汨罗:任弼时 一生有“三怕”

检察日报|汨罗:任弼时 一生有“三怕”


检察日报|汨罗:任弼时 一生有“三怕”


任弼时(1904年 —1950年),原名任培国,湖南汨罗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卓越领导人,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集体的主要成员。任弼时同志16岁参加革命,46岁英年早逝。30年的革命生涯中,任弼时担负着沉重的担子,一心为革命,心里只装着人民,一生严格自律,艰苦朴素,勤俭节约,从不搞特殊待遇,从他身上折射出共产党员大公无私、清正廉洁的本色。


“一怕工作少,二怕用钱多,三怕麻烦人。”无论在战争年代还是和平建设时期,任弼时始终以“三怕”精神要求自己,约束家人。他再三强调:“凡事不能超越制度。党的干部尤其是党的高级干部更不能搞特殊。”


刚进北京城时,后勤部门为任弼时的住房修窗户花了点钱,他知道后很不安,一晚上都睡不着觉。他认为,在国家大业初创、人民生活非常困难的情况下,一分钱也不应多花。


他的住房临街,办公室离马路只有二三米远,很不安静。有关部门为照顾他的工作和休息,准备让他搬到另一个住处。他说:“那房子住着一个机关,而我是一个人,怎么能为我一个人牵动一个机关呢?当干部的一丝一毫也不能特殊。”后来,组织上准备给他整修另一所房子,他知道后又拒绝了。他说:“现在国民经济正处在恢复时期,还是把钱用到工业建设上吧。”直到逝世,他始终住着原来的房子。


任弼时经常向他的夫人陈琮英询问一些生活上的问题,比如菜金是不是超过了标准,生活用品是不是按制度领用。他很少给孩子们买衣服,他让陈琮英把大人的破旧衣服做成小孩的衣服,大的穿完了小的接着穿,直到破烂得不能再穿为止。他经常对孩子们说:“吃了人民的小米,不能辜负人民对你们的希望,将来一定要为人民做事。”


淡泊名利不搞特殊化,不向组织提要求,不为子女谋私利,是任弼时的做人准则。任弼时的次女任远征说:“父亲严慈相济,家训甚紧,影响后辈几代人。”


伟人故里,一代又一代的检察人追寻着伟人足迹,在汨江大地上续写着新世纪的初心故事,用忠诚干净担当的本色诠释着“骆驼精神”的时代新风,成为汨罗市检察院培植的“检察精神”。


如今,任弼时纪念馆已成为红色革命教育的重要基地,每年多达数十万党员干部前往参观接受洗礼。汨罗市检察院也多次组织干警到任弼时纪念馆开展主题党日活动,在学思践悟中牢记初心使命,在深学笃行中不断修炼自我,在知行合一中主动担当作为。


湖南省汨罗市检察院党组书记、检察长赵承卓说


任弼时同志廉洁奉公,一心为民。“骆驼精神”是永远照耀我们前行的一盏明灯,是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并将永远激励着我们。在助推法治汨罗建设的道路上,任弼时严谨的工作作风和清廉的家风给我们作出了很好的典范,将任弼时“廉洁奉公、严于律己”的宝贵精神财富积极传承和发扬,融入到检察工作中,值得我们每一个检察人学习和思考。


近年来,汨罗市检察院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为载体,坚持示范带动,检察长带头讲党课;坚持常态推动,确保检察权公正、公开、透明实施;坚持责任联动,完善责任主体;深化廉政风险防控工作,完善相关制度;充分发挥正面引导和反面警示作用,增强干警拒腐防变能力,坚持挺纪在前,打造了一支汨检铁军。


检察日报|汨罗:任弼时 一生有“三怕”

记者:张吟丰 通讯员:王丹

制作:岳阳市人民检察院政治部宣教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