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開國皇帝趙匡胤居然為了公報私仇,製造了北宋考場打假第一案

北宋開寶六年(公元973年)三月的一天,宋太祖趙匡胤按照慣例,會見當年新考中的進士,結果發現其中有兩個人是濫竽充數的南郭先生,後來又有人擊鼓鳴冤,上訴狀告主考官李昉在科考中營私舞弊,趙匡胤盛怒之下,從重處罰了這次醜聞的主角李昉,並重新組織了考試,重新錄取。這件看似鐵證如山的案件,在我們翻閱史料過程中卻發現了諸多疑點,這場北宋考場打假第一案到底是怎麼發生的?趙匡胤在背後又有哪些不為人知的秘密呢?

北宋開國皇帝趙匡胤居然為了公報私仇,製造了北宋考場打假第一案

“考場打假案”全過程

北宋每年的三月都是科舉放榜的大日子,但是在公元973年的科舉考試卻出現了大丑聞,主考官營私舞弊。當時的皇帝是趙匡胤,本來考試已經結束了,一共錄取了11位進士和28個其他科目的考生,就在趙匡胤接見這些考生的過程中,趙匡胤就像火眼金睛一樣發現其中兩位考生是濫竽充數的,一個是進士武濟川,另一個是其他科的劉浚,他認為這兩個人沒有真才實學,應該從考生中剔除出去。本來一場考試那麼多人,有一兩個看走眼的不算什麼大事,但另一件事情的發生卻掀起了軒然大波。據《續資治通鑑長編》中寫道:“當時一位落第的考生徐士廉敲響了登聞鼓告御狀,說主考官李昉存在營私舞弊的行為。”趙匡胤知道此事後,詢問了當時同為翰林學士的盧多遜,也被證實確有其事。於是,趙匡胤做出了兩個舉措,第一就是組織考生重新考了一次,錄取了129人;第二就是將主考官李昉狠狠的處罰,免除其翰林學士頭銜。

北宋開國皇帝趙匡胤居然為了公報私仇,製造了北宋考場打假第一案

“考場營私舞弊案”存疑

這場營私舞弊案存在諸多疑點:首先,那兩個倒黴的考生,他們到底犯什麼錯了?史書上記載了八個字“材質最陋,應對失次”,也就是說顏值不行,長相不過關,再者語言表達能力不行,就因為這兩點被趙匡胤取消了資格。當然這個理由也能說得過去,但這是吏部考察的事,作為文化課的主考官李昉也沒多大責任的;其次,就是那個告御狀的落第考生徐士廉,並不能因為他的一面之詞就認定考場存在營私舞弊,有可能是這些落地考生在聽說皇帝免了兩位進士的資格,認為有可乘之機才捏造的事情。而最後提供證詞的翰林學士盧多遜,在史書中我們能發現,他與李昉一直不和,所以他的證言可信度更不高。還有的一點是科舉重考後,這個沒考中進士的徐士廉居然向趙匡胤提出了一套完整的科舉考試改革計劃,我們說這更加讓人懷疑這個考生是受某些政客操控的。這其中最大的疑點是,重新考試後趙匡胤錄取了129個人,其中進士的前十名,居然和李昉錄取的十個人是一樣的,其中武濟川除外。這說明李昉主持的這次科舉考試沒什麼假可打的。

北宋開國皇帝趙匡胤居然為了公報私仇,製造了北宋考場打假第一案

趙匡胤與李昉的恩怨情仇

趙匡胤在位期間,每年都會舉辦科舉考試,為什麼偏偏在李昉任主考官的時候整頓考場紀律,將李昉弄得灰頭土臉的呢?難道趙匡胤是在公報私仇,一個開國皇帝能和翰林學士李昉之間有什麼解不開的死結呢?其實,他們之間還真的有很深的過節。早在後周時期,趙匡胤和李昉就是同僚,後來周世宗英年早逝,幼主繼位,當時的趙匡胤掌握大權,所有的大臣都來巴結他,只有李昉瞧不起這些武人,不去,所以他們的關係就不好。等到陳橋兵變,趙匡胤在開封接受小皇帝的禪讓時,還是這個李昉堅決不去朝見趙匡胤,這使得意氣風發的趙匡胤更加記恨,於是就找了個藉口將李昉貶到了千里之外。後來還是宰相趙普的勸說,才使得趙匡胤想要將李昉調任回京,結果這個李昉不識抬舉的拒絕了五次,最後才勉強答應。趙匡胤的氣兒肯定是不順的,但是李昉確實有大才,就任命他為翰林學士,並主持開寶六年的這次科舉考試。

北宋開國皇帝趙匡胤居然為了公報私仇,製造了北宋考場打假第一案

趙匡胤的“一石二鳥”之計

趙匡胤雖然抓住這次考場的營私舞弊,打擊了李昉文人的高傲氣焰,但是趙匡胤畢竟是開國的皇帝,憑他的聰明才智、深謀遠慮,不可能僅僅為了打擊一個文人就掀起影響這麼大的營私舞弊案,那麼趙匡胤這樣做最根本的目的是什麼呢?大家都知道科舉制度形成於隋唐時期,那時候科舉考試的主考官被稱為“座主”,考中的考生就是“座主”的門生,這樣就會形成一個特殊的利益群體,不利於政權的穩定,同時挑戰了皇權。趙匡胤在當上皇帝后,通過“杯酒釋兵權”收回了軍權,又任命文官知州,收回了地方財政大權,就差最後一個人才選拔權。正好趕上李昉主持的科舉考試出現了所謂的營私舞弊,趙匡胤認為這是個機會,於是將科舉最後關鍵的一次考試有皇帝我親自主考,這樣一來那些考中的就都是“天子門生”,就不會形成利益小團體,反而與皇帝形成了利益共同體,這也是趙匡胤喜聞樂見的。

北宋開國皇帝趙匡胤居然為了公報私仇,製造了北宋考場打假第一案

可以說,趙匡胤通過科舉考試的改革,穩定了古代的政權統治,減少了朝廷內部的種種內耗現象,在這方面起到了極大的作用。當然了,趙匡胤也通過這種“一石二鳥”的方法,藉機把李昉狠狠的打擊了一下,也打擊了後周的一些遺臣遺老們的囂張氣焰。而本來是錚錚鐵骨、浩然正氣的李昉,是一個值得人們尊敬的古代文人形象,萬萬沒想到被趙匡胤扣上了營私舞弊的罪名,被打得灰頭土臉,所以說李昉在很大程度上是冤枉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