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开国皇帝赵匡胤居然为了公报私仇,制造了北宋考场打假第一案

北宋开宝六年(公元973年)三月的一天,宋太祖赵匡胤按照惯例,会见当年新考中的进士,结果发现其中有两个人是滥竽充数的南郭先生,后来又有人击鼓鸣冤,上诉状告主考官李昉在科考中营私舞弊,赵匡胤盛怒之下,从重处罚了这次丑闻的主角李昉,并重新组织了考试,重新录取。这件看似铁证如山的案件,在我们翻阅史料过程中却发现了诸多疑点,这场北宋考场打假第一案到底是怎么发生的?赵匡胤在背后又有哪些不为人知的秘密呢?

北宋开国皇帝赵匡胤居然为了公报私仇,制造了北宋考场打假第一案

“考场打假案”全过程

北宋每年的三月都是科举放榜的大日子,但是在公元973年的科举考试却出现了大丑闻,主考官营私舞弊。当时的皇帝是赵匡胤,本来考试已经结束了,一共录取了11位进士和28个其他科目的考生,就在赵匡胤接见这些考生的过程中,赵匡胤就像火眼金睛一样发现其中两位考生是滥竽充数的,一个是进士武济川,另一个是其他科的刘浚,他认为这两个人没有真才实学,应该从考生中剔除出去。本来一场考试那么多人,有一两个看走眼的不算什么大事,但另一件事情的发生却掀起了轩然大波。据《续资治通鉴长编》中写道:“当时一位落第的考生徐士廉敲响了登闻鼓告御状,说主考官李昉存在营私舞弊的行为。”赵匡胤知道此事后,询问了当时同为翰林学士的卢多逊,也被证实确有其事。于是,赵匡胤做出了两个举措,第一就是组织考生重新考了一次,录取了129人;第二就是将主考官李昉狠狠的处罚,免除其翰林学士头衔。

北宋开国皇帝赵匡胤居然为了公报私仇,制造了北宋考场打假第一案

“考场营私舞弊案”存疑

这场营私舞弊案存在诸多疑点:首先,那两个倒霉的考生,他们到底犯什么错了?史书上记载了八个字“材质最陋,应对失次”,也就是说颜值不行,长相不过关,再者语言表达能力不行,就因为这两点被赵匡胤取消了资格。当然这个理由也能说得过去,但这是吏部考察的事,作为文化课的主考官李昉也没多大责任的;其次,就是那个告御状的落第考生徐士廉,并不能因为他的一面之词就认定考场存在营私舞弊,有可能是这些落地考生在听说皇帝免了两位进士的资格,认为有可乘之机才捏造的事情。而最后提供证词的翰林学士卢多逊,在史书中我们能发现,他与李昉一直不和,所以他的证言可信度更不高。还有的一点是科举重考后,这个没考中进士的徐士廉居然向赵匡胤提出了一套完整的科举考试改革计划,我们说这更加让人怀疑这个考生是受某些政客操控的。这其中最大的疑点是,重新考试后赵匡胤录取了129个人,其中进士的前十名,居然和李昉录取的十个人是一样的,其中武济川除外。这说明李昉主持的这次科举考试没什么假可打的。

北宋开国皇帝赵匡胤居然为了公报私仇,制造了北宋考场打假第一案

赵匡胤与李昉的恩怨情仇

赵匡胤在位期间,每年都会举办科举考试,为什么偏偏在李昉任主考官的时候整顿考场纪律,将李昉弄得灰头土脸的呢?难道赵匡胤是在公报私仇,一个开国皇帝能和翰林学士李昉之间有什么解不开的死结呢?其实,他们之间还真的有很深的过节。早在后周时期,赵匡胤和李昉就是同僚,后来周世宗英年早逝,幼主继位,当时的赵匡胤掌握大权,所有的大臣都来巴结他,只有李昉瞧不起这些武人,不去,所以他们的关系就不好。等到陈桥兵变,赵匡胤在开封接受小皇帝的禅让时,还是这个李昉坚决不去朝见赵匡胤,这使得意气风发的赵匡胤更加记恨,于是就找了个借口将李昉贬到了千里之外。后来还是宰相赵普的劝说,才使得赵匡胤想要将李昉调任回京,结果这个李昉不识抬举的拒绝了五次,最后才勉强答应。赵匡胤的气儿肯定是不顺的,但是李昉确实有大才,就任命他为翰林学士,并主持开宝六年的这次科举考试。

北宋开国皇帝赵匡胤居然为了公报私仇,制造了北宋考场打假第一案

赵匡胤的“一石二鸟”之计

赵匡胤虽然抓住这次考场的营私舞弊,打击了李昉文人的高傲气焰,但是赵匡胤毕竟是开国的皇帝,凭他的聪明才智、深谋远虑,不可能仅仅为了打击一个文人就掀起影响这么大的营私舞弊案,那么赵匡胤这样做最根本的目的是什么呢?大家都知道科举制度形成于隋唐时期,那时候科举考试的主考官被称为“座主”,考中的考生就是“座主”的门生,这样就会形成一个特殊的利益群体,不利于政权的稳定,同时挑战了皇权。赵匡胤在当上皇帝后,通过“杯酒释兵权”收回了军权,又任命文官知州,收回了地方财政大权,就差最后一个人才选拔权。正好赶上李昉主持的科举考试出现了所谓的营私舞弊,赵匡胤认为这是个机会,于是将科举最后关键的一次考试有皇帝我亲自主考,这样一来那些考中的就都是“天子门生”,就不会形成利益小团体,反而与皇帝形成了利益共同体,这也是赵匡胤喜闻乐见的。

北宋开国皇帝赵匡胤居然为了公报私仇,制造了北宋考场打假第一案

可以说,赵匡胤通过科举考试的改革,稳定了古代的政权统治,减少了朝廷内部的种种内耗现象,在这方面起到了极大的作用。当然了,赵匡胤也通过这种“一石二鸟”的方法,借机把李昉狠狠的打击了一下,也打击了后周的一些遗臣遗老们的嚣张气焰。而本来是铮铮铁骨、浩然正气的李昉,是一个值得人们尊敬的古代文人形象,万万没想到被赵匡胤扣上了营私舞弊的罪名,被打得灰头土脸,所以说李昉在很大程度上是冤枉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