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給我三天光明》2:所有成就,應該從遇到那個好老師開始

小海倫在一歲多的時候就徹底的失去了聽力和視力,陷入了無邊的黑暗之中,父母決定給她請一位專業的家庭教師。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2:所有成就,應該從遇到那個好老師開始


海倫說:我一生中最重要的時候是莎莉文老師到我家的那一天,她來之前我所過的生活和她來之後有天壤之別。每每回首此時,我都不禁感慨萬千,那一天是1887年3月3日我6歲零9個月,那個具有紀念意義的下午,我滿懷期待的靜靜站在門廊上,從母親的手勢和家人們進進出出的動靜中,我隱約覺得一定有什麼不尋常的事情要發生,所以我走到門口,站在樓梯上翹首以待。我不知道未來為我準備了什麼。奇蹟抑或驚喜,幾星期以來,我一直被暴怒和痛苦的情緒控制著,一陣掙扎之後已經趨於精疲力盡。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2:所有成就,應該從遇到那個好老師開始


從這裡我們可以看到陷入黑暗中的海倫是多麼渴望探究這個新的世界,但是苦於沒有正確的方法,沒有專業的指導,她就像在霧靄茫茫的海上行駛的一搜小船,沒有指南針和探深繩,只能小心翼翼地摸索著航行。她有強烈的慾望,要了解這個世界,而又無法用眼睛和耳朵去獲得,這確實是一大苦惱。直到老師的到來,才給了她希望。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2:所有成就,應該從遇到那個好老師開始


我感到有腳步在靠近,還以為是母親來了,於是伸出了一隻手,一個人握住了我的手,一把將我拉過去緊緊的抱在懷裡,她就是來啟蒙我的人,她就是來愛我的人,她就是我的老師沙利文。

莎莉文老師是一個非常有愛心的人,善於抓住機遇進行教學,是個專業的好老師。在莎莉文老師的引導下,海倫開始正規地學習

第二天早晨,莎莉文老師把我領到她的房間,給了我一個洋娃娃,後來我才知道這個洋娃娃大有來頭,他是帕金斯盲人學校的學生送給我的,而洋娃娃身上的衣服則是《美國札記》裡記述過的羅拉·布里奇曼親手給她穿上的。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2:所有成就,應該從遇到那個好老師開始


我玩了一會兒洋娃娃,莎莉文老師拉起我的手,慢慢的在我手上拼出了洋娃娃的單詞,我立刻對這種手指遊戲產生了興趣,於是也開始有樣學樣,試了幾次,終於正確拼出來了,我真是高興的不得了,驕傲的不得了。

我迫不及待地飛跑到樓下找母親,把洋娃娃的單詞拼給她看,我不知道我這是在拼寫文字,我甚至不知道世界上有文字這種東西,我只是依葫蘆畫瓢的做手指遊戲而已。接下來的幾天,我用這種一知半解的方式學了很多單詞,莎莉文老師教了幾星期以後,我才知道原來世間萬物都有自己的名字。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2:所有成就,應該從遇到那個好老師開始


有一天,當我正在玩新洋娃娃的時候,莎莉文老師把一個破舊的大洋娃娃放在了我的腿上,還在我手上拼出了洋娃娃的單詞,試圖告訴我洋娃娃這個單詞指的就是這類東西,不管是新的還是舊的。之前,我們兩個還為水杯和水這兩個單詞發生了一些爭執,莎莉文老師想告訴我水杯和水指兩個不同的東西,我卻堅持把他倆混為一談,她無計可施,只好先把這個話題放在一邊,可是不一會兒又舊話重提。

我實在不耐煩她這麼囉囉嗦嗦的,一發狠就把新洋娃娃摔在了地上,我能感覺到躺在腳邊的洋娃娃碎片,心裡一陣痛快,發了這通脾氣之後,我絲毫不覺得傷心或者後悔,因為我從來就沒有喜歡過這個新洋娃娃,在我的那個寂靜又漆黑的世界,根本就沒有什麼柔情。莎莉文老師把洋娃娃碎片掃到了壁爐一側的牆邊,這使我感到心滿意足,以至於完全忘掉了之前為什麼感到不快。莎莉文老師把帽子遞給我,這表示我就要出去享受溫暖的陽光了,這個想法--如果這種無聲的感知叫做想法的話--讓我高興的又蹦又跳。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2:所有成就,應該從遇到那個好老師開始


我們追隨著一股金銀花的清香散步到了井房,井房屋頂覆蓋著茂盛的金銀花,有人正在從井裡抽水上來。沙利文老師把我的手放在水流下,一股清涼的水流過指縫漏下去,這時她在我另一隻手上拼寫著某個單詞,一開始慢慢的寫,後來加快了速度,我靜靜地站著。注意力全都放在她移動的手指上。

忽然間我頓悟了,就像打了個激靈。一下子記起早已忘卻的事情。我終於懂得了語言的神秘,我知道了水就是從我手上流過的清涼的東西。這個詞喚醒了我的靈魂,給了我希望、喜悅和自由,在前進的路上當然還會有障礙,但是我遲早都會跨越它們。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2:所有成就,應該從遇到那個好老師開始


在井房發生的這件事使我的求知慾望陡然增加,世間萬物皆有名稱,每知道一個名字就啟發我新一輪的思考。我們回家後,我覺得每件摸到的東西都流動著生命的氣息,這是因為我現在能夠用剛才體會到的全新眼光看待這個世界。一進門我就想起了剛剛被我摔碎的洋娃娃。我摸索著走到壁爐邊,一片一片拾起洋娃娃的碎片,我想把它們拼回去,但是無論如何也弄不好,我意識到了之前的肆意妄為,眼淚不自覺的流了下來,這是我人生中第一次感到追悔莫及。

不得不說,海倫是有福氣的,能夠得到莎莉文老師的陪伴和教育。,她的突破和成就,都離不開老師的博大胸懷和愛心教育。很多的老師,面對一個健康的孩子,還不能包容和耐心,何況目盲耳聾的海倫呢?這就是莎莉文老師的偉大之處。

那一天我學到了很多新單詞,雖然現在已經記不起所有單詞了,但是我記得有媽媽,爸爸,姐妹和老師,這些單詞使整個世界如繁花一般綻放,那天晚上,我快樂的鑽進被子,世界上應該沒有比我更幸福的孩子了吧,我第一次期待新一天的來臨。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2:所有成就,應該從遇到那個好老師開始


我的靈魂被喚醒後的那個夏天,發生的事情至今讓我記憶猶新。那是1887年的夏天,我每天都在用雙手探索這個世界,用心記住每個被我摸過的東西叫什麼。探索的世界越廣闊,記住的名稱越多,瞭解的用途越細緻。我就越發高興和自信,對周圍的世界也越發親近了。

在瞭解了語言的奧妙之後,我迫不及待的想學會並運用。聽得見的孩子能輕鬆學習語言,他們能輕而易舉,心情愉快的學到別人說出來的話,並原封不動的重複出來。而聾孩子則要經歷耗時費力、痛苦異常的過程。

但是無論過程怎樣艱辛,學會說話總是一件美妙的事情。從學會叫每件東西的名字、從只會咿咿呀呀的發音到最後能夠說出莎士比亞作品裡最優美的文字,我們總會一點一點的進步。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2:所有成就,應該從遇到那個好老師開始


起初每當莎莉文老師告訴我一件新鮮事,我沒幾個問題可問,因為我對他說的東西概念模糊,詞彙量也有限。但隨著知識和詞彙量的增加,我的問題多了起來,我常常對一個問題打破砂鍋問到底,總是渴望知道更多信息,有的時候一個新學到的單詞就能打開我腦海中塵封已久的記憶。

記得某個早晨我第一次問莎莉文老師愛這個字是什麼意思,這時候我的詞彙量還比較小,我從花園摘了幾朵早開的紫羅蘭給莎莉文老師,她想吻我一下作為回禮,但是那個時候除了母親,我不喜歡讓其他人吻我。莎莉文老師用胳膊輕輕的摟著我,在我手裡拼出“我愛海倫”。

“什麼是愛?”我問。她把我拉近了些,用手指著我的心臟說,愛就在這裡,我這才第一次意識到心跳的存在,她的話讓我迷惑,因為那個時候我不能理解摸不著的東西。

我聞到了她手中紫羅蘭的香味,於是一半用單詞、一半用手語地問“花香是愛嗎?

“不”老師回答。

我接著思考,和煦的陽光照耀著我們。

那這是愛嗎?我用手指著溫暖的陽光射來的方向問道,這應該是愛了吧。

對我來說似乎沒有比太陽更美麗的東西了,因為它的溫暖讓所有生物成長,但是莎莉文老師仍然搖了搖頭,這下我更加疑惑了,還有點失望,我感到奇怪,為什麼莎莉文老師不把愛拿來讓我摸一摸?感知一下呢?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2:所有成就,應該從遇到那個好老師開始


一兩天之後,我在玩串珠子的遊戲,也就是把不同大小的珠子按照兩大三小的順序串在一起。我總是串錯,而莎莉文老師則不厭其煩的給我一遍遍指出來,最後我自己發現了珠串中一個明顯的錯誤,於是集中精神想這個問題,思忖著我應該怎麼重新安排這些珠子,這時候,沙利文老師碰了碰我的額頭,在我手上用力的寫下想這個字。

我靈光一閃,忽然明白,想就是我腦子裡正在進行的過程,這是我第一次接觸抽象的概念。

我一動不動的在那待了半天,並不是在考慮怎麼串珠子,而是在想能不能用這個新學的觀念理解愛的意思,太陽整天都藏在烏雲後面,還下了一場陣雨,但是突然間太陽從南邊噴薄出璀璨的光芒。

我又問了一遍老師:“陽光是愛嗎?”

“愛就像太陽出來前天空中的烏雲,”她回答說,由於這些話超出了我當時的理解範疇,於是她用更簡單的詞語解釋道,“你不能摸到烏雲,但是你能感覺到從雲中落下的雨。在乾熱的一天結束後,雨能滋潤乾枯的花兒和乾涸的土地。同樣的,你不能摸到愛,但是,你能感受到他對萬物的滋潤。沒有愛,你就不會快樂,也不會想玩耍了。”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2:所有成就,應該從遇到那個好老師開始


一瞬間,我明白了一個美好的道理————我感到自己的心靈和其他的心靈間被一條看不見的線連接起來了。

我們常常在室外閱讀、學習,因為我們更喜歡陽光明媚的室外,而不是昏暗的室內,我早期學的東西都散發著森林的氣息————松葉的樹脂香味,混合著野葡萄的芬芳,在鵝掌揚濃密的樹蔭下,我知道了世間萬物本身都是學問。

正是莎莉文老師的才智,同情心和慈愛的教學方法,讓我早年受到的教育如此美好,正是因為莎莉文老師每次都能抓住適當的時機向我傳授知識,每次我都能抱著愉快和積極的心態學習。

莎莉文老師非常清楚,孩子的心靈就像小溪,教育就像小溪流動的路徑。小溪歡快的沿著路徑向前向前流動,倒映著沿途的花花草草、朵朵白雲。她竭盡全力為我的路徑導航。因為她知道孩子的心靈跟小溪一樣,需要彙集沿途從山上流下來的水流和泉水,直到匯入更為寬廣的河流中,用自己明鏡般的河面倒映出連綿的群山,濃重的樹影,湛藍的天空和小花兒們的笑靨。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2:所有成就,應該從遇到那個好老師開始


海倫接受教育的第二步是學習閱讀。從認硬紙板上的單詞到讀書只有一步之隔,她拿起“啟蒙讀本”開始在書上尋找她認識的單詞。每當找到一個認識的單詞,就像在捉迷藏遊戲裡找到朋友那樣興奮。莎莉文老師每次都會用美妙的故事或者詩歌豐富教學內容,只要碰到讓海倫高興或者感興趣的內容,就會反覆探討。正是因為莎莉文老師每次講解的內容栩栩如生,海倫才不費力氣地記住並學會了語法、算數和詞語解釋。莎莉文老師還用同樣輕鬆有趣的方法教會了海倫動物學和植物學。讓海倫懂得了愛與包容,學會了欣賞美。她與莎莉文老師如同融為一體般親近,難捨難分。她所有的才智、抱負和快樂都被老師溫柔的愛喚醒了。

有人說,教育是一棵樹搖動另一棵樹,是一把火點燃另一把火,是用一個心靈喚醒另一個心靈。老師對孩子的影響遠比想象中重要的多,,很多的老師只是教授知識,很少懂得去關注每個孩子的內心,每個老師都能把學生帶進教室,但是並不是每個老師都能讓學生去學習。只有讓學生感覺自由自在,他們才能抱著愉快的心情學習。我們也每個人生命也許會遇到一些良師,教授的是知識,傳遞的卻是思想和光。他們值得我們尊敬和愛戴一生。

海倫在莎莉文老師的陪伴下,學會了語法、算數和詞語解釋,還開始學習動物學和植物學。一個新的世界在她面前打開。在接下來的日子裡,又聾又瞎的海倫甚至學會了開口說話。

海倫的內心總是有種強烈的慾望,那就是能夠發出聲音。她以前發出沒有意義的噪音時,會用一隻手放在自己的喉嚨上,另一隻手放在嘴上,感覺嘴唇的運動。她喜歡任何發出聲響的東西,比如“喵喵”叫的小貓和“汪汪”叫的小狗。喜歡在別人唱歌的時候,把手放在他們的喉嚨上,喜歡在別人彈鋼琴的時候把手搭在鋼琴身上。她常常坐在母親的膝頭,把手放在母親臉上感覺嘴唇的運動。她會發出各種聲音或者弄出象單詞一樣的發音,單純地只是為了讓發音器官得到鍛鍊,並沒有什麼交流的目的。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2:所有成就,應該從遇到那個好老師開始


這個時候的海倫還不知道聾人其實是可以學會說話的。只是感覺如果一個人只能用手寫單詞的方式交流,總是會有種約束感,這種約束感讓她越來越煩躁不安,她感到能力上的這個缺陷一定要被填補上才行,一有什麼想法就拼命動嘴,就像小鳥兒逆著風不停地拍打翅膀一樣,一直堅持不懈的動動嘴唇,用用嗓子。

1890年3月26日開始,海倫在霍瑞斯學校校長富勒小姐的親自教育下開始學習說話。富勒小姐把海倫的手輕輕放在她的臉上,讓海倫在她說話的時候感覺舌頭和嘴唇的運動。在莎莉文老師和富勒小姐的指導下,海倫一連幾小時重複練習單詞、句子的發音,日以繼夜地努力練習發音,終於學會了用嘴說話。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2:所有成就,應該從遇到那個好老師開始


能用嘴說話之後,海倫迫不及待地等著回家,在回家的途中她一直不停地跟莎莉文老師說話,不是因為真的有什麼話要說,而是想抓住回家前的最後時機練習說話,當她沉浸在練習中還沒回過神時,火車就到站了。站臺上站著她所有的家人,母親把她緊緊摟在懷裡,已經激動得不能言語,渾身顫抖地傾聽海倫發出的每個音節;妹妹抓起她的手拼命地親吻,高興地蹦蹦跳跳;父親則在一旁用良久的沉默表示出他對海倫的驕傲和寵愛。

我們知道,因為聾,聽不到別人說什麼,也無法知道自己說的對與錯,海倫學習說話的過程中遇到的困難會有多麼大,而正是她不服輸的個性才能跨越這些障礙。最終開口講話。有的人面對自身的缺陷時,往往從心理上就接受了自己是和別人不一樣的現實,固守在自己的小圈子裡,企圖通過家人的照顧和外界的救援,度過一生,而海倫沒有被自身的缺陷所嚇到,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機會去獲取更過的技能,才能完成盲聾啞人步可能完成的挑戰,這正是我們佩服她的所在

1893年10月之前海倫已經自學了各種課程,她讀了希臘、羅馬和美國曆史,通過有凸起的語法書學了點法語,還花了相當多的時間來提高說話能力。她常常對著莎莉文老師高聲地朗讀或者是背誦喜歡的詩歌,沙利文老師則會糾正她的發音,並在斷句和抑揚頓挫上給予指導。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2:所有成就,應該從遇到那個好老師開始


在海倫還是個小女孩的時候,她就說:將來我要上大學----而且要上哈佛學院。這讓她周圍的人都大吃一驚,親友們也認為根本不可能,但是上大學的夢想在她心裡生了根發了牙,逐漸變成熱切的渴望。這個渴望讓她不顧親友們的勸阻,毅然決然地同聽力、視力正常的女孩子們展開一場學位爭奪賽。而其中遇到的一切困難,是很多健康人都無法跨越的,海倫在莎莉文老師的陪伴下,一一完成,最終考上了理想的大學。

如果在你成長的路上,也有那麼一位好老師,讓你改變,成長,請把她的故事講出來,讓我們永遠記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