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发布:云南干热区葡萄土壤改良化肥减施技术

云南干热河谷区光照充足,非常适合种植葡萄,是全国极早熟葡萄优势产区。但存在气候干燥(10月至次年5月),蒸发量大(以元谋为例蒸发量为降雨量的6倍),雨热同季(6-9月)的困难;对土壤板结,结构性差,有机质含量低,种植密度大,产量高的葡萄种植模式影响较大,经过试验研究,提出土壤改良技术措施,达到化肥减施增效效果。

一、设施或避雨稀植措施


权威发布:云南干热区葡萄土壤改良化肥减施技术

采用设施或避雨栽培,株行距4m×4m或2m×8m,亩种植42株,水平棚架,架高1.8m,“T”或“H”整形;理墒种植,宽1.5m,高50㎝,地下30㎝,地上20㎝。葡萄种植株数从600-800株减少到40多株,减少15-20倍。

二、土壤改良技术措施

权威发布:云南干热区葡萄土壤改良化肥减施技术

葡萄采用墒面种植,墒面宽1.5 m,墒面高50 cm,其中地上面20 cm。葡萄种植第一年,将腐殖土、有机肥、农家肥按照4:4:2的比例施入墒上,施腐殖土2吨、有机肥2吨、农家肥1吨,先旋耕及疏松1.5 m墒面,深度30 cm,再在墒面依次均匀撒上有机肥和农家肥一半与土旋耕混合30 cm;剩下腐殖土、有机肥、农家肥均匀撒在墒面旋耕混均,按照2 m株距种植葡萄后,覆盖2 cm厚的椰糠保湿,灌溉采用“滴灌+喷灌”,水肥一体自动化系统,墒面中间1根微喷带,左右各2根滴灌带,间距25 cm;墒上铺盖地布防草。种植第二年后,每年葡萄采收后施农家肥或有机肥2吨每亩,生长期以腐殖酸类水溶肥为主,每年8-10次,每次3-5公斤。大大减少了肥料的使用,有效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了葡萄品质。

三、葡萄行间生草技术措施


权威发布:云南干热区葡萄土壤改良化肥减施技术

草种选择以狗牙根、四季青、地毯草、黑麦草、马蹄莲等为主,可以单种草播种或2-3种混播,采用条播或散播两种。安装喷灌系统,前期每天喷灌一次,保持湿度利于发芽,从发芽生长到20厘米间,用人工拔出其他杂草,后期生长不高于40厘米,用割草机推平(保留8-10厘米高),割下的草覆盖到葡萄墒面。可以改善葡萄种植小气候湿度问题,有利于干热区葡萄生长。尤其大大降低白粉病的发生。

作者:郭淑萍、杨顺林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热区生态农业研究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