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条路上的风情——云冈石窟

因为疫情的原因,我只能在老家的家里宅着,不能出去和同学朋友聚会,也无法走亲访友挨个拜年。现如今因为进入疫情的高爆发期,即将到来的复工日期又推后了。

人不能老待在家里,老是待在家里心情不好,对身体也不好,于是我只能每天在早上六点,晚上八点以后趁着人少出去走走,还是带着厚重的防毒面具。然后,我走着走着,就来到了云冈石窟。

要说云冈石窟,不能不说我的老家,详细了篇幅太长,我就介绍一下吧,我的老家是一座矿山,我也是煤海儿女,而我们矿的位置很讲究。

怎么个讲究法呢?

这么说吧,我们矿依山傍水,周围名胜古迹极多,在外上学的时候,每每听到别人对家乡的称赞,我总是有种与有荣焉的感觉。

家旁边有一条公路,109国道。曾经这条国道穿过云冈,通到城里。现如今为了保护云冈大佛,因此又开辟了另一条大道,这条道也改成了旅游专线。而我儿时大部分的记忆都是这条道上的!这条道的古迹很多,好玩的也很多,容我慢慢道来,今日只说云冈石窟。

写云冈石窟的人多了去了,古今中外文人墨客,排的上号的不在少数,所以我也不去献丑,搬弄一些文学或者是历史或者是艺术上的门门道道了,我就说说我和云冈的记忆吧。

说实话,有些时候并不是离得近就会去,至少对于云冈石窟是这个样子的。

在云冈石窟没有重新修建的时候,云冈的门票已经是60块钱一张了,而那个时候,母亲的工资一个月200,父亲的工资一个月1000。一个人进去一次就要花上一个月二十分之一的工资,实在是太奢侈,所以8岁以前,我看云冈都是站在云冈对面的大山看的,能看到的也仅仅是云冈石窟最大的佛像,以及三层的木质建筑。

而八岁以后的首次进入云冈石窟,是我姥爷带我进去的,因为姥爷有残疾证明,而我那时候也小,可以被带进去。

说实话,刚刚进去的时候,我是非常兴奋的,云冈边上住了八年,头一次进,而且还是跟着诸多民间传说进去的,没理由不激动。

而传说,就是当地人口口相传的故事,这些故事大多是我爷爷带我出去放羊的时候给我讲的,关于云冈的第一个故事,便是它的来源。

历史上的资料说,云冈的修建是在北魏时期,修了60多年。可是,我爷爷给我讲的故事可没有这么气势恢宏,反倒是有些怪力乱神的感觉:说有个羊倌在放羊,放着放着就听到旁边的大山中有人在喊:“我要出来!”羊倌很疑惑,确也没有接茬,只是认真的放着羊。羊倌每天放羊都要路过大山,而每次路过大山总会听到:“我要出来!”,久而久之,羊倌也就烦了。终于,有一次路过那大山的时候,羊倌又听到有人大喊:“我要出来!”羊倌不耐烦的回了一句:“那你出来吧!”话音刚落,便是一阵地动山摇,山塌了一半,大佛露了出来。

这个故事爷爷没少给我讲,讲的时候也都是在放羊的途中,每每听到最后,我总是会问一句:“那羊倌哪去了?”我爷爷摇摇头说:“不知道!”

此后,我周六日去爷爷家玩的时候,陪爷爷放羊,走过大山土崖,总觉得也有人在喊:“我要出来!”

带着这样的回忆,我和姥爷进了云冈石窟,老爷子那时候腿脚还算利索,带着我游了一遍云冈,看着里面高大的佛像,说实话,我有点失望,因为我实在看不出来这大佛除了大和雕刻精美以外,有什么特殊的!当然,要是看出来,我或许也就成了文豪大家了吧。

至此以后,我对云冈的兴趣也就淡淡然了。只是自那之后,云冈开始了翻新修建以及维护维修,同时大同本地也对当地居民下发了优惠政策,只要不是旅游旺季,本地人就可以带着身份证免费进去。我之后也进去过多次,只是看着人声鼎沸的古迹,总觉得少了些什么。

后来,听大舅二舅说,云冈之前是有一位老和尚的,估计有一百多岁了!那时候我不相信,可是听到老和尚的时候,已经有些老年痴呆的姥爷接了一句:“我小时候,那个老和尚就在了!就是不知道现在哪去了!”虽然我一直把这个当传说故事的听,但是自那以后,我对于云冈便有敬畏之心了。

后面也多多少少有些故事,只是记得不太清楚了,这些也不过是无聊之余写出来,自己回忆回忆,让别人也看看。

云冈对于别人而言或许是名胜古迹,可是对于我来说,它是一条贯穿我童年的记忆。

那条路上的风情——云冈石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