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待花開=短期沒戲?”,A股研報中潛臺詞合集

A股基本上都是積極的研報,不管是買家還是賣家的報告評級。總是“樂觀”、“推薦”和“看好”。如何理解研報是一門科學。看似溫馨的字句,其實是買家與賣家組織默契的黑話,背後隱藏著大量潛在的臺詞。

例如:

一:分化行情=市場質量不足

二:等待花開=短期沒戲

三:估值風險=跌,跑

近日,白酒行業最熱門的消息,酒鬼酒出現了業績雷暴。在公開的研報中,國金證券在10月14日的研報中是這樣表述的:“持續看好高端一線白酒茅五瀘,推薦短期邊際改善+長期空間持續的二線龍頭如洋河、古井、汾酒、今世緣,以及中期具備彈性的酒鬼酒(短期需要注意估值風險)。”

根據經驗,短時間內多個券商都發布針對某一上市公司的研報的話,就只選擇同行業的白馬股,由於白馬股業績增長穩定,高關注度下消息也會第一時間被股價合理消化。而單純的概念炒作股則會提前透支大量未來成長空間。

分析師隨時都有被市場打臉的風險,但是市場需要精英的判斷,需要永遠具有勝利者氣質的精英,如果之前推薦的股票跌跌不休,分析師可能知道什麼時候是底部嗎?他們也說不準這個時候,他們用的詞是"股價凸顯估值優勢"。

都已經大跌了,估值自然是要比之前低一些的,不過你可看好了,我只是說估值有優勢,可沒有告訴你馬上能漲,如果一直跌,那就是估值優勢增大......等到終於反彈了,你看我又說對了吧,估值有優勢!

一段時間沒有券商出研報的公司或行業反倒更值得關注,分析師遺忘的地方往往容易出反轉的黑馬,所以能選到業績反轉的股票。而且大部分基金等機構都是根據研報買股,沒券商關注意味著機構倉位低,那麼一旦反轉研報開始集中湧現,必然導致基金建倉來給預先佈局的散戶抬轎。

此外,大部分研報都只是跟蹤報告或者事件點評,真正值得仔細閱讀的是深度報告。深度報告能讓人快速的瞭解一個行業或是一個公司。且深度報告邏輯清晰,對投資者掌握行業的產業鏈、價值鏈、競爭結構都有很大裨益。

以下整理的一些潛臺詞,歡迎指正!

深挖行業,精選個股:這個行業沒戲,希望能蒙對兩個票

估值嚴重偏低:跌得太多了,好歹買點吧

關注外生式增長:董秘跟我說:公司要併購

基本面無變化:請大家忽略近期的負面新聞

咬定青山不放鬆:短期內無法解套

風物長宜放眼量:今年業績沒指望

靜待/有待/尚待:我覺得沒戲,不好直接說

基本符合預期:誤差30%以內

略超預期:誤差大概30%-100%

如我們之前預期:適用於對任何情況的評論

大幅超預期:饒了我吧,別問我當時預期是啥

拐點:不景氣時我會一直說呀一直說

廣闊/可觀:聽說很大,我也不知具體多大

有待確認:我很迷茫,出事了,別找我

風險提示:若我猜錯了,我給過提示,別找我

XX對報告亦有貢獻:就是他寫的,有問題直接問他,別找我

XX值得關注:今天總要薦一隻股吧,就它了

股價凸顯估值優勢:我推的股,跌得只剩底褲

強烈推薦:不管漲不漲,我真的建議你買

下跌趨勢進一步強化:我也被套牢,準備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