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數學:五大易混知識點

考研數學:五大易混知識點

在考研數學的備考複習過程中考生們經常會遇到一些不太清楚的知識點,做題的時候不會運用或在這一知識點頻頻出錯。

今天就介紹一下考研數學中常見的五大易混知識點,幫助大家解決問題。

1 易混概念

連續,可導,存在原函數,可積,可微,偏導數存在他們之間的關係是怎麼樣的?

存在極限,導函數連續,左連續,右連續,左極限,右極限,左導數,右導數,導函數的左極限,導函數的右極限。

2 羅爾定理

羅爾定理是以法國數學家羅爾的名字命名的。設函數f(x)在閉區間[a,b]上連續(中a不等於b),在開區間(a,b)上可導,且f(a)=f(b),那麼至少存在一點ξ∈(a、b),使得f'(ξ)=0。

羅爾定理的三個已知條件的意義:

①f(x)在[a,b]上連續表明曲線連同端點在內是無縫隙的曲線;

②f(x)在內(a,b)可導表明曲線y=f(x)在每一點處有切線存在;

③f(a)=f(b)表明曲線的割線(線AB)平行於x軸;

羅爾定理的結論的直幾何意義是:在(a,b)內至少能找到一點ξ,使f'(ξ)=0,表明曲線上至少有一點的切線斜率為0,從而切線平行於割線AB,與x軸平行。

3 泰勒公式

有的同學,看到泰勒公式就哆嗦,因為乍一看很長很恐怖,瞬間大腦空白。

其實在搞明白幾點後,就可以瞭解泰勒公式了。第一:什麼情況下要進行泰勒展開;第二:以哪一點為中心進行展開;第三:把誰展開;第四:展開到幾階?

4 中值定理

應用多次中值定理的專題:絕大部分的考研題,一般考查應用多次中值定理,最重要的就是要培養自己對這種題目的敏感度,要很快反應出這一題是考哪幾個中值定理。敏感性是靠自己多練習綜合題培養出來的,經常去複習,這樣對中值定理的題目就會更加熟悉。

5 對稱性,輪換性,奇偶性在積分的綜合應用

對稱性,輪換性,奇偶性在積分(重積分,線,面積分)中的綜合應用:這種題型幾乎每年必考,要麼小題中考,要麼大題中要用,是必須掌握的知識。但是它的確不是一個靠做3、4道題目就能掌握的知識點。

做積分題,尤其多重積分和線面積分,埋頭苦算也許能算出結果,但是要是能運用以上方法,會更加輕鬆。

以上這五個知識點

大家在複習的時候一定要注意避免混淆

務必認真牢記和對待

考研數學:五大易混知識點

下面給大家整理了現階段做題如何得分的技巧

希望對你們平時練題有所幫助

1 分步得分法

考研數學試卷中的解答題是按步驟給分的。在考研試卷中,80%的題目是考查基礎的。

所以大部分考生的情況是,題目有思路會做,但是由於當中計算失誤,導致最後的答案是錯的。或是會做,但是缺少必要關鍵的步驟,也不能拿滿分,這就是我們平時遇見的“會而不對,對而不全”的老大難問題。

糾正這一錯誤的做法是:要求考生在平時做題時,認真書寫解題過程,注意表達要準確、邏輯要緊密、書寫要規範,防止被扣分。

2 跳步得分法

解題時有思路,但是發現做在一半卡殼了。一般是有兩種情況,一是某個知識點或性質忘記了,對於這種情況靜下心來捋一下這塊的內容,看看會用到哪個知識點。

由於考試時間的限制,“卡殼處”的攻克來不及了,那麼可以把前面的寫下來,再寫出“證實某步之後,繼續有……”一直做到底,這就是跳步解答。

如果之後又想出來中間步驟,這時不要亂七八糟插上去,可補在後面,“事實上,某步可證明或演算如下……”,以保持卷面的工整。

3 缺步得分法

若是遇到一個很困難的問題,實在是不能完全做出來。一個聰明的解題策略是,將它們分解成一個個的小問題,先解決問題的一部分,能解決多少就解決多少,能寫多少就寫多少,儘量不要空白。

尤其是一些解題思路比較固定的題目,若是重要的步驟寫出來後,雖然結論沒有得出,但是分數卻可以拿到一半以上,這確實是一個不錯的主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