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點古代那些奇葩的防火設計,看完覺得長見識了

我國古時候建築絕大部分都是毀於火災。因此,建築怎麼防火成了最關鍵的事情。在古代科學並不發達,對許多引發火災的自然現象無法解釋。那麼我國古代有哪些奇葩的防火設計呢?

一吻獸 藻井

細心的人都會發現在我國古建築上,屋頂兩端翹起像耳朵似的東西,其實那是鴟吻或龍吻,民間還有類似鰲魚的鰲吻。不管是哪種吻,其實都是神話傳說中的水怪,張嘴銜住屋脊,有著深刻的防火寓意。

盤點古代那些奇葩的防火設計,看完覺得長見識了

鴟吻

還有就是藻井,藻井一般位於大殿內部的中庭上端。呈圓形,方形,八角形等。我們最熟悉的莫過於太和殿皇帝的御座上方的藻井,中間為盤龍,龍中口銜避火珠。藻井其實是象徵二十八星宿中的井宿,而井宿又是主水的。“藻”指水草的總稱,藻井中間雕刻蓮藕等水草,寓意此井沒有乾枯的意思。藻井也有著壓火的寓意。

盤點古代那些奇葩的防火設計,看完覺得長見識了

太和殿上部的藻井

二門不帶鉤,閣必帶水

去過故宮的人對午門,太和門,乾清門等不陌生。細心的人會發現其門匾的“門”字,右邊那一豎撇,都是直直的下來,並不帶鉤。其實,這跟古人認為“門”字帶鉤有鉤火之嫌有關。

而“閣必帶水”指給閣取名時,前面字多要帶水旁。比如清朝盛放四庫全書的文淵閣,文津閣,文溯閣,文源閣等,還有清代四大藏書樓之一的海源閣等。

盤點古代那些奇葩的防火設計,看完覺得長見識了

午門

三火神廟 玄武神 雷神廟

古代對於火災往往無能為力,因此往往祈求神靈保佑。火神廟,就是祭祀火神爺的廟宇,在古代對火神廟十分重視。規定各州縣必須要建火神廟,且由執政長官負責建造。

盤點古代那些奇葩的防火設計,看完覺得長見識了

火神廟

玄武神廟多在北方,有記載道“玄武,北方之神,鬼神合體”,“玄武,水神之名”,因為玄武是水神,以水壓火,因此設玄武神廟。

而雷神廟,在古代我國的木結構體系的建築,因雷起火的很多。祭祀雷神,也是祈求雷神的保佑,使房屋免遭受雷擊。我國著名的天壇其實又叫雷神廟,裡面供奉有雷神牌位,反映了皇帝祈求保佑皇宮免遭雷擊的願望。

盤點古代那些奇葩的防火設計,看完覺得長見識了

天壇

怎麼樣?看完後,對於我國古人在防火上的活動,是不是有了更深一步的瞭解呢?

我是古建說,關注我,將持續奉上有趣有料的古建築故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