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託理財,優勢何在?

隨著市場行情的不振、經濟下行和權益市場的波動,在各方面因素的影響之下,

近年來高淨值人士的理財觀念開始逐步趨向於穩定和保守。

投資者的風險偏好趨穩甚至下降,突出表現在越來越多的客戶將資金投資於固收和類固收產品,而不是權益類產品。比如我們所熟知的現金類產品或者是中長期的固收類產品。而在這些金融產品當中信託無疑是其中的佼佼者。


信託理財,優勢何在?


作為金融業四大支柱之一的信託業,和其他三行業相比,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

優勢一:收益率優勢

信託產品最大的優勢莫過於高收益,目前從各大信託公司發行的收益產品來看,信託公司直銷的產品收益大概率落在7%-9%這個區間。那麼這個區間的收益率相當於什麼水平呢?

比較一下便知:

大額存單:20萬起步的大額存單,目前年化收益在4%左右;高一點的有接近4.2%(城商行),低的可能不到4%(部分股份制);而且達到這個收益的前提是存滿3年。

普通銀行理財:銀行自營理財中低風險,現在有1萬起步或5萬起步的,收益接近4%(新客戶);而在當下流動性寬鬆的情況下,很多產品的收益率跌破4%(一年期)。

貨基和債基:貨幣性基金和債券基金都和宏觀實際利率水平息息相關,當前利息下降的背景之下,以餘額寶為代表的貨幣基金收益率一度跌破2%;連債基的收益率也在出現一定程度的下行,大概4-5%左右的樣子。

券商等資管:固定收益類的券商資管,目前收益大概在4%-5%。

簡單對比就可以發現,在收益率方面信託產品絕對是超越了大部分市場上的固收類產品,不過部分特殊的產品要排除在外。


信託理財,優勢何在?


優勢二:特點優勢

“三權分立”

信託財產的所有權、管理權和收益權相分離的,也就是信託產品的三位當事人,委託人,受託人和受益人三者是一一相對應的。信託產品屬於非標準化的產品,可以實現真正意義上的私人定製。

信託公司可以根據投資者的喜好,量身定身信託產品來最大限度的滿足需要。而且信託產品的受益人可以靈活的設計,可以設定為自己(自益信託),也可以設置為他人(他益信託),甚至可以是需要幫助的公眾和特定群體(公益類信託)。

而這是其他資管如券商、基金、銀行、期貨等做不到的。

法律財產上的獨立

按照《信託法》有關規定,委託人將財產委託給受託人(信託公司)後,一旦以合法的形式成立了信託財產,那麼這筆財產將不再受委託人、受託人的追索。

即使信託公司出現破產,這筆信託還是可以交給其他信託公司完成管理,最後實現平穩著陸。即便委託人債務破產甚至被清算,由他的合法資金購買的信託產品卻是獨立於破產之外的。這就是信託產品的安全性和獨立性,是法律所賦予的獨特優勢。


信託理財,優勢何在?


投資領域的多元化

信託牌照之所以稀缺和值錢,就在於信託是目前唯一一個同時能橫跨資本市場、貨幣市場和實業領域的金融機構;多元化的投資一方面可以降低投資領域風險,另一方面能夠帶來最大化收益。

優勢三:制度優勢

長期規劃

雖然說目前信託產品大都不超過兩年,但信託其實是具有連貫性的。很多存在多年的家族信託,不因受託人的死亡等各種原因而終止。具有相當的穩定性和長期性,適合於長期財務規劃。近年來在國內興起的家族信託,就是最好的例證。


信託理財,優勢何在?


信託財產的多元化

凡是有價值的東西,其實都可以作為要素來設立信託。不管是物權還是債權、疑惑有形的無形的資產,還是諸如動產、不動產均可以作為設立家族信託的財產之一。

只是目前國內在這方面立法比較滯後,很多法律法規政策配套沒有及時跟上。畢竟作為舶來品的信託,來中國也就四十多年的時間。跟國外流行了百年的信託相比,差的不是一點半點。國外的家族信託,只要財產有價值都可以就都可以被裝進家族信託這個框裡面。

受益人利益保障

在法律上,信託財產被置於受託人名下。那麼受託人根據法律和信託文件從而享有信託財產上的財產權,有權以自己的名義管理、運用和處分信託財產。委託人和受益人無權管理和處分信託財產,但信託所產生的利益歸受益人享有。

此外信託還有著破產隔離的功能,合法成立的信託財產是免於委託人和受託人的追索的。這一規定賦予受益人對信託財產享有優先於委託人或受託人的債權人的權利,

這也就是為什麼那麼多高淨值和超高淨值選擇家族信託的原因,另外信託還具有相當的保密功能。

優勢四:相對低風險

信託資產質量也有一個衡量指標,那就是信託資產風險率,它等於風險資產規模與信託資產的總規模的比值。

根據信託業協會公佈的數據顯示,2019年信託業的風險率為2.1%,但總體風險可控。早些年的時候,信託業風險率只有1.1%左右,更是低於商業銀行。即使到了現在的2.1%,信託業風險依然不需要過分擔心。一方面各個信託項目都有一定的風控措施,另一方面很多信託遇到的是流動性風險。

信託產品在發行的時候,為了保證換款來源的可靠性一般會採取不同程度的風控措施為。一般而言主要有抵押/質押、擔保以及結構化分層等等。不同類型的信託項目,採取的風控措施也不盡相同。


信託理財,優勢何在?


最後

在購買信託產品的時候,一定要有風險意識;儘管信託收益較高,但風險和收益相對應還是要牢記的。此外在購買信託產品的時候,一定要自信甄別自己購買的究竟是不是信託產品,現實中有很多掛羊頭賣狗肉的現象,投資者一定要擦亮眼睛。

面對如此眾多優勢的信託產品,在收益下行的當下更要珍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