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錢沒靠山的中國“軟件大王”,面對時代挑戰的“逆襲”之道


沒錢沒靠山的中國“軟件大王”,面對時代挑戰的“逆襲”之道

作者 | 魏文

來源 | 潤商財經


近日,中國企業傢俱樂部邀請商界各領域大佬,發起系列直播,共同探討當前經濟形勢下企業如何提高“免疫力”。


鏡頭前,用友董事長王文京底氣十足地提出:“變挑戰為機遇!


自1988年用友創業至今,是中國經濟最為激盪的時期。這個出生於江西上饒一個貧困村的放牛娃,沒有錢、沒有資源、沒有背景,歷經30年風雲變幻,卻成為了身價百億的江西首富、中國軟件大王。


王文京本人堪稱企業家中善於創造和利用“機遇”的典範。


美國《財富》雜誌則對他有著更高的評價:“與中國眾多聲稱以房地產、農業或者資本運作起家的富翁們過於傳奇的經歷相比,王文京作為知識英雄的故事可信度高,對受過良好教育的年輕創業者來說顯得更具參考價值。


01

勇於挑戰


“那裡有漂亮的白沙灘,小時候我就在河灘上放牛。”


出生於1964年的王文京,父親是煤礦工人,母親是農民。他的童年,過得和當時絕大多數的同齡人一樣,讀書、放牛。


出生在當地著名貧困村的王文京,家裡最大的特別之處就是:特別窮。


不過,王文京所在的上饒煌固鎮,在南宋期間出了一位皇帝欽點的新科狀元徐元傑。雖然家裡窮,身處遠近聞名的“狀元故里”,在徐狀元家訓家風影響下,王家對“知識改變命運”這一理念深信不疑。


即使王文京讀書要靠年長的哥哥來供著,家裡也一直沒有放棄他的學業。而王文京學習也很上進,一直都拿獎學金。


沒錢沒靠山的中國“軟件大王”,面對時代挑戰的“逆襲”之道


山窩窩又飛出金鳳凰。


1979年,恢復高考第3年,王文京以15歲的年齡考上江西財經大學,引發全村轟動。更大的轟動則是,他畢業後被分配到國務院機關事務管理局,端上了令父母驕傲、村人羨慕的“鐵飯碗”。


從小村鎮到省會,再跳到首都,“這對我來說,又是一件不可思議的事情。”去北京那天,當地領導專門找了一輛大巴車,把王文京的親戚朋友一起拉到上饒火車站,為他送行。


然而,和當下的有志青年一樣,來到比村莊更大的城市之後,王文京產生了和父輩不一樣的世界觀。他不喜歡公務員這種一眼能看到底的生活,“走出校門就做公務員,從黑髮到白髮,將是人生經歷的缺憾。


大學期間,王文京就對企業家、企業史書籍十分感興趣。他對改革開放後第一批影響中國經濟走向的人充滿欽佩,聯想柳傳志更是被他視為偶像。


1988年8月,24歲的王文京和學計算機畢業的同事蘇啟強一起,偷偷趕到北展劇場,探聽北京新技術產業開發試驗區的政策說明會。會後,二人熱血沸騰,做出了一個改變人生的重要決定:辭職下海,到中關村創業。


“國家機關這麼好的單位,很多人想進都進不來,你要去做個體戶,這是從米缸裡跳進米糠裡!”


父親得知消息後,急忙從老家奔赴北京,費勁口舌力勸兒子“浪子回頭”。王文京卻領著父親來到中關村,指著一棟棟大樓,描繪中國經濟未來的場景。


兩代人對世界的認知,已經形成代溝。對於王文京的夢想,父親幾乎一句也沒有聽懂。但是,他最終還是選擇支持兒子


家鄉父老卻依然吃驚,“難道王文京幹不下去了?”


從19歲正式工作,到1988年辭職,王文京在機關單位的5年,主要做了兩件大事:一是起草了中央國家機關行政會計制度;二是負責實施了中央國家機關行政會計電算化工作,全面取代人工計算。


由於能力很突出,在職期間,他被評為先進工作者、新長征突擊手,還被破格提升過工資,並且很受領導賞識。


後來,根據王文京回憶,“我和蘇啟強幾個人主動找領導建議開展的電算化系統,一直用到90年代初。”


而當時向200多個機關單位推廣過程中,王文京發現幾乎每個單位部門都對財務系統有著強烈需求,這是一個極其廣闊的市場。


沒錢沒靠山的中國“軟件大王”,面對時代挑戰的“逆襲”之道


因此,之所以選擇創業,並非王文京一時衝動。在寫給哥哥王文泉的信中,他這樣說:“現在的形勢這麼好,我對自己要做的事有把握。”


另外,他雖出身草根,但是創業時,卻已經是社會最前沿的精英


02

勇於放棄


在聽完政策說明會4個月後,即1988年12月,王文京和蘇啟強從第一個用戶那裡借了5萬元,在海淀南路一個居委會租了一間9平米的小平房,買了一臺長城0520DH微機,正式創辦了一家名為“用友軟件服務社”的小公司。


沒錢沒靠山的中國“軟件大王”,面對時代挑戰的“逆襲”之道


公司主要成員有3個人,總經理王文京負責全面日常工作和對外聯繫,蘇啟強負責產品開發和生產,吳鐵負責市場營銷和產品銷售,後兩者均為副總經理。


和當時大多數中關村創業者一樣,用友的一正、二副三位經理,白天要帶著不同的名片,騎車外出推銷、上門服務,晚上回到小屋裡編程序。每天忙到半夜,兩張沙發一拼就是一宿。


他們野心勃勃地將目標定為:10年內將營業額做到3000萬元。


事實上,當時,幾千元的業務訂單,都會讓整個團隊高興得徹夜難眠。


儘管開局困難,從國務院辭職下海,“國家隊”水平的用友團隊,卻始終堅持一條方針:擁有自己的核心技術和品牌。


用了2年時間,蘇啟強終於開發出了能夠讓用友在市場上立足的軟件——UFO財務報表軟件。


1990年4月,用友財務軟件通過財政部評審。此後,銷路才真正打通了。UFO成為用友的崛起之作。


次年,用友就已經成為國內財務軟件第1名。然而,突然做大、有了錢,是比較危險的。


1992年,適逢萬千大軍下海南的造富運動。以馮侖、潘石屹等萬通六君子為代表的淘金者,如潮水般湧向酒店業和房地產。


當時,王文京們認為,做軟件很辛苦,發展好像也不快,於是,他們也動了“多元化”的心思。


不幸的是,海南的泡沫很快破滅,油漆未乾的新富豪紛紛破產。其中,一個叫李書福的改行去做了汽車,一個叫李成儒的改行成了演員……


除了王文京自己,沒有人知道他究竟在海南損失的多少錢。只知道,從此以後,他不再抱有任何投機心理,決心不再涉足軟件以外的任何行業。


1994年,用友的“元老”蘇啟強、吳鐵覺得軟件銷售平臺是個值得投入的項目,希望對這個市場開發拓展。王文京的興趣卻只在軟件產品上。三者甚至為此而分道揚鑣。


“分手”之後,蘇啟強、吳鐵做了聯邦、8848.net、雅寶拍賣……“轉型期的中國機會最多”,地產、股市、互聯網、風險投資等掙快錢的“風口”一個接一個。這些領域看起來都比軟件更掙錢。


不過,王文京卻始終堅守在自己的一畝三分地,“這山望著那山高,發現自己的山還是挺好的。發現別的行當也沒那麼容易切入,而且別的行當還在往軟件行業擠。


沒錢沒靠山的中國“軟件大王”,面對時代挑戰的“逆襲”之道


蘇啟強們離開前,王文京買下了他們的股份,“蘇總在用友佔很大股份,用友為此支付了一筆不小的資金。”這既讓蘇和吳有了啟動資金,也保存了用友這塊招牌和公司基礎。


“三元老”和平交接之後,吳鐵的大學同學郭新平、王文京的同學吳政平,很快與王文京一起組建成了新的“三駕馬車”。


隨著市場變化,“幾乎每兩三年就要換一波主要競爭對手”,而用友把所有雞蛋都放在軟件這一個籃子裡。他們先是做財務軟件,後是做財務與業務一體化的ERP管理軟件,由於“過分”的聚焦,用友在每個領域都做到了行業老大。


創業之初,王文京為用友定下1998年實現3000萬元營收的目標。真到了這一年,用友營業額已經達到1.8億元。雖然趕不上一波波造富運動中的機會紅利,但是,王文京相信,只要服務好客戶,時間遲早會給出答案


03

時間複利


2001年3月30日,北京上地信息產業基地用友大廈總裁室,王文京時不時地看一眼時鐘。已經過了中午12點,證監會那邊依然沒有傳來消息。


“怎麼樣?”看到又是財務總監吳政平打來的,王文京抓起電話就問。


“審核過了。”


得知消息後,王文京就上了車。按照事前約定,一旦“過了”,他們就在證監會附近的民族宮聚會。在車上,王文京將這一消息通知了兩個人,一個是他的總經理郭新平,一個是他的夫人。


上市的夢做了10年,終於實現。當天宴席上,王文京向每一個人敬了一杯酒。


沒錢沒靠山的中國“軟件大王”,面對時代挑戰的“逆襲”之道


4月23日,北京馬甸橋附近的股票交易所,用友以每股36.68元,創下了中國股市發行價的紀錄。29日,8.8億元人民幣打到了用友北京賬戶,用友淨資產實打實地增長了10多倍。


就在上市融資3個月後,用友董事會做出了一個極其“剋制”的決定:將3億元閒置資金投資國債。


有人將這種保守看作,王文京抱著一個“核彈”卻不知道怎麼扔。


多年後,面對記者提問,王文京仍堅持認為,那是自己最為正確的選擇,“好的上市公司現金都很寬裕。聯想你知道吧,它現金很多,我問過柳總;微軟的現金儲備更多。”


很多公司失敗並不是它業務沒做好,最後往往失敗在現金流斷血,企業一下子被擊倒了,所以,即使上市以後,用友的財務還是偏保守。


當時用友的研發團隊達到400人,每年研發投入數千萬,上市第二年,資金充沛後,用友將研發費用提高到1億元。也是在此時用友才開始著手準備投資與併購。


對於個人,王文京卻很“吝嗇”,上市之後,他還繼續開著1993年買的雪佛蘭,手機還是老式的諾基亞7100。為了給新人騰出更大空間,他的辦公室比原來小了一半。


王文京依舊做著原來的一線工作,一星期工作6天,每天工作11到12小時。對此,他表示,“不過是工作層面提高罷了,CEO還必須是自己領域的專家。


2005年,用友在中國企業全面普及ERP管理系統。有一次,王文京剛下飛機,就收到上海機床廠信息總監金國偉的短信,反饋項目實施中存在一些問題。


一個多小時後,王文京就趕到金國偉所住酒店,詢問情況之後,當即打電話給相關人員,“命令”儘快處理,對方只剩下吃驚和感動,很難相信眼前的這人是一家上市公司的老總。


2007年,王文京又做出一個令人驚訝的決定,以高達20%的員工成為公司的股東的激勵計劃,創造當時中國A股上市公司中的員工持股紀錄。

用友從個人的公司,變成員工的公司。主動划船的人更多,船體也更穩固。


作為用友的掌舵人,王文京也肩負更多責任。創業初期,用友DOS(磁盤操作系統)版本的軟件賣的很好,然而對手們卻已經向windows系統邁進。王文京帶領團隊採用跳躍式的方法研發出基於32位計算的Windows95版財務軟件,才穩住陣腳。


“有了這次警示,我漸漸總結出立足長遠,持續創新,堅實發展的企業發展理念。”


正是這一居安思危的理念,讓用友此後一直保持了軟件行業領先的優勢。


早在2010年,雲還是一個十分陌生的概念,李彥宏說雲計算只是新瓶裝舊酒;馬化騰說雲是好東西,但是太遙遠了……用友卻已經吹響了全面雲轉型的號角。


2010年全球雲計算市場規模僅為683億美元。而後的故事便為人熟知,雲市場規模逐年上升。2017年這一數字達到2602億美元。這一年,用友成為了中國公有云企業SaaS軟件服務市場第一。


如今,用友的用戶人數達到522萬家,企業市值高達1044億元。王文京的身價也水漲船高。2019年全國富豪榜中,王文京以289.9億元身價又一次拿下江西首富的稱號。


沒錢沒靠山的中國“軟件大王”,面對時代挑戰的“逆襲”之道


從一個沒有錢、沒有資源、沒有背景的放牛娃,一步步成為江西首富、中國“軟件大王”,30年和軟件打交道,競爭對手和時代紅利誘惑都一直在變,正如王文京所說,“要想在任何一個行業出頭,必須有沉浸其中十年以上的決心,人一生其實只能做一件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