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分析書法作品中的“疏密感”?

松風閣書法日講


書法中的疏密是一個相對複雜的概念。它既包括章法上的疏密,也包括結構上的疏密,甚至從筆法角度來說,筆法也是存在疏密分佈的。這是從書法三個要素來說的。除了筆法、結構、章法之外,墨法也存在疏密情況。

但是疏密總體來說講得就是書法家在創作書法作品的過程中如何“計白當黑”、如何營造空間感的。

疏密的實質是漢字的空間佈局情況。因此,疏密不僅僅是“疏密”這麼簡單,它還與空間感的營造有密不可分的關係。

疏朗的書法作品,則疏密情況偏向於“疏”的一面,空間留白多;稠密的書法作品,則疏密情況傾向於“密”的一面,空間留白較少。

我們先從結構入手,來談談漢字的疏密分佈。漢字的書寫結構我們從小學就知道,可以分為獨體字和合體字。

對獨體字來說,獨體就意味著沒有和它一起“搭配”的部分,它是獨立成字的。此時如果就獨體字的疏密來說,需要指出的是,應該從筆畫這一層面,尤其是筆法層面相加考察。

獨體字有較為簡單的結體,也有較為複雜的。簡單到一筆的,如“一”,此時,這些字是沒有疏密可言的,但是如果筆畫漸漸增多,比如“二”“三”這些字,甚至古代有些書法家在寫“四”這個字的時候,常常會寫成四個橫疊在一起的古字。這個時候,探討疏密分佈就有意義了。

我們這裡以常用字“三”來舉例子。在不同的書法家筆下,甚至同一個書法家不同時期的書寫習慣下,這樣一個簡單的字“疏密”情況是非常不一樣的。

早期的“三”字如下所示,這個字是漢末三國時期鍾繇著名小楷《薦季直表》中的“三”,可以看得出來,這一時期鍾繇在處理這個字的時候,筆法圓潤短小,疏密大體上保持疏朗的風格,但是並不是很端正,有點俏皮式的歪斜,整體空間似乎在往右下角傾斜。

王羲之的《東方朔畫贊像》中“三”字呈現出了更為豐富複雜的疏密感。與鍾繇不同,王羲之處理的時候寫得非常端正,沒有傾斜,所以空間佈局端莊疏朗,用筆方硬有力。尤其值得注意的是第三筆中的最後一筆,中間似乎有“斷開”的跡象,實際上這就涉及到我們說的筆畫中的疏密感了。

有時候筆法、筆畫中的疏密感與墨法的疏密感並不容易做特別嚴格的區分,但是古代專門有一個術語用以解釋這種情況,即飛白。以往我們認為飛白是中國書法的一種書寫形態,但是從疏密感的分佈上來說,飛白書應該說是屬於在筆法和墨法層面上的對漢字疏密感的營造。

很顯然,王羲之再寫這個“三”的時候,中間應該是寫的很輕、很細,或者說用了飛白這種特殊“筆法”,讓端正的書法書寫出現一絲靈動之感。

這顯然不是個例,王羲之《黃庭經》中也有類似的情況,第二筆中的橫畫,明顯右半部分有一絲“缺失”,看似是風化剝落,實際上是跟書法家當時書寫情況有關。這個三字在空間取勢上有所偏斜,開始有往右上方傾斜的感覺。

這樣的一種“斜勢”為後代書法家所繼承,顏真卿將其繼承並且誇張到了極點。這是顏真卿多寶塔中的“三”,在筆畫間距上已經大大縮減了很多,間距縮小意味著趨於密集分佈,整體空間呈現高度一致的向右上方傾斜。但每一個筆畫的末尾處誇張的頓筆又將左右兩邊輕重的對比拉了回來,最後達成整體效果上的平衡。

歐陽詢在處理這個字的時候,更是體現了一個書法家一生書寫風格的變遷。

下面這個“三”字是來自於歐陽詢早年的書法代表作《皇甫誕君碑》中,這個字體現了歐陽詢早年的書法特點,尖銳、犀利,空間疏密感被壓縮到極限。

稍晚一點,歐陽詢的“三”塑造的更為平正,如下圖所示,這是歐陽詢《虞恭公》中的“三”。

到了晚年,歐陽詢的“三”間距拉大,疏密感趨於疏朗,更為平穩,如下圖所示,這是晚年歐陽詢寫的《九成宮》中的“三”。

三個時期,三種不同的書寫形態,實際上就展現了疏密感不僅僅存在於書法家之間,還和書法家一生的經歷和人生階段有關。

這在顏真卿書法中也得以體現。晚年的顏真卿似乎比歐陽詢還要平正,在歷經了世事滄桑之後,這樣平直的筆畫更顯出了顏真卿在經歷人生大起大落之後樸素疏淡的人生態度,書法風格上更加古拙。

但需要注意的是,我們上述的分析過程是作為一個書法欣賞者、書法分析者的角度來說的,當時書法家在書寫的時候並沒有刻意去追求這些效果,這些疏密的感覺是書法家不經意間自然的流露,這才是一個書法作品應該有的自然感,否則滿篇造作的匠氣,即便疏密感營造的相當成功,也是讓人看起來極度不舒服的。


松風閣書法日講


‘’疏密‘’一詞,是書法術語,是說明書法技法中對比關係時經常出現的熱詞,高頻詞。字面和本質含義一望便知。

‘’快樂書法營‘’在編寫《二王行書結構與原理》一書過程中,對書法技法上各種對比關係的對列,如陰陽,牡牝,疏密,虛實,展促,顧盼,倚伏,起伏,向背,開合,大小,長短,寬窄,收放,粗細,輕重,正變,正欹,正反,曲直,方圓,聚散,鬆緊,錯位,縱橫,繁簡,連斷,動靜等近三十種對比關係作過系統的歸類研究,疏理論證。現不揣淺陋,就“疏密”對比關係,回答如下:

疏密對比在古代書法中,是屬於字與字,字組與字組,行與行之間,即章法意義上的對比關係。應該從字的結構法中排除。其理由是:

一.晉唐人的作品中,在字的結構和造型上,並沒有發現疏密對比關係的有意表達。

以二王為例,是用兩種固定的手段,也可以叫結構與造型的規律之一,就把所謂的‘’疏密‘’關係全部體現出來了。除此之外,再也找不到其他的“疏密”的表達。察之晉唐名家的處理手段,無不如此。兩種處理手段,表述如下:

1.密化排橫

所有的連續排列的橫畫被以相對短而密的方式處理。這一部分的短而密,意味著其它部分的長而疏。兩橫排列也不例外,所有的有連續橫畫出現的字,全部是這樣的處理辦法,這裡只是列舉數例。但可以非常直觀的看出,疏密對比關係不是有意造作的,而是死的規律。


奉 王羲之手札

金 王羲之《興福寺碑》

馳 王羲之手札

長 王羲之《聖教序》

業 王羲之《聖教序》

雖 王羲之手札

歡 王獻之《淳化閣帖》

劉 王獻之《淳化閣帖》

2.見方必小

見方必小也是二王處理包圍結構的字的造型的固有手段。在漢字中,這類方而封閉的結構非常多。方的小而密,顯出其餘部分的大而疏。

凡字中有皿,口,日,月,耳,貝,自,母,酉(身,郎,即等字的封閉組合類同)等封閉半封閉的方形組合,其寫必小,而顯緊密。其法意與上述“弱化排橫”並無二致。

踐 王羲之《興福寺碑》

藏 王羲之《聖教序》

稽 王羲之《興福寺碑》


骸 王羲之《興福寺碑》

艱 王獻之《淳化閣帖》時 王羲之《蘭亭序》墨 王羲之《聖教序》

塞 王羲之手札

上述兩項,在漢字的結構中所佔比例特別大,因此,就顯得疏密對比特別明顯。

全面檢索二王《淳化閣帖》等大型匯帖及現存所有刻帖,未發現其他的‘’疏密‘’表現方式。

上述兩種處理手段,說成“疏密”也可,但極容易造成概念的含混糾纏和誤解誤讀。

知道這兩種固有手段,讀帖,臨摹,創作都不必再絞盡腦汁琢磨怎麼為‘’疏密‘’而“疏密”。按晉唐人用過的的方法直接拿來用就行了。又省事,又自然,又合法理。

搞清楚‘’疏密‘’是怎麼一回事,也就掌握了一個重要的規律,我們學習晉唐人的書法時,不再糾結一字中到底那裡該‘’疏‘’,那裡該‘’密‘’,不再在偽教科書不負責任的指導下,尋找‘’疏密‘’,造作“疏密”,疏密關係就在帖上明擺著,平常寫字的時候明明白白的應用就行了,不用妄費功夫。

二,‘’疏密‘’對比,在北宋米芾的作品中,有著意的,明確的,甚至誇張的體現。王鐸學米芾,更進一步,把這一技法發揮到極致。但都是上述兩種手段的強調和誇張,不出法理之外。限於篇幅,此不贅述。

井底之見,歡迎批評指正!

關注“快樂書法營”,快快樂樂玩書法


快樂書法營


對於這個問題,個人觀點如下:

首先我們談談什麼是書法作品中的“疏密感”?“疏密感”指的是結字與布白的一種方法。點畫距離遠,叫疏;點畫距離近,叫密。

“疏密感”與虛實、向背、斜正、伸縮等書法藝術手法在各位書法家手中,根據自己對書法藝術的理解予以運用,在使得書法作品顯得神采飛揚、情態各異的同時,也產生千人千面、千姿百態的藝術效果。

如何分析呢?

本人以為主要是從字距、行距的大小進行分析:密,但不能逼塞,氣悶;疏,應避免稀落,空散。

姜夔《續書譜》中所言:“書以疏為風神,密為氣老,如佳之四橫,川之三直,魚之四點,書之九畫,必須下筆疏密停勻為佳,當疏不疏,反成寒乞,當密不密,必至調疏。”可以借鑑。

更多的是要在平時多觀察前人墨跡與法帖,細心領會其疏密遠近之理,久而久之,自己在分析書法作品時,心中就有數了。

具體書法作品例子如下列圖示:


風中禪影


書法作品中的疏密有三——

其一:單字疏密。

如《聖教序》中「以」字,左邊兩點密,中間空,右邊疏。此字為左密右疏。還有右密左疏,上下結構有上密下疏,下密上疏,不再一一列舉。

其二:字間疏密。

如,《十七帖》中,「十七日」三字為一組,「先書」二字為一組,「郗司馬」三字為一組。整體形成三三兩兩錯落有致的感覺。

其三:行間疏密。

如:《十七帖》中前兩行行距寬闊,接著下一行行距窄小,第三行則出現上半行寬闊下半行窄小的情況。整體作品在擺動中完成,給人以抑揚頓挫之感。

結語:

疏密是書法創作中的必然技法,要避免兩個極端。一是單字、字間、行間都平均分佈,整整齊齊,給人以呆板的感覺。一是為了追求疏密之感刻意為之,疏過了頭,也密過了頭,給人以粗野之感。


屯元國學文化


書法中的疏密感其實在生活中也是可以領會到的,大到宇宙無邊,小到螞蟻成群。密集的星雲、隕石帶,零零散散的星空,忽密忽疏,相互的制衡,河水不犯井水,忽亮忽暗,非常有節奏感。

螞蟻也一樣,數以萬計的螞蟻在巢裡,然後分散各自的去尋找食物,一但發現食物便成群結隊的運食物回巢。這是生命的氣息,而書法中的疏密感正是將生命的氣息與節奏感活靈活現的表達出來,進而與人產生共鳴。




失眠的L


至於什麼叫疏密感我沒有讀過幾天書,學習書法,只有夜餘愛好,也沒經師,依我個人觀點來看,所謂的書法,就是書寫的章法。字寫的好賴不說,個人的水平問題,但是必須的橫平豎直,落款有道,不能錯了。其二儘量減少敗筆,因為敗筆就是病筆太難看了,也不雅觀。請那位老師告訴我什麼叫疏密感,謝謝指教。


狼哥繪畫


沒有疏密就會死板,寫的雷同就會呆板。如何去操作呢?基本掌握住——稀粗密細,就會使書法作品顯得有層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