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摔倒後,家長該不該扶?聰明父母應學會“一不和一說”


導語

剛剛學會走路的孩子因走路還不穩的原因經常會磕磕碰碰,有的家長尤其是老人看到孩子摔倒了,特別心疼,馬上就跑過去抱起孩子,然後去責怪門框、地板,桌椅。

這種行為會造成非常不好的影響,孩子會想當然地認為自己摔跤都是外界原因導致的,當他們再次摔倒後,就會主動地去責怪桌椅、門框。

孩子摔倒後,家長該不該扶?聰明父母應學會“一不和一說”

育兒專家張思萊認為,痛是一種主觀感覺,會受心理和情緒的影響。幼兒對事物的判斷沒有自己的情緒和心理標準,常常會參考大人的情緒表現。所以當摔倒後可能孩子並不覺得痛,而大人的反應讓他覺得身體很痛,於是開始痛哭流涕。

當家長一味地責怪門框,孩子會逐漸變得犯錯後不從自身找原因,而是推卸責任,責怪他人。

孩子摔倒後,家長該不該扶?聰明父母應學會“一不和一說”

一、孩子摔倒了家長該不該扶?

其實孩子摔倒了該不該扶要視情況而定,有的小孩在走路或者跑步時摔倒了表現得毫不在意,可能順勢就趴在地下休息玩鬧了,這種時候家長可以不用擔心,不要立即就將孩子扶起來。

這樣的孩子過一會就會自己爬起來。有的小孩在摔倒後比較疼,趴在地上哭了,其實也是希望得到父母的安慰的。這種時候家長可以過去寶寶孩子,安慰安慰孩子的情緒。

孩子摔倒後,家長該不該扶?聰明父母應學會“一不和一說”

二、摔倒後立即扶起孩子對孩子有什麼影響?

1、關心過度可能會過分放大孩子的情緒

剛剛學會走路的孩子身體還不能完全直起來,腿上的肌肉也未發育完全,可能不能很好地支撐自己。有的時候看到什麼一著急就會踉踉蹌蹌,然後摔倒。其實大部分的孩子在摔倒後如果發現沒有人理時是會自己爬起來,像沒事一樣繼續玩或者繼續走路。

過分關心的父母會放大“摔倒”這件事帶給孩子的感受,讓孩子認為自己摔倒了是一件非常重大的事情,甚至讓孩子認為摔倒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情,久而久之會打擊孩子自己走路的勇氣,影響他們自己玩耍的心情。

2、容易造成孩子推卸責任的習慣

有的長輩在孩子摔倒後會通過拍打地板、門框來替孩子“出氣”,通常這樣孩子會覺得有趣馬上很快就會停止哭泣。

孩子摔倒後,家長該不該扶?聰明父母應學會“一不和一說”

其實這樣是十分不好的,一味地責怪“他人”來安撫孩子容易讓孩子養成從他人身上找原因的性格。以後在遇到任何事情,都會下意識地把責任推卸給他人,認為是別人的問題,而不會從自身尋找原因。

3、可能會造成孩子的二次傷害

孩子摔倒後其實應該再觀察一段時間來看到底是否輕重,如果真的摔傷了,立即抱起很可能會對孩子造成二次傷害。如果孩子摔倒後哭了,哭得很傷心,應該原地觀察十幾秒,看看孩子是否有出血、骨折的症狀,如果確定無大礙再將孩子抱起也不遲。

如果直接抱起孩子可能會無法注意到孩子身上的傷口,等晚點發現時可能會錯過最佳的治療時間。如果發現孩子受傷較嚴重,應立即撥打120,聽從醫生的指揮。

孩子摔倒後,家長該不該扶?聰明父母應學會“一不和一說”

三、孩子摔倒後家長應該怎麼說更正確?

1、正視自己的情緒,勇敢地面對挫折

如果孩子在摔倒後哭了,讓他們哭出來也不是一個錯誤的事情。哭泣是情緒表達的一種方式,也是自我撫慰自我的一種途徑。如果家長在確認孩子沒有受傷後,可以告訴孩子不用哭,沒什麼大不了。摔倒後自己爬起來的孩子在以後遇到困難、挫折也會更加勇敢,能夠獨自面對。

2、轉移孩子的注意力

轉移孩子的注意力是哄孩子的妙招。當孩子摔倒後哭了,家長可以當作沒事一樣跟孩子說,我們去打球吧,或者我們去外面玩吧。如果孩子自己感覺不是太疼的話,很快就會忘記了摔倒這件事,進而馬上投入到新的事物當中去了。

孩子摔倒後,家長該不該扶?聰明父母應學會“一不和一說”

​3、與孩子一起總結教訓

當孩子不哭了,情緒平穩後,家長可以抱著孩子再次和孩子討論下摔倒的事情,比如剛剛為什麼摔倒啦,怎樣才能走路的時候不摔倒等等。孩子會因為父母的溝通更加正確地對待“摔跤”這件事,當下次摔跤時就能自己處理了。

總結

孩子摔倒了家長要學會正確處理,往往教育就體現在這些小事情上,好的做法能讓孩子快速接受,形成良好的品格。


讓你我共同探討孩子的成長問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