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性的扇貝,說走就走!當地居民:選擇離開獐子島

任性的扇貝,說走就走!當地居民:選擇離開獐子島

上世紀80年代初,獐子島從日本北海道引進了蝦夷扇貝,1988年開始實施底播養殖,由於獐子島的地理位置和周邊海域獨特的環境,蝦夷扇貝的養殖在這裡發展迅速。

60多歲的居民楊天回憶,上世紀90年代,也就是獐子島漁業集團剛成立的時候,水下的扇貝數量非常多,多到潛水員下水之後只要站在原地,扒拉身邊的扇貝就可以了,幾乎不需要走動。碰到扇貝聚集地,一個潛水員一天可以撿拾2-3噸的扇貝。

“以前大家都搶著進獐子島公司,待遇好。”今年66歲的個體漁民李國對記者表示。李國的兒子女兒也都曾是獐子島公司的員工。

上世紀80年代,獐子島建成了學校、醫院、影劇院等一系列配套設施。義務教育、免費醫療成為當地居民的基本福利。在高航看來,當時公司的領導和島民的奉獻精神都很強,更多的財富被投入海洋治理和社會再生產。

獐子島本地居民還享有公司股份分紅和生活補貼。村民們介紹,凡是有獐子島鎮戶口的,包括小孩,獐子島每年都會發2000元的生活補貼,60歲-70歲有3000元,70歲以上的有4000元。

據在獐子島生活60多年的村民介紹,分紅差不多是在公司上市的第二年(2007年)就開始下發了,第一年發了300元,第二年發了700元,最多的一年發了1000元。

任性的扇貝,說走就走!當地居民:選擇離開獐子島

2014年開始,隨著“獐子島扇貝故事”的出現,公司經營狀況陷入困境。2014年,公司宣稱因受北黃海冷水團異常等因素影響,其在2011年和部分2012年播撒的100多萬畝即將進入收穫期的蝦夷扇貝絕收。2017年又稱,因海洋災害導致餌料短缺,造成扇貝餓死。

任性的扇貝,說走就走!當地居民:選擇離開獐子島

隨著公司負債的增加,到去年為止,給島民的分紅和補助已全部停止。

到了今年的“扇貝暴斃”事件,島民們似乎已經習以為常。和外來者談起扇貝,他們通常都會反問一句“你信嗎?”

“海底下已經基本沒有扇貝了”扇貝大批死亡的原因還在調查中,但是扇貝少了確是事實。

任性的扇貝,說走就走!當地居民:選擇離開獐子島

11月15日清晨,漁民李國來到岸邊查看他的小船,天氣好的時候就出去打打魚。

“感覺一上市就不好了。”在獐子島經營著一家海產品店的石晶說。在她看來,獐子島公司辜負了獐子島賜予島民們的環境和資源。

不過,“獐子島扇貝的故事”也給她帶來了一些好處。隨著獐子島公司在網絡上的“走紅”,來獐子島旅遊,買海參和扇貝的人也多了。

任性的扇貝,說走就走!當地居民:選擇離開獐子島

石晶說,有一位來自長沙的顧客早上10點多坐船來到獐子島,買完海參,下午1點多就坐船回去了。“她買了獐子島股票,賠得一塌糊塗,所以堅持要來看看獐子島到底是個什麼地方。”

同樣受益於扇貝故事的還有王彭,除了釣海螺,他還做起了民宿。這兩年有一些遊客也是因為獐子島公司才知道的這個小島,“但是遊客還是少,每年真正旺季就7月底開始的1個多月。”

王彭的民宿前期投入了一百多萬,但是每年的收入也不過十幾萬,還不算經營中的成本。“本來想把民宿做成主業,做不了,還是得靠打魚。”

與一輩子都生活在獐子島的楊天和李國一口一個 “我們獐子島”不同,30出頭的王彭已經計劃著離開獐子島,“等海螺撈完了,我可能會離開獐子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