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琛科技科创板IPO获上交所受理 17年经营活动现金净流超三千万元

【导语】安徽元琛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科创板IPO获上交所受理,国元证券担任保荐机构,公司选择上市审核规则规定的第一套上市标准。

资本邦 · 2020-04-09 · 文/Lemon

元琛科技科创板IPO获上交所受理 17年经营活动现金净流超三千万元

4月9日,资本邦讯,安徽元琛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元琛科技”)科创板IPO获上交所受理,国元证券担任保荐机构。

元琛科技科创板IPO获上交所受理 17年经营活动现金净流超三千万元

公司主要从事过滤材料、烟气净化系列环保产品的研发、生产、销售和服务,主要产品为各类耐高温耐腐蚀滤袋和SCR脱硝催化剂。

元琛科技科创板IPO获上交所受理 17年经营活动现金净流超三千万元

财务数据显示,元琛科技2017年、2018年、2019年营收分别为2.67亿元、3.24亿元、3.63亿元;同期对应的净利润分别为3590.46万元、3786.06万元、5911.29万元。

根据《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股票发行上市审核规则》,发行人选择上市审核规则规定的第一套上市标准,即:预计市值不低于人民币10亿元,最近两年净利润均为正且累计净利润不低于人民币5,000万元,或者预计市值不低于人民币10亿元,最近一年净利润为正且营业收入不低于人民币1亿元。

本次公开发行股票募集资金将投资于年产460万平方米高性能除尘滤料产业化项目、医疗防护用品研发及产业化建设项目和补充流动资金。

元琛科技科创板IPO获上交所受理 17年经营活动现金净流超三千万元

元琛科技坦言公司存在以下风险:

(一)技术升级和产品更新换代风险

我国对大气污染治理的日益重视,排放标准越来越严格,大气污染治理需要不断研发新技术、新产品,以满足更高标准的排放要求。多年来,公司一直从事过滤材料、工业烟气治理中各类耐高温耐腐蚀滤袋和脱硝催化剂等系列产品研究、开发和生产,积累了丰富的技术经验。科技进步日新月异,未来新材料、新技术、新标准将会不断涌现,公司若未能研发、生产出更新材料、更新技术、更高标准的产品,可能导致公司的产品不能满足客户需求,将会给公司造成不利影响。

(二)市场竞争风险

公司所处的行业虽属于国家重点扶持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但竞争主体数量较多,市场集中度不高,目前处于行业集中的过程中,行业竞争较为激烈,且对品牌、技术、服务等方面的要求越来越高。如果公司不能适应市场的需要,不能在研发水平、产品质量等方面持续保持竞争优势,公司将面临更加激烈的市场竞争。

(三)实际控制人控制风险

徐辉持有公司49.4483%的股份,其配偶梁燕通过元琛投资间接控制公司10.5793%的表决权股份,二人合计控制公司60.0276%的表决权股份。徐辉和梁燕为公司实际控制人。

本次发行后,徐辉和梁燕仍为公司实际控制人,对本公司经营决策具有较大的影响力。如果实际控制人利用其身份、地位,通过行使表决权对本公司的人事、经营决策等进行控制,可能会使公司的法人治理结构不能有效发挥作用,从而给公司经营及其他股东的利益带来损害。

(四)应收账款金额较大的风险

报告期内,2017年末、2018年末、2019年末,公司应收账款账面价值分别为14,856.47万元、16,549.68万元、14,779.45万元。2017年末、2018年末、2019年末,应收账款账面价值占当期主营业务收入比例分别为55.81%、51.46%、40.77%。2018年末应收账款账面价值较2017年末增长11.40%,2019年末应收账款账面价值较2018年末减少10.70%。

尽管目前公司客户资信良好,应收账款发生坏账的可能性较小,同时公司也不断从合同和货款收回等方面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应收账款的管理,2019年度应收账款收回情况明显改善。但若下游企业经营业绩持续下滑,可能会出现公司应收账款发生坏账或进一步延长应收账款收回周期,从而对公司营运资金安排和经营业绩产生一定的影响。

(五)发行失败风险

若本次发行认购不足,或未能达到预计市值上市条件,公司本次发行将面临发行失败的风险。

(六)募集资金投资项目无法及时取得环评批复的风险

发行人“年产460万平方米高性能除尘滤料产业化项目”正在履行环评批复手续,尚未取得环保管理部门出具的环评批复文件。合肥市环境保护局新站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分局出具了《关于安徽元琛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年产460万平方米高性能除尘滤料产业化项目环保审查意见》:“该项目基本符合园区规划环评批复要求。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未依法经审批部门审查或者审查后未予批准的,建设单位不得开工建设。最终意见以环评批复意见为准。”

本次发行后,如果公司不能及时办理环评批复,将影响募集资金使用。

(七)不可抗力风险

政治、经济、自然灾害以及突发性事件等其他不可抗力因素将会给公司经营带来重大影响。若发生各类突发性事件如新冠病毒、SARS传播等重大事件,境内外政府必然采取暂时性隔离管控措施,导致供应商或客户在一定期间内出现生产或经营上的困难,从而将会对公司持续经营带来直接影响。

风险提示 : 资本邦呈现的所有信息仅作为投资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一切投资操作信息不能作为投资依据。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