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是孙悟空 最终还不是一样坠入了圆滑世故的平庸?

我们都曾年轻过,有过几多梦想。时间久了谁还记得初心和当初的梦想呢?我们被生活的艰辛压弯了腰,在名利场上低下了梦想的头颅,被削去个性棱角,表面上成熟,骨子里平庸。这与开始年少轻狂,最终世故平庸的孙悟空何其相似,早已没有来时的影迹。

我们都读过西游记,孙悟空最后成为斗战胜佛,一定程度上来说,是他无奈的选择。我们常忽略孙悟空最初的梦想。而我们的梦想又何时受自己控制,最初的率真变成了世故,梦想多半成为了幻想,使我们平庸得更加真实。

我们都是孙悟空 最终还不是一样坠入了圆滑世故的平庸?

孙悟空率真、反叛、斗智斗勇、崇尚自由,出世后在花果山无忧无虑生活,但为了猴子猴孙不得不不远万里去拜师学艺。回来后,为了花果山的猴子猴孙永远快乐地活下去,大闹地府。而后在天庭做了个官。渐渐孙悟空发现做官并不自由,他自由的梦想套上了枷锁。我们又何偿不是如此,当我们进入社会,建立了家庭,我们的梦想撕成一片又片,边走边扔,就是为能够在社会活得比别人有钱有权有名。

为了自由的梦想,齐天大圣孙悟空战斗不止,与天庭打得昏天暗地,闹得翻天覆地,却被如来压在了五行山下500年。为恢复自由身,最终又被唐僧套上了紧箍咒,保护唐僧前往西天取经。我们多少次为梦想而挣扎,但在奶粉、车房,以及名利面前,很快失去了自我,与梦想背道而驰。

我们都是孙悟空 最终还不是一样坠入了圆滑世故的平庸?

孙悟空带着取经队伍终于不负众望到达灵山雷音寺,孙悟空也变成了斗战胜佛。表面上皆大欢喜,实则西天取经是残忍的结果,孙悟空从叛逆勇敢走向圆滑世故的平庸。无叛逆则平庸,暗合了现实社会,我们从最初的天不怕地不怕,被扔进了“拜金遂利”的生产流水线,标准化批量生产出来,没了个性棱角,像一个个孙悟空一样被训化得圆滑世故。

吴承恩家境清贫,靠卖文生活。虽晚年出任长兴县丞,因清明廉政,受到百姓的称赞,但看不惯官场的黑暗,不愿受到排挤,不久便愤而辞官,贫老而终。

在这样艰难的生活困境下,吴承恩给了自己一个活着的理由,《西游记》是他挣脱旧思想、旧体制束缚的无力挣扎,以文寓意,表达对现实社会的不满,只能运用神怪小说来渲泄内心的不满和愤懑。

我们都是孙悟空 最终还不是一样坠入了圆滑世故的平庸?

16世纪,欧洲已掀起了文艺复兴运动:倡导个性解放,尊严人的价值。这些人本思想通过丝绸之路、马可·波罗们、坚船利炮等在中国的传播,以及当时中国丘浚(1418~1495)、陈献章(1428—1500)、王阳明(1472~1529)、王艮(1483~1541)、李贽(1527~1602)等等,开启了中国封建社会晚期思想启蒙的思潮,呼唤人性解放,带有民主性的色彩。

吴承恩正好生活于这个时期,这时从密不透风的封建专制的铁幕中撕开一点缝隙,透进了一点新思想的空气,让力不从心,无助的内心感到了一丝希望。

因此,吴承恩在孙悟空身上所集中体现了其一种放飞自我,勇敢,打破旧体制、旧观念的精神思想,多少应该得益于16世纪资本主义萌芽时期,人本主义思想的熏陶,尽管还是没有跳出封建思想的烙印。

我们都是孙悟空 最终还不是一样坠入了圆滑世故的平庸?

直到今天,孙悟空身上的反叛精神依然熠熠生辉,虽然他最终性格与思想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也从反叛最终变成了如来、天庭诸神需要的样子。

文学作为一种意识形态,受一定经济基础的制约。吴承恩所处的政治、经济和社会文化氛围,也终究不是一个逾越规矩的时代,不是一个张扬个性的时代。所反映的“个人主义”、“自由主义”、“反对神权,反对专制”思想及观点,带有时代的烙印,但限于历史条件,作者笔下的孙悟空最终没能逃脱平庸化、统一化的命运。

孙悟空本来就只有一个,从他成为斗战胜佛,就再无孙悟空了,只是多了一个多一个不多,少一个不少的佛。我们每一个人也如此,曾经个性鲜明、胸怀梦想我们,在岁月中风霜中,在名利面前,我们都是一个个孙悟空,最终谁又能不坠入圆滑世故的平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