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涼山州人民政府被約談

四川省、涼山州人民政府被約談

記者4月9日從應急管理部獲悉,國家森林草原防滅火指揮部辦公室日前在四川涼山州西昌市就近期四川省森林火災多發問題,約談四川省、涼山州人民政府負責人。應急管理部黨委委員、森林消防局局長徐平主約談。

3月份,四川省發生森林草原火災42起,同比增加26起,增幅163%。特別是涼山州西昌市經久鄉森林火災,造成19名地方撲火人員犧牲、3名地方撲火隊員重傷和部分民房燒燬,給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造成重大損失。繼去年“3·30”之後時隔一年,涼山州再次發生撲救森林火災中人員重大傷亡,令人痛心,教訓極其深刻。

約談指出,四川省、涼山州存在對森林草原防滅火工作面臨的新形勢、新任務、新要求認識不到位,對火源管控存在“寬、松、軟”,防滅火力量薄弱,隊伍配備率不足以及指揮體系不健全和預案機制不完善等諸多問題和薄弱環節。

約談要求,要認真吸取木裡、西昌森林火災事故教訓,切實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上來,做好森林草原防滅火工作。要嚴格落實防控責任,按照“黨政同責、一崗雙責、齊抓共管、失職追責”的要求,各級黨政一把手要親力親為、親自動手抓,嚴格落實地方黨委和政府屬地管理責任、行業部門監管責任、經營單位主體責任,壓緊壓實縣、鄉、村各級防滅火責任,推動各項工作部署落實落地。要完善工作體制機制,按照“上下基本對應”的機構改革精神,抓緊建立健全各級森林草原防滅火指揮機構,完善組織體系,充實指揮機構,加強基礎能力建設。

約談強調,要大力推動森林草原防滅火宣傳教育進企業、進社區、進農村、進學校、進家庭,普及科學防火、安全用火和緊急避險常識,營造全民防火的濃厚氛圍。要按照國家森防指辦公室安排部署,認真組織開展野外火源專項治理行動,及時堵塞漏洞、盲區和死角。要始終堅持安全第一的思想,把人民群眾和撲火救援人員生命安全放在首位,加強專業力量和裝備設施建設,切實提高保障安全的能力和水平。

近期多起森林火災引發社會關注。應急管理部相關負責人表示,今年3月以來,森林火險等級持續異常偏高,部分地區森林火災呈高發態勢。當前森林草原防滅火形勢嚴峻是何原因?進一步提升森林防滅火能力“堵”在哪裡?怎樣“打通”?

森林防滅火形勢仍嚴峻 人為引發是主因

新華社記者走訪重慶、江西、黑龍江等地看到,目前隨著氣溫升高,踏青、祭祀人員增多,林區幹部職工、護林員已全員上崗,加大巡護檢查力度,嚴防森林火災。

應急管理部數據顯示,第一季度全國發生森林火災392起,森林受害面積較大,多人因森林火災死亡。專家表示,當前華北、西南等地已全面進入高火險期,東北、內蒙古重點國有林區即將進入春防關鍵時期。

專家表示,今年我國春夏季整體氣候形勢不利,高溫、乾旱、大風、雷暴等極端天氣很頻繁,野外火源管控情況複雜,林區牧區可燃物載量大,部分地區森林草原火險等級將居高不下,有發生森林草原大火的可能。

大興安嶺森林消防支隊二大隊大隊長林濤告訴記者,去冬今春氣溫較常年略高,少雨和大風天氣時段明顯,致大興安嶺地區整體火險等級升高。

中國林學會森林防滅火分會委員王秋華稱,“人為引發”仍是當前引發森林火災的首要原因。據應急管理部統計,今年第一季度已查明起火原因的森林火災中,人為引發佔99.6%。這其中因農事用火佔40.8%,因祭祀用火佔15.7%,因野外吸菸佔7.5%。

今年2月中下旬,國家森防辦、應急管理部、國家林業和草原局聯合下發通知,對防滅火工作進行提前安排部署。針對近期森林火災多發情況,國家森防辦部署從3月15日起,在全國範圍內開展為期3個月的野外火源專項治理行動。

基層森林防滅火工作仍存堵點

據專家介紹,依管理體制不同,我國森林防滅火力量包括由原武警森林部隊轉隸應急部門後形成的“國家隊”和由地方政府管理的“專業撲(滅)火隊”等“地方隊”。專家表示,目前我國森林防滅火工作從宏觀佈局到責任落實、從監測能力到預警能力,都有顯著提高,但進一步提升“地方隊”工作能力仍存堵點。

——部分基礎設施仍待加強。據《全國森林防滅火規劃(2016—2025年)》,當前全國國有林區路網密度僅為1.8米/公頃,不足世界林業發達國家1/10。現有道路路況較差,橋涵多有毀壞,制約撲火隊伍快速機動能力。全國林火阻隔網密度僅為3.7米/公頃,沒有形成有效的林火阻隔網絡。

“有的林區只有一條山路作為防火通道,兩輛小汽車錯車都難,一旦發生火災,消防車很難上去。”重慶市林業局預防處副處長曾瑜還告訴記者,一些林區瞭望塔數量不足、防火通訊覆蓋率不高。重慶某國有林場負責人透露,該林場管轄10多萬畝森林,一套森林防滅火視頻監控系統都沒有。

——相關裝備科技含量與信息化程度仍待提升。多名江西基層應急管理部門工作人員告訴記者,目前基層專業撲(滅)火隊的裝備比較落後,大型先進撲火裝備短缺。記者瞭解到,目前單兵滅火裝備以風力滅火機、二號工具(一種類似拖把的撲火工具,上面綁有橡膠條)為主,技術含量較低。

中國林業機械協會森林草原防滅火裝備分會秘書長、南京森林警察學院科技處處長鄭懷兵表示,當前森林航空消防飛機機源總量不足,機型單一,缺少載量大、續航能力強、適應高海拔地區作業的大中型飛機,航空直接滅火能力不足。另外,在無人機和衛星監測別等信息科技應用效果方面也有待提高。

——森林防滅火隊伍的組織、培訓和保障力度仍待提高。記者走訪發現,目前重慶只有兩成左右區縣成立了國有林場森林防滅火專業隊伍,三分之一的區縣林業部門沒有專職森林防滅火機構;在一些縣級森林防滅火管理機構,兼職人員所佔比例偏大,甚至過半;不少地方森林防滅火人員待遇較低、缺乏保障;還有些地方日常培訓演練即“找塊空地點幾堆火”,脫離實戰需要。

北方林火管理國家林業和草原局重點實驗室主任孫龍還提醒,目前我國對可燃物管理的重視程度還不夠,既缺少國家層面自上而下的可燃物管理指導方案,也缺乏可燃物管理數據庫和動態分析系統。另外,部分地方的撲火預案可執行性欠佳。

專家:增投入、強技術、穩隊伍

多地基層應急管理部門工作人員和行業專家向記者表示,應確保充足穩定的資金投入。

鄭懷兵表示,目前一些地方將“森林專業撲(滅)火隊”列為全額撥款事業單位,隊伍所需正常經費列入財政預算,並明確隊員崗位編制,此類做法有利於保障撲(滅)火隊員基本權益、加大裝備保障力度、提升業務能力,值得借鑑。

他還建議,除應嚴格落實地方政府森林防滅火經費保障責任外,還可以借鑑安徽、江西等地由林區企事業單位安排籌集一定比例經費,將林區旅遊景點門票收入提取一定比例用於森林防滅火,減輕森林防滅火經費壓力的做法,積極拓寬森林防滅火資金籌集渠道。

重慶市森林草原火災預防預警監測中心主任石鑫建議,儘快補足消防水池、林火阻隔帶等森林防滅火基礎設施短板,要綜合利用衛星、飛機、瞭望塔、視頻監控、地面巡護等監測手段,確保第一時間發現火情,形成立體防控體系。

針對森林防滅火嚴峻形勢,應急管理部加緊完善應急預案體系,健全分級響應機制,組建撲火突擊隊、機動隊,細化跨區增援作戰方案。部署國家綜合性消防救援隊伍和航護飛機前置力量、重心前移,強化戰備和訓練工作。加強應急物資儲備,補充急缺裝備,建立撲大火應急保障機制。

四川省、凉山州人民政府被约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