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弟要买房,我给他拿了30万,弟弟却说“给少了”

“弟弟要买房,我给他拿了30万,这几乎是我全部的积蓄了,可是弟弟却说‘给少了’,我该怎么办?”小玲的眼里带着委屈、愤怒和难以名状的痛苦。

弟弟要买房,我给他拿了30万,弟弟却说“给少了”

小玲是农村出来的孩子,小时候家里很困难,孩子又多。她上边一个哥哥,下边一个弟弟。小玲一向勤俭节约,单位里有名的拼命三娘,工作不到五年,就攒下了30多万元。两个月之前,弟弟说想在县里买套房子,没有钱,小玲二话没说,拿出了30万给弟弟,本以为弟弟会很高兴,结果没想到弟弟却嫌少。弟弟质问她:“在县里买房,正常两居室怎么也要40万左右,另外那10万你让我到哪里弄去?”

“你就不能先买个小户型吗?我已经够拼了,你问问我的同学、同事,有几个工作不到五年攒下这么多的?”小玲委屈地掉眼泪。

“算了,你就先买个小点的,你姐姐也不容易。”妈妈听见了,赶忙出来劝。

“她不容易?谁叫她抢了我的?要不是她要死要活的,就是我上高中了,我考大学,说不定我现在早是富翁了。”

“可得了吧,你从小学到初中,都没出过倒数十名,还考大学呢。”小玲也不甘示弱。

“那又怎样!人家都说男孩子脑瓜好使,上了高中,不贪玩了,说不定我成绩就上去了。反正当时大家都是说让我上高中的,就是你要死要活的,我才让给你。一个做姐姐的,和弟弟争,还有脸说!你看看这村子里,不管是姐姐还是妹妹,哪个不是早早去打工的?只有供兄弟上学的,没见有自己争着抢着上学的......”

弟弟要买房,我给他拿了30万,弟弟却说“给少了”

家庭贫困,兄弟姊妹多的家庭,总是会首先选择牺牲女儿的前途和利益,因为她们是“外人”,早晚是要嫁到别人家去的。

小玲和弟弟相差两岁,为了照顾弟弟,父母让小玲晚一年上学,弟弟早一年上学,这样就正好是同级,俩人还可以一起走。初中毕业的时候,父亲和小玲说,家里困难,压力太大,她和弟弟只能有一个人继续学业,父亲的意思,是让弟弟读。小玲不愿意,她说自己成绩一直名列前茅,弟弟成绩却一直倒数,凭什么不让她上?而且以弟弟的成绩根本都考不上高中,还得花钱托人才能上。

父亲见说不通她,就找来了大爷、叔叔、姑姑,连同她大哥一起开了个家庭会议。让小玲没想到的是:所有参加这个会议的成员,都一致认为应该弟弟上高中,考不上花钱托人也一定要让弟弟上。原因很简单:因为小玲是个女孩子。女孩子嘛,认几个字就算对得起她了。读那么多书,花那么多钱,最终也是给别人家花了。

小玲眼看着事情再没有回旋的余地,哭了整整一夜。想想以后就只能像妈妈一样,在这样没有人尊重的地方,结婚生子,浑浑噩噩的一辈子,越发觉得生活没有了希望。“与其这样永无出头之日地活着,还不如死了......”小玲想着,找了根绳子,挂在了屋门前的枣树上。

这时已经快天亮了,妈妈听着小玲哭了大半宿,自己也睡不着,就起来了。一出屋门,看到树上吊着个人,吓得赶紧过来一看,竟然是小玲。好在时间不长,救了过来。妈妈抱着小玲,心疼得不住地哭“孩子,你命苦啊,谁叫你是个女娃......”

后来,弟弟和父亲说他不念了,他也不爱念书,成绩又不好,让姐姐上吧,省得她成天寻死觅活的。

这就是为什么弟弟一直说小玲抢了他的。

弟弟要买房,我给他拿了30万,弟弟却说“给少了”

作为一个女孩子,到底该不该在有限的资源里争取自己的人生?

小玲说自己曾经问过父亲,如果自己是男孩,当初会让谁上高中。“那还用说,肯定是让你上啊”憨厚的父亲看着小玲,叹了口气,“都是男的,肯定是让学习好的上,这个想都不用想。只可惜你是个女娃。”沉默了半晌,父亲又说“其实你也是个好的,这几年也没少往家里拿钱,村里人谁不说我养了个好闺女?你如今也结婚了,这样往家里拿钱,你男人......没啥想法吧?”“他倒还好,他挣得多,家里的花销都是他的,我挣得就都攒着,他也从来不管我给谁。”小玲回答。“你男人也是个好的”,父亲站起身,“以后少往家拿点吧,家里现在也好多了,你弟马上就结婚了,你也不要太难为自己......”

“是啊,就要好了。”我拍了拍小玲的肩,递给她纸巾。

不管怎样,都过去了。当初到底该不该,谁又说得清楚呢?

弟弟要买房,我给他拿了30万,弟弟却说“给少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