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決戰決勝脫貧攻堅」新化:全力讓脫貧持久“保鮮”

拓寬增收舉措 補齊保障短板

新化 全力讓脫貧持久“保鮮”

華聲在線4月18日訊(湖南日報·華聲在線記者 周俊 鄒娜妮 通訊員 劉明 王昆)4月15日清晨,海拔1000多米的新化縣天門鄉金石村雲霧繚繞,十幾名採茶女在茶園裡忙碌,一片片芽葉裹著春天的氣息,生機勃勃。“今天天氣好,多摘一點,一天下來至少能掙150元。”貧困戶廖美香喜笑顏開,她在茶園務工2年,已穩定脫貧。

茶葉是新化縣農業三大支柱產業之一,茶園面積突破8萬畝,去年產值超過7.5億元,帶動6036戶20149名貧困戶增收。2017年以來,該縣每年安排帶貧減貧獎勵資金800萬元,鼓勵農業龍頭企業、合作社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參與產業扶貧,茶葉、稻田養魚、生豬等產業得到迅猛發展,貧困戶自主脫貧能力得到進一步增強。

今年初,新化縣脫貧“摘帽”,剩餘未脫貧人口還有10116人。為確保6月底前所有貧困人口戶戶有增收、人人有保障,新化堅持“一盤棋”謀幫扶,從推進就業、打造扶貧產業等方面拓寬增收渠道,對10個鄉鎮、137個村、20個易扶點實行掛牌督戰。與此同時,補齊教育、醫療、安全飲水等保障短板,逐步建立健全脫貧長效機制,全力讓脫貧工作持久“保鮮”。

按照“返崗復工就業一批、扶貧車間吸納一批、公益崗位託底一批”思路,新化縣多條腿走路,推動就業扶貧。目前,全縣有勞動意願和勞動能力的建檔立卡貧困戶、邊緣戶實現每戶至少1人就業。

讓產業發展可持續、貧困戶增收可持續,新化採取“合作社+貧困戶”“龍頭企業+貧困戶”模式,提高產業扶貧的組織化程度;利用消費扶貧公共平臺,通過以購代捐、以買代幫的方式,常態化組織社會各界採購,打造“永不落幕的農博會”;“志”“智”雙扶,確保有生產能力的貧困家庭發展1至2個增收見效的短平快產業。

不落一戶、不漏一人,新化已全面開啟“回頭看”工程,落實低保、醫保、臨時救助等綜合社會保障政策,廣泛開展“親幫親、戶幫戶”愛心活動,多條線兜底織密保障體系。依託城鄉網格化建設,新化密切監測返貧動態,第一時間發現致貧返貧風險隱患,築牢返貧“保護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