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罩难求!16名创业精英立下了“军令状”

口罩,平淡无奇、司空见惯,却有力地证明了“在没有强制情况下合作的可能性”。

——题记


不出所料!

2月19日下午4点,湖南炎陵县一家口罩机生产厂门口,四五拨人在蹲守等货。好不容易想方设法让厂子里出来一个人,对交货时间也说不清楚。

此时,距周鹏发起众筹口罩生产线的倡议已经过去12天,距他们承诺的“月底前一定把口罩生产出来”仅剩10天。

和时间赛跑!万事俱备只欠口罩机,最重要的设备没有到位,大家心里始终没底。周鹏和何海东决定每天轮流在厂门口蹲守。

他们不知道,就在这两天,成都的早高峰已经开始堵车,被疫情打乱的生活正陆续恢复。

听说即便是签了买卖合同,口罩机也有可能被“截货”。1月18日,周鹏和何海东从成都出发,开车去湖南把订购的口罩机拉回来。

避开疫情较严重的重庆、湖北,绕道贵阳,行程1400公里。成都高新区给开了通行函,但依然紧张,不知道路上会遇到什么。为防万一,他们各自开一辆车,万一他们中的一个人在路上感染了新冠肺炎,另一个人可以继续。

周鹏和何海东是入驻成都交子金融梦工场的创业者,各自有一家金融科技企业,周鹏做区块链ABS平台,何海东做保险大数据。

2月3日,周鹏跟山猫救援队去社区医院捐赠矿泉水,发现社区医院一件防护服都没有了,口罩也很紧缺。他开始关注疫期应急物资紧缺问题。

随后几天,他陆续从外地拉回1500斤医用酒精、1万个N95口罩、3000个额温枪捐赠社区医院、一线应急部门和平价转让朋友圈。原本与周鹏只是点头之交的何海东此时也帮忙一起运送酒精。

园区陆续复工,物资供应越来越紧张,“当时一个念头就冒了出来,干脆众筹一条口罩生产线。”

2月8日凌晨1 点,周鹏在成都高新人才促进会群和交子金融梦工场党员群发起倡议,很快有人响应。

7:50,他在朋友圈求助:谁有口罩厂成套生产设备供应商资源?麻烦贡献下!

不出两小时,设备落实。10点18分,在成都高新区经营IT企业的张珂尽收到周鹏的微信:我们要建公益口罩厂,生产出来的口罩全部由政府调配,设备联系好了,你要加入吗?

“要的呀!”张珂尽秒复。11点多,张珂尽的10万元众筹款转账成功。最终,16名企业家和创业者“众筹”了130万元。

口罩难求!16名创业精英立下了“军令状”

爱心众筹人士合影

设备落实后,订购需要全款,公司还没注册下来,大家就把钱打到周鹏个人账户上。何海东后来才知道,其实这16个人中,周鹏也就认识4、5个,那个瞬间何海东感到“信任的力量真是无比强大”。

“做企业时常常想怎么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其实大家都想着做成同一件事情时最能迅速凝聚人心。”

成都高新区在国家级高新区中综合排名前五,以金融商务、科技研发、生物技术、高端制造业为主产业,没有一条口罩生产线。即便是成都全市,口罩生产线也寥寥,全市1千多万人口,口罩紧缺,而全国口罩主产区的口罩因种种原因很难到成都。

高新区的一位领导听说有人要建公益口罩厂,大力支持,为各项资质办理协调绿色通道,公司注册仅1天就办下来了。这位领导还亲自在公司名字“神速”前加了个“火”字,“火神速”。

在高新区政府的协调下,2月10日,10万级无菌车间搞定!提供车间的冉鹏加入了进来。

高新区生物产业发展局一位同志告诉财富君,区里有多家企业想转产口罩,都在帮忙协调,周鹏他们是情况最好的,因为他们抢购到了一条全自动生产线,“现在就是我们自己都根本联系不到生产线。”这位同志说。

然而此时此刻,只有等!

难,但不是最难的时候。“中间有四五位退出的时候最难。”周鹏说。

16个人“众筹”,都是高知,都在各自领域小有成就,六七位硕博,还有一位远在美国的华裔创业者;认真,严谨,学习能力强;年龄跨度“四代”,从60后到90后都有。

更“冒险”的是,都是“跨界”。为一件事情争论不休,是群里的常态。

每当争论不下时,有人在群里说,“请想一想我们的初衷,今天必须决定,时间就是一切”,瞬间停止争吵。“世界的精彩就在于它的不同,大家是用创业的态度做公益。”张珂尽说。而周鹏和何海东用付出和行动感染大家、支撑大家。

“我们的目标就一个,就是快速把口罩生产出来缓解供给压力,其他都是可以忽略不计的过程量。”周鹏说。

改变,是这十多天来张珂尽的最大感受。疫情刚开始时,她连小区的门都不出,后来跑工商、看厂房,回来消毒,没觉得多可怕;以前做公益,基本上是出钱就可以了,这次“躬身入局”,与其旁观不如参与,“没想到这么难,远远超出捐钱的经历。”何海东说。

疫情结束了生产线怎么办?一条生产线能解决多少市场需求?为什么要做这件事?无数人问过他们无数次,而这些问题他们其实都没来得及细想。

临出发时,父母问何海东机器万一没拉回来怎么办?那天深夜,驱车赶在高速上,何海东突然想起那句话,“星光不问赶路人”,他相信结局一定不负有心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