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南非葡萄酒产区-法兰谷Franschhoek


著名南非葡萄酒产区-法兰谷Franschhoek


法兰谷Franschhoek

1688年至今322年历史沉淀,法国文化在南非的身影

南非烹饪之乡,精致美食文化

全球游客们最爱的景点之一“南非法国小镇”

南非美酒乡之一,法定产区District,国际范中的南非风

著名南非葡萄酒产区-法兰谷Franschhoek


关于法兰谷小镇

Introduction of Franschhoek

位于西南开普的山脉中,尤其是德拉肯斯坦山脉(Great Drakensterin Mountain),守护着历史悠久、风景秀丽的山谷,其中就有一个如田园诗歌形容般的山谷,叫法兰谷(Franschhoek),她三面环山,小而偏僻地镇坐落在伯格河(Berg River)的一条支流上。

在荷兰语中,Franschhoek意为“法国的一角”。1860年,第一批法国胡格诺派(Huguenot)难民在德拉肯斯坦山脉(Great Drakenstein Mountains)的山谷中定居近200年后,“法国的一角”才正式成立。

这个山谷最初的名字其实是叫“Oliphantshoek”,寓意“大象山”,之所以如此命名,是因为在那个时候,大象群会从其腹地跋涉过山口,在这个安全的青翠山谷生活和繁衍。

当你开车穿过风景如画的法兰谷时,你会发现,大多数当初胡格诺派信徒的农场仍然保留着他们最初的法语名字,并以当年开拓时搭建的优雅而宏伟的荷兰角式建筑而自豪。

法兰谷27个优质的酒庄,从小型精品酒庄到大型酒厂,都可以让人品尝到胡格诺派教徒艰苦劳动收获的果实,而且如今这里的葡萄酒也已经畅销全球。

同时,今时今日的法兰谷也成为南非的美食之都,闻名于世。在南非100家顶级餐厅中,至少有8家集中在这个小村庄,另外还有20家精致的餐厅为人们提供最新鲜的自产农产品,用来搭配当地最好的葡萄酒。

著名南非葡萄酒产区-法兰谷Franschhoek


关于法国胡格诺派的历史

History of Huguenot

最早在1517年开始,随着新教改革教会的兴起,很多人在法国受到改革领导人的呼吁,抛弃过多依赖的罗马天主教会,转而选择《圣经》和早期基督教教堂作为一种新的生活方式。起初他们只有个别信徒,但很快就形成了更大的团体、开展秘密聚会、祷告、传达信仰等影响他人。大多数情况下,为了逃避罗马天主教会的迫害,这些集会是在晚上举行的,地点会选在洞穴或其他隐蔽的地方。

“胡格诺派”这个标签最初是用来形容那些企图篡夺法国吉斯家族(House of Guise)权力的阴谋者,该阴谋被称为1560年的安博伊兹阴谋(Amboise plot)。然而这个名字真实来源却还不清楚,只有许多不同的假设。

其中有一种说法是:它是一个佛兰德语和德语的单词组合,由“Huis Genooten - house fellows”和“Eid Genossen - oath fellows”组合而成,意指那些偷偷聚集在家里学习圣经的学生。

另一个理论则是它与Hugues Capet的联系,Hugues Capet是法国的国王,在宗教改革之前统治了很长时间,被法国天主教徒和新教徒认为是一个尊重他人生命和尊严的高贵的人。

胡格诺派教徒的人数在1555年到1562年间大幅增长,当时自称“改革派”的胡格诺派教徒估计至少有100万人。这些狂热的新教徒强烈反对天主教会,他们破坏天主教画像、修道院和教堂建筑,有时甚至会推倒建筑。

紧张的局势在八次内战中表现出来,许多胡格诺派教徒失去了生命,还有一些人离开法国,逃离迫害。但是随着1598年南特敕令的颁布,以及随后对胡格诺派权利的保护,他们的压力才慢慢减弱。

然而,法国新国王路易十四在1685年废除了南特赦令,宣布新教非法,成千上万的胡格诺派教徒再次逃离法国。

而最早的胡格诺派信徒在1671年就已经定居好望角。随着弗朗索瓦·维利安(Francois Villion)的到来,一场有组织的大规模移民运动开始了。1687年12月31日,一大群胡格诺派教徒踏上了好望角。而后在1688年到1689年间,更多的胡格诺派教徒来到这里。

著名南非葡萄酒产区-法兰谷Franschhoek


胡格诺派教徒建立法兰谷

Huguenot & Franschhoek

第一个胡格诺派教徒抵达开普敦时,好望角第一个州长西蒙•范德斯特(Simon van der Stel)赐予了他位于斯坦伦博斯的四个农场,而当胡格诺派更大一波人在1688年抵达开普敦时,开普敦已经没有多余的土地可以让他们落脚,因此他们向着东南方向的象山(Olifantshoek)和东侧的诗梦堡(Simonsberg)迁移。

新来的这些农民们沿着不断流动的伯格河(Berg River)支流定居下来,这片美丽富饶的土地非常适合种植葡萄酿酒和小麦。当时在象山(Olifantshoek)这块领域获得土地的有九个农民,他们分别是

Estienne Niel (La Dauphiné);

Pierre de Villiers (Bourgogne);

Jacob de Villiers (La Bri);

Abraham de Villiers (Champagne);

Jean Jourdan (La Motte);

Pierre Jourdan (Cabrière);

Jean Gardiol (La Cotte);

Matthieu Amiel (La Terra de Luc)

Pierre Joubert (La Provence)

多年来,这些穷苦的胡格诺派教徒的生活并不容易。荷兰东印度公司为他们提供基本的食物供应和用于建筑的木板。西蒙•范德斯特(Simon van der Stel)为他们提供了用于耕种的牛、小母牛和母羊,以及用于屠宰的羊,但前提是这些都将由他们自己承担,等农场繁荣起来后,他们再赔付。胡格诺派的葡萄栽培知识对他们来说确实是一笔珍贵的财富,但在这里他们缺少马车和犁,土地上所有的荒土和杂草、灌木都需要清除。这里除了有野生动物的袭击,还要应付干旱、洪水、瘟疫等自然灾害。

长久以来,这些法国难民努力让自己的语言延续下来,但荷兰东印度公司(Dutch East India Company)的融合政策最终还是实施了,因此到1780年左右,这个非洲偏远地区的法语已经彻底消亡。

尽管遭遇了严重的挫折和逆境,许多胡格诺派农民还是通过长期的艰苦努力,取得了最终的成功,变得相当富裕,把这片曾经的荒地变成了葡萄园、果园和麦田,买下了其他胡格诺派经营失败的农场。这些成功的难民抓住了这个新国家给予他们的机会,把受迫害的生活变成了今后几代人富有和繁荣的生活。

著名南非葡萄酒产区-法兰谷Franschhoek


著名南非葡萄酒产区-法兰谷Franschhoek


胡格诺教派的发展

The Huguenot Developed in Franschhoek

1713年,象山开始改名为法国角(France Hoek),后来又被称为“法国的一角”(French Hoek),直到1805年官方正式命名为法兰谷(Franshhoek)。

这里第一个正式的土地拥有者实际上并不是法国的胡格诺派,而是一个名叫海因里希·穆勒(Heinrich Muller)的瑞士殖民者,他在1692年被授予Keerweder的土地。而法国胡格诺派教徒的农场契约是在多年的时间里一点一滴争取而来的,在少数情况下,农场主会在授予正式契约前就已经去世了。

法兰谷人们生活的村庄坐落在胡格诺教派们的农场La Cotte 和Cabriere之间,这里的第一座建筑是建于1833年的荷兰改革教堂(Dutch Reformed Chapel),之后是建于1837年的宅邸。

它们构成了法兰谷的南部边界,但它们现在都不存在了。

马车道,现在是主要道路,形成了西部边界。现在的德威特街(De Wet Street)形成了北部的边界,迪尔基尤斯街(Dirkie Uys Street)形成了东部的边界,其中一部分位于如今的La Rive土地中。

虽然这个山谷被命名为法兰谷,但这个生活的村庄实际上并没有被命名,直到1860年才有了正式的名字Roubaixdorp,以一位国会议员的名字命名,后来引起了村庄的许多冲突和暴乱,才开始把这个村庄也叫做法兰谷(英文名都是Franschhoek,中文在产区地域上叫法兰谷,生活村庄叫法国小镇)。

1881年,由一座小教堂、一座住宅、一座教堂和几户人家组成的法兰谷(Franshhoek)宣布为自治市。直到世纪之交,法兰谷蓬勃发展起来,发展到有了一家面包店、一家制革厂、一家鞋店和一家理发店、一些屠宰场和其他各种小公司,使得法兰谷几乎可以自给自足。

胡格诺派教徒在法兰谷至今已经有332年的历史,法兰谷成立了委员会定下胡格诺派纪念日,目的是让南非人关注到胡格诺派教徒到来的重要性,并树立有价值的纪念碑。

1938年,位于帕尔(Paarl)的胡格诺教区(Huguenot rectory)落成为历史博物馆

1939年在惠灵顿(Wellington)揭幕胡格诺教纪念碑

1942年在斯特伦博什(Stellenbosch)揭幕的胡格诺教牌匾

然而,最著名的纪念碑在法兰谷(Franschhoek),它是在1948年4月7日举行的幕仪式


胡格诺教派纪念碑

THE HUGUENOT MONUMENT

建筑师JC Jongens和雕刻家C Steynberg用简单而优美的线条创造这座纪念碑,让这幅杰作散发出一种法国历史的感觉。

纪念碑的中心矗立着一位妇女的雕像,

她右手拿着一本《圣经》,

左手拿着一条断了的锁链,象征着宗教自由的精神。

百合花,鸢尾花,装饰着她的衣服,象征着她的高贵。

她正在脱下她的斗篷,那件压迫的斗篷。

她站在地球上,她的脚立在法国上。

她的眼睛注视着充满机会和希望的景象。

脚下地球仪上的好望角描绘着胡格诺派的各种象征:

宗教、农业和葡萄栽培、小麦和葡萄树、工业象征的一个纺车、《圣经》以及艺术和文化的象征一把竖琴;

她的身后矗立着三个优雅的12米拱门,象征着神圣的三位一体。

上面闪耀着正义的太阳,耸立着基督教信仰的十字架。

下面是水池的倒影,倒影中柱廊呈半圆形,

象征着经过多年的迫害和长期的斗争后找到的精神上的幸福和内心的平静。


著名南非葡萄酒产区-法兰谷Franschhoek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