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内东经主要讲述了各个山势、水脉的走向

海经·海内东经

翻译:内由东北角向南的国家地区、山丘河川依次如下。

翻译:大燕国在海内的东北角。

原文:国在流沙中者埻端、玺【日奂】[huan],在昆仑虚东南。一曰海内之郡,不为郡县,在流沙中。

翻译:在流沙中的国家有埻端国、玺【日奂】国,都在昆仑山的东南面。另一种说法认为埻端国和玺【日奂】国是在海内建置的郡,不把它们称为郡县,是因为处在流沙中的缘故。

原文:国在流沙外者,大夏、竖沙、居繇、月支之国。

翻译:在流沙以外的国家,有大夏国、竖沙国、居繇国、月支国。

原文:西胡白玉山在大夏东,苍梧在白玉山西南,皆在流沙西,

昆仑虚东南。昆仑山在西胡西。皆在西北。

翻译:西方胡人的白玉山国在大夏国的东面,苍梧国在白玉山国的西南面,都在流沙的西面,昆仑山的东南面。昆仑山位于西方胡人所在地的西面。总的位置都在西北方。

原文:雷泽中有雷神,龙首而人头,鼓其腹。在吴西。

翻译:雷泽中有一位雷神,长着龙的身子人的头,他一鼓起肚子就响雷。雷泽在吴地的西面。

雷神照片:

海内东经主要讲述了各个山势、水脉的走向

翻译:都州在海里。一种说法认为都州叫做郁州。

原文:琅邪台在渤海间,琅邪之东。其北有山,一曰在海间

翻译:琅邪山位于渤海与海岸之间,在琅邪台的东面。琅邪台的北面有座山。 另一种说法认为琅邪山在海中。

翻译:韩雁在海中,又在都州的南面。

翻译:始鸠在海中,又在韩雁的南面。

翻译:会稽山在大越的南面。

原文:岷三江,首大江出汶山,北江出曼山,南江出高山。高山在成都西。入海,在长州南。

翻译:从岷山中流出三条江水,首先是长江从汶山流出,再者北江从曼山流出,还有南江从高山流出。高山座落在成都的西面。三条江水最终注入大海,入海处在长州的南面。

原文:浙江出三天子都,在其蛮东,在闽西北,入海, 馀暨南。

翻译:浙江从三天子都山发源,三天子都山在蛮地的东面,闽地的西北面,浙江最终注入大海,入海处在馀暨的南边。

原文:庐江出三天子都,入江,彭泽西。一曰天子鄣。

翻译:庐江也从三天子都山发源,却注入长江,入江处在彭泽的西面。一种说法认为在天子鄣。

原文:淮水出馀山,馀山 在朝阳东,义乡西。入海,淮浦北。

翻译:淮水从馀山发源,馀山座落在朝阳的东面,义乡的西面。淮水最终注入大海,入海处在淮浦的北面。

原文:湘水出舜葬东南陬,西环之。入洞庭下。一曰东南西泽.

翻译:湘水从帝舜葬地的东南角发源,然后向西环绕流去。

原文:汉水出鲋鱼之山,帝颛顼葬于阳,九嫔葬于阴,四蛇卫之。

翻译:湘水最终注入洞庭湖下游。一种说法认为注入东南方的西泽。汉水从鲋鱼山发源,帝颛顼葬在鲋鱼山的南面,帝颛顼的九个嫔妃葬在鲋鱼山的北面,有四条巨蛇卫护着它。

翻译:濛水从汉阳西面发源,最终注入长江,入江处在聂阳的西面。

原文:温水出崆峒,峒崆山在临汾南,入河,华阳北。

翻译:温水从崆峒山发源,崆峒山座落在临汾南面,温水最终注入黄河,入河处在华阳的北面。

原文:颍水出少室,少室山在雍氏南,入淮西鄢北。一曰缑氏。

翻译:颍水从少室山发源,少室山座落在雍氏的南面,颍水最终在西鄢的北边注入淮水。一种说法认为在缑氏注入淮水。

原文:汝水出天息 山,在梁勉乡西南,入淮极西北。一曰淮在期思北。

翻译:汝水从天息山发源,天息山座落在梁勉乡的西南,汝水最终在淮极的西北注入淮水。一种说法认为入淮处在期思的北面。

原文:泾水出长城北山,山在 郁郅长垣北,(北)入渭,戏北。

翻译:泾水从长城的北山发源,北山座落在郁郅长垣的北面,泾水最后流入渭水,入渭处在戏的北面。

原文:渭水出鸟鼠同穴山,东注河,入华阴北。

翻译:渭水从鸟鼠同穴山发源,向东流入黄河,入河处在华阴的北面。

原文:白水出蜀,而东南注江,入江州城下。

翻译:白水从蜀地流出,然后向东南流而注入长江,入江处在江州城下。

原文:沅水出象郡镡城西,东注江,入下隽西,合洞庭中。

翻译:沅水从象郡镡城的西面发源,向东流而注入长江,入江处在下隽的西面,最后汇入洞庭湖中。

原文:赣水出聂都东山,东北注江,入彭泽西。

翻译:赣水从聂都东面的山中发源,向东北流而注入长江,入江处在彭泽的西面。

原文:泗水出鲁东北,而南,西南过湖陵西,而东南注东海,入淮阴北。

翻译:泗水从鲁地的东北方流出,然后向南流,再往西南流经湖陵的西面,然后转向东南而流入东海,入海处在淮阴的北面。

原文:郁水出象郡,而西南注南海,入须陵东南。

翻译:郁水从象郡发源,然后向西南流而注入南海,入海处在须陵的东南面。

原文:肄水出临晋[武]西南,而东南注海,入番禺西。

翻译:肄水从临晋武的西南方流出,然后向东南流而注入大海,入海处在番禺的西面。

原文:潢水出桂阳西北山,东南注肄水,入敦浦西。

翻译:潢水从桂阳西北的山中发源,向东南流而注入肄水,入肄处在敦浦的西面。

原文:洛水出洛西山,东北注河, 入成皋西。

翻译:洛水从上洛西边的山中发源,向东北流而注入黄河,入河处在成皋的西边。

原文:汾水出上窳北,而西南注河,入皮氏南。

翻译:汾水从上窳的北面流出,然后向西南流而注入黄河,入河处在皮氏的南面。

原文:沁水出井陉山东, 东南注河,入怀东南。

翻译:沁水从井陉山的东面发源,向东南流而注入黄河,入河处在怀的东南面。

原文:济水出共山南东丘,绝鉅鹿泽,注渤海,入齐琅槐东北

翻译:济水从共山南面的东丘发源,流过鉅鹿泽,最终注入渤海,入海处在齐地琅槐的东北面。

原文:潦水出卫皋东,东南注渤海,入潦阳。

翻译:潦水从卫皋的东面流出,向东南流而注入渤海,入海处在潦阳。

原文:虖沱水出晋阳城南,而西至阳曲 北,而东注渤海,入(越)章武北。

翻译:虖沱水从晋阳城南发源,然后向西流到阳曲的北面,再向东流而注入渤海,入海处在章武的北面。

原文:漳水出山阳东,东注渤海,入章武南。

翻译:漳水从山阳的东面流出,向东流而注入渤海,入海处在章武的南面.

原文:建平元年四月丙戌,待诏太常属臣望校治,侍中光禄勋臣龚、侍中奉车 都尉光禄大夫臣秀领主省。

翻译:建平元年四月丙戌日,待诏太常属臣丁望校对整理,侍中光禄勋臣王龚、侍中奉车都尉光禄大夫刘秀领衔主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