感,從而讓孩子變得獨立。

孩子從小養成的性格,長大了過後是很難改變的,雖說幫助孩子變得獨立是一場漫長的鬥爭。

但是萬事開頭難,認真做好每一步,家長們試著放手,給孩子獨立的空間,讓孩子有責任感,不溺愛孩子,就能夠成功。

要記住每一個孩子都是天使,都是獨立的個體,“I am the master of my own”——“我就是我自身的主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