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故事中的大道理

有人問農夫:“你的麥子種到地裡了嗎?”

農夫:“還沒有呢,我擔心天不下雨,怕天旱沒收成。”

那人又問:“那你種棉花了嗎?”

農夫:“還沒有,我擔心蟲子吃棉花。”

那人再問:“那你種了什麼?”

農夫:“什麼也沒種,這樣覺得安全,反而不用再擔心了。”

感悟:一個不願付出勞動、不願意承擔風險的人,不僅會一事無成還將要面對更多、更大的困難,因為他離餓死也不遠了。

小故事中的大道理

兩匹馬各自拉一車貨物。

一匹馬竭盡全力的拉車,走得又快又穩。另外一匹馬只用三成力拉車,不僅走得慢還搖搖晃晃。於是押貨的馬主人把後面的貨全部搬到前面的馬車上。後面的馬偷笑:“傻樣兒!越努力越遭罪,你就拼命的拉吧!”

馬主人看著拉空車的懶馬想:既然一匹馬就能拉車,幹嘛要養兩匹呢?

後來,懶馬被賣到屠宰場,被人宰殺掉剔骨分肉賣之,屍骨無存。

這是經濟學中著名的懶馬效應。

感悟:偷懶可以讓人爽快一時,但不能安逸一世。當別人覺得你可有可無或者一無是處時,你坐冷板凳的日子就不遠了。

小故事中的大道理

小和尚負責清掃寺院裡林蔭道上的落葉,林蔭道長且曲折,所以每天要花很長的時間打掃才能完成。

小和尚很是煩惱。有人就對他說:“你每次打掃前先用力的搖樹,把落葉統統的搖下來,第二天就不用打掃了。”

小和尚覺得很有道理,就高興地照辦了。可是,每一個“第二天”,林蔭道上依然鋪滿落葉。

不出兩日,小和尚的煩惱升級為苦惱,因為他不止要掃地還要去搖樹,而且不論他今天怎麼用力,明天的落葉還是會飄下來。

感悟:當環境不能改變時,不如改變自己的心態。活在當下,做好今天要處理的事情。為什麼要去擔憂明天還未發生的事呢?明天的落葉飄下來,那是你明天應該去做的功課。

小故事中的大道理

野豬和馬生活在同一片水域,那裡水草豐盛、不缺吃喝,日子過得很是愜意。但是野豬行為魯莽粗俗,時常踐踏青草,把清水攪渾。

馬心中慢慢有了怨氣,一心想要報復野豬。它去請獵人幫忙,獵人說:“除非你讓我套上韁繩,配上馬鞍,成為我的坐騎。”馬想了想,答應了獵人的要求。

獵人騎上馬帶上刀和叉,打死了野豬。然後就把馬牽回去,拴在馬廄裡。馬終於不用生野豬的氣了,但它失去了更寶貴的東西——自由。

感悟:當你因為不能容忍他人,而生岀惡念時,己經為自己的不幸埋下了伏筆。原諒他人,包容他人,其實也是為自己留一條寬廣的路。

( 凡心一墨:愛讀書,愛寫作,喜歡旅行,好吃貓一枚。想在溫暖、深情的文字中,與你相遇!鄭重聲明:原創文章,請勿抄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