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確定4月27日初三高三開學,北京也快了

昨天上海市教委發佈消息,初三高三4月27日返校開學,中小學其他年級5月6日前做好返校開學準備。北京之前發佈了4月13日開始線上學科教學,並表示開學時間近期將公佈。

從2月17日開始停課不停學,到現在以及8周了;下週就要進入線上學科教學的新階段。那麼這段時間的居家線上學習,到底有什麼收穫或教訓?

考試才是檢驗教學效果的標準,7月份的高考、中考和期末考試,對學校、對教委、對機構更是一場大考。

首先,熱鬧歸熱鬧,一切都還沒有被檢驗,就是說線上學習的效果到底如何,還要考試來檢驗。疫情開始以來,從校外機構開始到中小學和大學,全都轉向線上教學,居家學習,已經2個月有餘。課是老師都上了,學生都聽了,但效果咋樣,要用考試來檢驗。上週北京高三進行了一模,還沒有成績比較出來,初三的一模還沒考。各機構的課程其實也要學校的月考、期中期末考試來檢驗效果。北京前8周的延學不講新課,考驗在下週開始的13周線上學科教學。能不能教的明白,學得會才是教學的本質,現在課上的熱熱鬧鬧,到了期末考完試一看成績,不滿意的家長和學生夠機構和教委喝一壺的。如果線上教育那麼管用,自學成才早就一籮筐了,還要圍牆內的高校做什麼。

所以,學校和教委是官家的,家長有意見也沒辦法,但機構是買賣,花錢是解決問題的而不是添堵的。所以,現在紅火的一塌糊塗的在線教育,再過3個月就是火坑。猿輔導、跟誰學、好未來、新東方...這些頭部平臺和無數小機構將面臨又一次生死考驗。

馬太效應:強弱分化更明顯,強校、弱校、好學生、差學生兩極分化更明顯

線上教學的效果總體來說是差於線下的,畢竟不在眼皮子底下看著。那麼,能自主學習的好學生一定會獲得比放羊的差學生更好的學習效果;同時,強校因為底子厚,更能應對非正常教學情況,能夠給學生的幫助就更有效。兩方面疊加:強校的好學生更強,成為學霸;弱校的好學生憑藉個人能力在本校更加突出;強校的差學生依舊強於弱校的差生;中等的學生兩極分化,我們來看個表格,大概能體現出這種分化。

上海確定4月27日初三高三開學,北京也快了

在這種情況下,普校如何逆襲?需要有大智慧。

普通中學該怎樣逆襲提高成績

普通中學如何提高成績,現在有個契機就是大派位,點招的難度越來越高,擇校成功的人數越來越少,生源越來越平均,那麼怎麼加工就是各學校自己的本事了。海淀的普校大都用實驗班來集中優勢資源和優質生源,放衛星。西城大鍋飯吃的早更徹底,僅僅放衛星是不夠的,要整體提高,平均分要上來。那麼,有什麼具體的操作方法呢?

普通中學資源有限,搞不了分層教學,但是可以搞分類教學,把學生分成三類:一是學有餘力的;二是平均水平的,跟得上不掉隊;三是落下的。大概三類的比例是271: 20%優秀,70%平均,10%落後(以前擇校多的時候優秀和落後可能倒掛)。那麼針對三類不同能力的學生該怎樣培養呢?

首先,學校現有的教學方案是針對70%平均能力的學生,不需要改變。那麼針對剩下的2類同學方法都是放鬆硬性要求:課堂筆記和作業,給他們更多自主個性可支配時間,當然目標不同。對於前20%優秀的學有餘力的同學,他們已經可以做到良好地吸收課內知識,給他們時間去提高強科或補強弱科,因為每個個體不同,不適合統一安排,不如給他們時間自己安排,他們也有能力自主學習。那後10%一定是科科跟不上,與其每科都掛著,不如抓重點突破1、2科,待有學科能跟上平均水平,再攻下一科。

這方法既是統籌方案,又是個性方法,既可以提高平均分,又有利於出尖子放衛星。對普通校逆襲有重大意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