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

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

司馬昭

中國有句流傳很久的成語“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這句成語大多數人都知道這是指一個人野心太大,連平常百姓都一清二楚,但出自何處,就不是人人皆知了。

成語原文出自《三國志·魏書·三少帝紀·高貴鄉公傳》由史學三輩之首裴松之注引《漢晉春秋》:"司馬昭之心,路人所知也。吾不能坐受廢辱,今日當與卿[等]自出討之。”該段話出自三國時期曹魏第四位皇帝,魏文帝曹丕之孫,東海定王曹霖之子曹髦,成為皇帝之前被封為高貴鄉公。


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

《漢晉春秋輯本》書影

司馬懿死後,大兒子司馬師繼承了司馬懿的權位,權勢比其父更盛。公元254年,第三位魏帝曹芳因密謀除掉司馬師事敗,被司馬師廢掉,改立十三歲的高貴鄉公曹髦為帝。次年,司馬師在平叛歸途中病故。他的弟弟司馬昭總覽大權後,野心更加膨脹。對曹髦時有不臣之心,逼曹髦封其為晉王。


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

曹髦夜襲

公元260年的一天傍晚,洛陽天降大雨,自小好學,才慧早成的曹髦再也忍受不了司馬昭咄咄逼人的行徑,於是命令手下召集皇宮衛士數百人,並召見侍中王沈、尚書王經、散騎常侍王業,對他們氣憤的說:“司馬昭的野心,已經連路人都知道了,我不能坐等著被他廢黜,今天我要親自率領你們去討伐他。”尚書王經勸阻曹髦要忍耐,說:“司馬昭大勢已成很長時間了,黨羽遍佈朝野,耳目眾多,況且皇宮宿衛空缺,兵力弱小,陛下憑藉什麼成事呢,而您一旦舉事,恐怕將適得其反,福禍難料,應該再詳加揣摩才對”。但暴怒的曹髦沒有聽從王經的勸說,說:“就這樣了,這樣苟且還不如死了,何況還不一定死。”說完就拿著寶劍帶著衛士衝了出去。在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出現了一位皇帝親率兵眾討伐權臣的場面。

就在曹髦帶著烏合之眾去砍司馬昭時,司馬昭卻早已得到消息,嚴陣以待,派遣自己得力手下賈充率領軍隊列陣迎戰,戰鬥剛開始時曹髦仗著皇帝的身份頗佔了一些上風,賈充軍將敗,司馬昭朋黨太子舍人成濟慌忙問賈充:“我們快要敗了,該怎麼辦。”賈充惡狠狠的說:“大將軍養我們這些人,就是為了今日,現在沒什麼可說的,殺。”於是成濟端著長戈衝向了正揮舞著寶劍的曹髦,曹髦沒有防備,被成濟的長戈從胸中進去,於背部出來,血濺宮牆,當即身亡。一場宮闈驚變就此落下帷幕!

曹髦利用皇帝的權威、高貴與尊嚴來捍衛皇帝的權威、高貴與尊嚴。他失敗的最大原因就是太看重皇帝身份本身了。這位被稱為"才同陳思,武類太祖"的小皇帝以這種罕見卻可以理解的,高貴而又屈辱的方式結束了自己年僅20歲的生命。

曹髦被殺之後,司馬昭聽到消息後大驚失色,喃喃自語道:"天下將怎麼看我啊?"

這就是“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的故事,此時,對於曹髦來說,作為曹魏皇帝,迫使司馬氏“弒君”,是對得起祖先和魏國臣民的一個最好的選擇;是一個皇帝的、高貴的選擇;也無愧他最初和最後的封號“高貴鄉公”。自古至今的末代君主,未有壯烈如曹髦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