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最不道德的晉朝,國號“晉”隱藏著不為人知的“司馬昭之心”

晉朝是我國三國時期的魏國名將司馬懿家族所建立的,作為漢代之後的又一個統一王朝,儘管它結束了三國的分裂局面,但是割據與紛爭一直伴隨著它。從公元226年到公元420年,晉朝一共存在了155年,但它作為一個統一的王朝,在我國曆史上的地位卻很不顯眼,除了因為它前後的漢朝和唐朝過於耀眼的原因之外,它建立的過程充滿了拙劣的表演,甚至瀰漫著弒君的血腥,被稱為我國曆史上最黑暗的時代之一。

一句“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的成語,道明瞭晉朝是司馬氏陰謀篡權的本質,以黑暗和殘暴著稱的晉朝充滿了殘酷、鐵血和權謀,它的王公大臣們是以浪費、奢侈、殘忍著稱於世的。“晉”這個原本象徵著巍巍高大的國號,在晉朝身上卻格格不入,司馬氏選擇“晉”作為國號,除了司馬氏的封國在晉地之外,還隱藏了不為人知的秘密。

淺談最不道德的晉朝,國號“晉”隱藏著不為人知的“司馬昭之心”

極具代表性的“魏晉禪讓”,堪稱一本禪讓全本大戲

魏晉的更朝換代在我國曆史上極具代表性,它的所謂的禪讓與之後的隋朝、唐朝、武則天的周朝以及趙匡胤的宋朝都是如出一轍,而這場禪讓全本大戲的主角是老謀深算的司馬懿,以及他那兩個野心勃勃的兒子司馬師和司馬昭 。司馬懿因為表面上顯得寬厚仁慈,再加上他確實能力出眾,為曹操他屢獻奇謀,又曾幫助曹丕篡成帝位,因此獲得了曹氏的信任,在曹丕和曹睿駕崩之前,這兩位帝王都以司馬懿為輔政大臣。

曹睿駕崩之後八歲的曹芳登上了皇位,此時朝政被司馬懿和曹爽所把持,然而不久之後曹爽與司馬懿為奪權開始了爭鬥,因為此時曹爽掌握著兵權,司馬懿就稱病回家不問政事,而才識平庸的曹爽認為司馬懿是一個將死的病人,便對他放鬆了警惕。公元249年正月,曹芳和曹爽到洛陽城外高平陵祭祀曹睿,此時在家稱病兩年的司馬懿藉機發動了政變。此時曹芳與曹爽尚在洛陽城外,如果他們逃到許昌或許還有東山再起的機會,但是平庸的曹爽相信了司馬懿說客的說辭,回到洛陽想做個富家翁,結果曹爽及其黨羽全被司馬懿誅殺。

淺談最不道德的晉朝,國號“晉”隱藏著不為人知的“司馬昭之心”

高平陵事件讓司馬懿完成了從輔政大臣到蓋主權臣的轉變,從此之後魏國的軍政大權就落到了司馬氏家族的手裡,這也為之後的司馬代魏奠定了基礎。公元251年,73歲的司馬懿去世之後大權落到了司馬師的手上,司馬師比他的父親司馬懿更進一步,他廢除了曹芳立曹髦為帝,皇帝在他手上成為了牽線的木偶。公元255年司馬師去世後司馬昭繼續掌握朝政,此時的他開始了篡魏自立的計劃,當時年輕氣盛的曹髦忍無可忍之際說出了那句“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

公元260年的五月七號,不滿二十歲的曹髦決定鋌而走險,率領身邊的幾百名宮人進攻司馬昭的相府,結果被司馬昭的手下成濟一矛貫胸當場斃命,年輕的曹髦以自己的生命捍衛了一個皇帝的尊嚴。聞訊的司馬昭為了不揹負弒君的罵名,便將黑鍋甩給了成濟,成濟在臨行刑前對司馬昭大罵不止,司馬昭的這個舉動是欲蓋彌彰,他的篡魏之心也為天下所知。因此這個孕育當中的新王朝,在誕生之初就揹負了濃重的不道德的色彩。

淺談最不道德的晉朝,國號“晉”隱藏著不為人知的“司馬昭之心”

為了新王朝的建立和新王朝的形象,司馬昭必須洗刷弒君的不道德的色彩,他先是立了十五歲的曹奐為新的皇帝,之後於公元263年又發動了滅蜀漢的戰爭,而滅掉蜀漢就成為了司馬昭的一大功業,三國變成了兩國,這是邁向統一的重要的一步。之後為了製造輿論,便偽造了各種的福瑞,比如出現了象徵天下太平的甘露,還有圖像像幾匹馬,字樣有“大討曹”的石頭,製造出了一種“司馬代漢”是天意的輿論。

在一切準備就緒之後,司馬昭就開始了他拙劣的表演,為了向世人表現出自己謙遜的美德,他先是推辭做太傅、推辭受九錫、推辭做晉公,然後便“無可奈何”的接受。為了修飾自己形象,司馬昭在揖讓九錫這個環節上,竟然推辭了十三次。在完成製造輿論,修飾自己形象之後,司馬昭即將走向接受禪讓的最後一步,然而萬事俱備只欠身體,公元265年八月,55歲的司馬昭一命嗚呼了,他的兒子司馬炎在經過幾次裝模作樣的推辭之後,終於“痛苦”的接受了曹奐的禪讓,建立了新的王朝

“晉”

淺談最不道德的晉朝,國號“晉”隱藏著不為人知的“司馬昭之心”

國號“晉”背後隱藏的那些“司馬昭之心”

“晉”這個字在漢代《說文解字》的解釋為“晉,進也,日出萬物進”,也就是說晉是在太陽出來之後,萬物茁壯成長的意思,之後“晉”有了前進、上進的引申意義,比如我們今天所說的“晉升”等。“晉”作為一個象徵著萬物成長,有著美好寓意和正能量的國號,司馬氏選擇這個字作為國號,也是有著美好的期許的意味,但是這或許不是主要原因。在漢晉之間一直流傳著一句神秘的讖語

“代漢者當塗高”,這條讖語中的“代漢者”很好理解,那就是取代漢朝的統治地位,而“當塗高”的解釋卻十分模糊,這就給了很多人利用的空間。

三國時期袁紹的弟弟袁術就認為這個“當塗高”指的是他自己,因為袁術的“術”在古語的寫法指的是道路的意思,而袁術又字“公路”,這樣袁術的名和字都帶有道路的意思。“當塗”在當時也有道路的意思,再加上袁術機緣巧合下從孫堅手裡得到了漢朝的傳國玉璽,於是他就自作聰明的認為,自己就是上天安排的取代漢朝的皇帝。於是他便匆匆稱帝,結果被他最看不上的劉備打的一塌糊塗,最後心裡憤憤不平在吃東西的時候給噎死了。

淺談最不道德的晉朝,國號“晉”隱藏著不為人知的“司馬昭之心”

既然有袁術這麼個“聰明”人在前,那麼挾天子以令諸侯的曹操自然不甘專美於後,當時“當塗高”還有一種解釋,那就是“當塗高”指的是一個姓當塗名高的人,並且他的身份是丞相。為了與這句讖語相應驗,曹操先是做了漢代的最後一個丞相,之後又逼迫皇帝先後封自己為魏公、魏王。這個“魏”在當時指的是一種建築物,是古代天子、諸侯宮門上巍峨高大的闕,換言之“魏”就是立在通途大道上高大的建築物,“魏”就是“當塗高”,之後的曹丕篡漢建魏就應驗了這局讖語。

把黃袍當內衣穿的司馬昭則認為“當塗高”指的是自己,相比曹操的解讀,他的解讀和做法則更為“高明”。他跟曹操一樣逼迫皇帝給自己封號,他逼迫得到的封號是“高都公”“晉公”

“高都”在古代指的是今天山西的晉城,因為地勢較高所以叫做高都。“高”“都”在古代都有道路的意思,這與“當塗”相應驗,而“晉”又有更進一步的意思,所以他先做“高都公”後做“晉公”的寓意則不言而喻了,換言之“晉”“魏”“當塗高”更進一步。

淺談最不道德的晉朝,國號“晉”隱藏著不為人知的“司馬昭之心”

路人不知的“司馬昭之心”

因為司馬氏的封地在晉,他們所建立的新王朝國號為“晉”也是理所當然,而“代漢者當塗高”這句讖語似乎已經在曹氏的“魏”身上應驗了,那麼司馬昭為什麼要苦心積慮的把“晉”與“當塗高”牽扯到一起?除了證明自己新的“晉”王朝是順應天命之外,他還要表達的是“晉”取代的不是“魏”而是“漢”。在這個過程中是,司馬氏的“晉”對曹氏的“魏” 不只是更進一步的意義,而多加了一絲的鄙夷,表明的是一種不承認漢魏禪讓的一種心態。

司馬氏和曹氏的出身是很不一樣的,河內溫縣的司馬氏是名門望族,在項羽分封十八路諸侯的時候,殷王司馬卬就是司馬氏的先祖,而兩漢期間司馬家族又產生了很多的高官。反觀曹操,他的祖父曹騰是東漢時期的宦官,而他的父親原本姓夏侯,因為做了曹騰的養子而改姓曹,而因為漢朝時期的宦官之禍,當時的人們往往是看不起宦官的。所以曹操一直揹負著

“贅閹遺醜”這頂宦官之後的帽子。

淺談最不道德的晉朝,國號“晉”隱藏著不為人知的“司馬昭之心”

總結

名門望族的司馬氏自然是看不起“贅閹遺醜”的曹氏,所以我們就能理解當初的司馬懿為什麼不樂意為曹操效力,之後在曹操的生拉硬拽之下才為其效力,所以在司馬氏心裡是接受不了曹魏的統治的。在司馬氏心中,他們期望的不是

“晉代曹魏”,而是要取代或者繼承漢,在他們眼裡“漢”“晉”才是真正的天命所歸,而所謂的“曹魏”只不過是“贅閹遺醜”們的拙劣表演。

我們所熟知的“司馬昭之心”是想要篡魏,而司馬氏心中的“司馬昭之心”是要維護他們所謂的“正統”。為了達到他們的目的,維護他們的道德,他們就可以做出弒君的不道德的舉動,並絲毫不以為然,並將自己所做的不道德的舉動通過讖語來粉飾成天命所歸,這樣的“司馬昭之心”值得我們去反思、去回味。自司馬懿始,司馬氏自始至終都在為“代漢者當塗高”這句讖語而努力,然而他們所建立的“晉”卻沒有給中國歷史帶來如同它國號一樣的寓意,正相反的是它帶來的是中華民族歷史上最為黑暗的一頁——

五胡亂華

淺談最不道德的晉朝,國號“晉”隱藏著不為人知的“司馬昭之心”

“晉”這個原本寓意美好的國號,在晉朝的歷史中卻沒有絲毫美好的體現,整個晉朝的歷史中充斥著暴力、鐵血和權謀,它的建立就充滿著權謀和血腥,之後它帶來的五胡亂華更是成為了中華民族史上最為悲慘的一幕,“晉”朝成為了一個與其意義完全相悖的王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