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付宝和微信的重疾险只要几百块钱,为什么不推荐?


支付宝和微信的重疾险只要几百块钱,为什么不推荐?


大家好,我是清流。

有朋友问我,支付宝和微信上的重疾险只要几百块钱,能不能买?

为什么不推荐???

姑且听我唠唠……


01

支付宝健康福(保1年)

支付宝和微信的重疾险只要几百块钱,为什么不推荐?


这款一年期重疾险虽然价格很便宜,


年保费只要三四百元,最低2.88元起,


大约是其他长期重疾险保费的的十分之一。

但保险本质是风险对冲,随之而来的是保障功能的削弱:


只保重疾和轻症,轻症只赔20%而且只赔1次。


与大多数重疾险的轻症赔30%,赔3次这一标准相比,差距其实挺大的。


而且因为它是1年期的重疾险,现在便宜,后面会越来越贵。


很多人也觉得一年期重疾险不好,但是说不清楚为什么?


比如你投保了一份一年期重疾险,就相当于加入了一个“未来一年内你不会得重疾的赌局”,时间到了,赌局自然可以散场。


但是最大的问题在于:这个赌局太小,几乎无法理赔!


为什么?因为时间太短啦!


举个栗子:支付宝的一年期重疾险,等待期:90天


365天-90天=275天


如果这位朋友不幸患了重疾:脑中风后遗症。


我们看一下理赔的条件是什么?


《重疾规范定义》中就包括"脑中风后遗症",其中对"脑中风后遗症"规范定义具体如下:


脑中风后遗症:指因脑血管的突发病变引起脑血管出血、栓塞或梗塞,并导致神经系统永久性的功能障碍。神经系统永久性的功能障碍,指疾病确诊180天后,仍遗留下列一种或一种以上障碍:


(1)一肢或一肢以上肢体机能完全丧失;


(2)语言能力或咀嚼吞咽能力完全丧失;


(3)自主生活能力完全丧失,无法独立完成六项基本日常生活活动中的三项或三项以上


小伙伴们看重点:确诊180天后。


这就是说,再等180天(275-180=95天)


好吧,只能在这95天内生病了,否则。。。。


有人可能会说,不会吧,如果在保险期间内生病。


万一保险到期,我第二年立即续保上就好了。


太天真啦!


记住:一年期重疾险每年续保要重新健康告知!


而且,一年期重疾险一点也不便宜。


根据支付宝上好医保重疾险(一年期)50万保额,60岁女性,保费是:8410元,70岁的保费是:20630元。


而且,这完全是消费掉的保费。、


所以清流的结论是:不推荐大家买一年期的重疾险


02


聊完一年期的重疾险我们再来探讨一下:


重疾险买定期还是终身的呢?


重疾险的保障期限确实选择多样,可以分为短期和长期两类。


其中,短期重疾险一般指的是一年期重疾险;

而长期重疾险指的是保10年、20年、30年,

甚至是保至终身的重疾险。


也可以分为定期和终身两类。

其中,定期指的就是一年期、保10年、20年、30年这样的重疾险;

而终身重疾险,顾名思义就是特指保至终身的重疾险。


上面讲过(一年期)定期重疾最突出的优点就是便宜,很多人不明就里,以为性价比奇高。


因而特别热衷,很多外行的白领和高知们,也对其非常追捧。


其实,大家是陷入了误区。

我们一起思考一个问题,定期重疾为什么便宜呢?


首先我们从保费费率计算上来看:


一年期重疾险,产品的定价就要参考当下被保险人的年龄来计算了。


5年后,价格可能就会涨到400元。


这种随年龄增加而上涨的定价策略,叫作自然费率。


客户每年交的钱,只负责承担当年的风险。


但是长期保险产品就不一样了,它的定价方法遵循两个原则:


1、均衡费率原则;

2、保证费率原则。


均衡费率,指的是保险公司将被保险人未来很长一段时间的风险,归并到一起进行定价,而不只是一年的风险。


比如,保到70岁或保终身,投保人未来几十年的疾病发生率或者死亡率被累计后算出保费,再按照20年或30年交费的方式进行均摊,价格就确定了。


保证费率,指的是在你投保的一瞬间,价格便已确定,后期不会增加。


对于长期(终身)重疾险来说,即使投保人未来的发病率上升,保险公司也不会涨价。


其次从投保人健康情况来看:


假设你买了最便宜的一年期重疾,这一年内身体指标下降,


比如得了肾炎,宫颈炎,酒精肝,甲状腺结节……


那么明年的保险怎么买呢?

买保险都是需要核保的,很多保险在续保时要求重新核保。


你能保证明年还能标体通过吗?


万一“除外承保”或者干脆“拒保”,这一辈子难道要没有保险裸奔吗?

再来看看保到60岁或者70岁的定期重疾,也比终身重疾便宜。


但是比一年期重疾贵, 这类产品的死穴在于——60岁或70岁之后怎么办?

超过60岁的人,基本买不到重疾险了,就算有产品可以扩展到60岁以上的人买,又有几个人的身体状态能通过核保呢?而且年龄大了保费非常贵。

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是长寿风险,重大疾病只保“重大”疾病。


我们身边,六七十岁身体还非常硬朗的人很多,以后延迟退休,这个年龄段的很多人甚至还在工作。


03

清流总结


其实说到底,


优秀产品之间不会有太大差距,


只是侧重方向不同。


但重要的是,千万别因为过分纠结而错过了最佳投保时机。


  • 经济条件比较好,就买终身重疾险,如果怕到时候保额不够,可以每隔一段时间(10年为周期)补充保额;
  • 经济条件一般的,就先买定期的,等到经济条件比较好时,再进行补充。


保险科普一年多了,但还是有不少朋友踩坑。


前路漫长,不过也有无尽的希望,还有你我的并肩走过。


给并肩而走的你我,「在看」鼓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