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過長江去》今日全國公映 看主旋律戰爭電影如何再升級

10月16日,由中國電影股份有限公司、廣州市廣播電視臺共同出品,八一電影製片廠導演韋廉監製,導演彭順執導,趙寧宇任編劇,張桐、于越、楊軼、淳于珊珊、洪天照領銜主演,趙濱、許雅婷、姬曉飛、賀寬、閆鵬主演,聶遠特別出演,呂小品、趙寧宇、王勁松友情出演的紅色題材戰爭片《打過長江去》正式登陸全國各大銀幕。

《打過長江去》今日全國公映 看主旋律戰爭電影如何再升級

在日前於廣州舉行的首映發佈會上,主演淳于珊珊、賀寬攜眾主創單位人員集體亮相併分享了電影拍攝的臺前幕後和創作感受,同時就影片所展現的個人情感與家國情懷進行對話交流。觀影后,眾多專家和媒體人對影片給予高度評價,他們表示:“渡江戰役解放全中國的情節高燃熱血,為國為民鞠躬盡瘁的先輩們讓人心生敬意,懸疑、諜戰元素的添加則讓影片更具看點。”今日影片正式上映,更多觀眾可以走進影院感受這部電影的魅力。

《打過長江去》今日全國公映 看主旋律戰爭電影如何再升級

看點一:匠心再現戰場回憶,有力傳承紅色基因

《打過長江去》以解放戰爭為背景,講述了人民解放軍一支先遣小分隊率先渡過長江潛入敵後,與敵人展開殊死搏鬥,為百萬大軍渡過長江奪取勝利打開通路,最終取得成功的故事。據影片的監製韋廉透露:“影片除了有非常劇烈的人物內心矛盾和衝突,最主要的看點在於,隨著時代的變化,觀眾對電影的欣賞口味的變化,《打過長江去》以全新視角表現渡江作戰,故事創作上通過‘小人物講大故事’的敘事方式,把戰爭題材電影拍出人民群眾喜聞樂見的風格”。

《打過長江去》今日全國公映 看主旋律戰爭電影如何再升級

《打過長江去》影片製作方面以精細畫面製作與高燃劇情相結合,同時又融合諜戰、動作等商業元素,將觀眾視野拉回到曾經戰火紛飛的戰爭歲月,匠心再現紅色記憶。並通過展現解放戰爭時期年輕戰士們浴血奮戰,用個人犧牲換來解放全國的勝利,從而把革命戰士的愛國精神、英雄精神,在今天的年輕人身上傳承下去是影片最大的價值呈現。

《打過長江去》今日全國公映 看主旋律戰爭電影如何再升級

看點二:戰爭類型電影再升級,平凡人物演繹家國情懷

與傳統的主旋律戰爭片不同,電影《打過長江去》以小人物視角和多維度的故事格局入手,既有寫實的戰爭場景,也有意象化的人物處理。除了在大視野上通過兩軍對壘,讓觀眾看到了光明勢力與黑暗勢力之間的拉鋸對抗,更多鏡頭則是投射於片中先遣小分隊成員的塑造以及戰場中兩兄弟的命運糾葛,既讓人體會到戰爭帶給人的切膚之痛,也讓觀眾看到更多無名英雄們的奉獻與犧牲,再現了革命先烈們“打過長江去,解放全中國”的無畏與信仰。

《打過長江去》今日全國公映 看主旋律戰爭電影如何再升級
《打過長江去》今日全國公映 看主旋律戰爭電影如何再升級

在人物塑造上,《打過長江去》將更多視角放在普通士兵身上,其中張桐飾演的解放軍哥哥李綬光帶著小分隊在渡江之前到了前線偵察,遇見身在敵營的親兄弟李綬明,既是親人又是敵人的矛盾關係讓他們備受考量與纏鬥,他們關鍵時刻的決策、心理活動展現了手足間血濃於水的親情,但又“道不同不與謀”的命運糾葛。影片正是通過李綬光兄弟等普通人物,反映出更多為了祖國的解放而奉獻和犧牲的無名英雄們,他們倒在了黎明前的最後一刻,卻讓解放的腳步變得更加堅實而穩健,他們的命運也刻上了深深的時代印記。

《打過長江去》今日全國公映 看主旋律戰爭電影如何再升級

看點三:創作立意時代精神,平衡商業價值和主旋律氛圍

恰逢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週年,《打過長江去》以紅色經典迎合時代精神,同時融合了槍戰、懸疑、動作、戰爭、情感等多重元素,在結構創作上力求做到人物塑造與戰爭大場景並重,凸顯出符合時代精神的主流價值觀。而在戰爭場景的處理上,仍然遵循寫實的手法,通過多處槍戰、肉搏、爆炸、包圍、突擊等場景刻畫,令故事更加真實和有看點。影片編劇趙寧宇更是在創作過程中親自擔任軍事顧問,據他透露片中的每一件武器都是全比例尺寸複製,既有設計又合規定,使影片產生了極大的視覺和動作特色。

《打過長江去》今日全國公映 看主旋律戰爭電影如何再升級

站在新時代,主旋律商業電影要更加積極求變,不僅在製作品質上有提升,在現實題材創作上也要有新突破。《打過長江去》力求讓觀眾看到不落俗套的新鮮角度,影片以小切口來折射大世界、以小人物呈現大時代、以小故事展現大圖景,同時將歷史大事、高遠戰略、家國情懷,融入普通人物和百姓奮鬥,在創作手法上為紅色戰爭題材電影提供新的借鑑價值。

10月16日,《打過長江去》全國公映,希望有更多觀眾能夠走進影院,重新回溯那段激情燃燒的戰火歲月,感受革命英雄為國捐軀的豪情壯志,為新時代努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奮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