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一樣的“巧手”和“神探”|導演徐晴專訪

作者 / 朱婷


在湖南衛視,做一檔原創節目,流程是怎樣的?

立項——做樣片——錄製——組織各年齡層導演、各工口、網絡平臺採買工作人員觀看,提意見——內調5、6遍——送去臺審——再完善+優化——正式送審——播出。

這是徐晴工作室新節目《巧手神探》誕生的過程,耗時近一年,無縫切換,接檔她工作室的另一檔原創綜藝:《聲臨其境3》。

一般來說,這種情況於電視臺來說,比較少見。

徐晴告訴娛sir(ID:yulechanye),《巧手神探》其實是臨時定檔Q2的。大概1月份,她和團隊被告知《巧手神探》定在Q2播出,接檔《聲臨其境》。彼時,《聲臨其境3》剛開播不久。這就意味著,接下來的三個月,徐晴和她的團隊要同時進行兩檔大體量的原創綜藝製作。

不一樣的“巧手”和“神探”|導演徐晴專訪

導演徐晴


時間緊,難度大,任務重,已然成了徐晴這些年做原創節目的標配。

2018年初《聲臨其境》第一季播出期間,在和娛sir的對話中,徐晴直言:“藝人難敲、舞美難做,這是一檔被逼出來的節目。”

上週,《聲臨其境》第三季順利收官。今晚開播的《巧手神探》,將目標鎖定在手工藝領域。這一次,徐晴說:藝人邀請倒是出奇順利,但新的難點又出現了。是什麼呢?節目又要玩出哪些新花樣?“神探”組合的考量、節目招商情況如何?帶著種種好奇,娛樂產業(ID:yulechanye)再一次對話了《巧手神探》總導演徐晴。


不一樣的“巧手”和“神探”


隨著節目的開播,由Angelababy(楊穎)、譚卓、肖央、杜海濤、周震南組成的“神探”天團,正式出道。

和《巧手神探》一樣,這幾個人的組合,有點新。

不一樣的“巧手”和“神探”|導演徐晴專訪


杜海濤是節目組第一個敲定的嘉賓,畢竟是自家人,倒也是意料之中。據徐晴介紹:早在樣片環節,海濤就對這個節目很感興趣。一定程度上來說,節目組也需要一個非常熟悉的人,扮演主持人角色,還要是活躍氣氛的小能手。如此看來,海濤很合適。

譚卓、肖央在此之前,幾乎很少以常駐MC的身份上節目。肖央本身是學美術的,《巧手神探》的題材是吸引他的地方;譚卓則在節目後臺直播中表示,因為自己很愛玩“劇本殺“,換個地方換一批人一起玩,也挺有意思的。據悉,譚卓的動手能力很強,喜歡從各個地方帶回來一些看起來奇奇怪怪,又很有特色的手工作品。

巧的是,兩人在之前,都作為嘉賓參與過《聲臨其境》。

讓人好奇的還有Angelababy(楊穎)和周震南。徐晴告訴娛sir,邀請前,她們有了解到baby特別喜歡動手,對翻糖、蠟像等手工品,充滿了熱情。Baby也表示,自己在家會和小海綿(baby的孩子)一起用橡皮泥捏八爪魚、小恐龍等。

徐晴認為,到了他們(藝人嘉賓)現在這個階段,上節目更多是興趣使然。採訪中,還特意強調:“Baby在我們這個節目裡,呈現出了以往不一樣的一面,反差蠻大,大家可以期待一下。“

對於周震南,徐晴直言他代表的其實是年輕觀眾的視角。對於一檔帶有文化傳承意義的節目來說,如果沒有在年輕人之間流行起來,那就意味著不太成功。導演團隊之前看過周震南在《令人心動的offer》中的表現,這是一檔涉及法律專業的節目,但他也有自己獨特的觀點輸出。“我們覺得手工沒有法律那麼高端,但同樣也是在身邊的一個普遍的存在,好奇像他們這樣一個年輕人視角是怎樣的。”

不一樣的“巧手”和“神探”|導演徐晴專訪


徐晴形容周震南是不同的色彩。他的公司、經紀人都蠻喜歡這個題材,接觸很順利,就推薦他來了。其實,反過來想,對於年輕的周震南來說,同樣也需要一些蘊含文化深度的節目加持,想來,《令人心動的offer》應該也是出於此考量。

目前,節目已經錄製了3—4期。周震南的輸出能力,確實也給到了徐晴和團隊蠻多驚喜。“他作為年輕人,也被代入並對手工產生了興趣,這個也是我們邀請他的一個初衷。”目前看來,他融入的很好。

嘉賓們對手工感興趣,這是邀請的一個前提。至於為什麼這次嘉賓邀請如此順利?徐晴認為:“當下同類型的綜藝較多,對於藝人來說,上這個和上那個區別不大。這個時候,《巧手神探》的新鮮和好奇就發揮絕對優勢了。

除了不一樣的“神探家族”,徐晴和團隊也想打破大眾之於手工藝人的刻板印象,開拓大眾對“手工”的認知新視野。“我們希望找一些比較新鮮、潮流、前衛,也有一些傳統、復古,相結合起來。”

不一樣的“巧手”和“神探”|導演徐晴專訪


在節目中,既有面塑、刺繡、玉雕、木工等中國傳統技藝和匠心,還會呈現全息、VR、特效化妝、特效道具、仿生道具、環保等高科技領域。此外,精微素描、蠟像、微縮景觀、樹脂畫等時下熱門手工題材也會融入進來,儘可能讓內容多元化。

受疫情影響,尋找匠人的過程沒有藝人嘉賓那樣順利。一方面是出行不是很順暢,出差搜人會造成一些阻礙;再者,匠人靠作品立人,但他們的製作週期和復工節奏有很大的關係,好些匠人,因為短期內無法提供他們覺得比較理想的作品,未能邀請成功。

加之項目啟動比較緊急,1月中旬開錄,Q2上這個項目,但也因為是湖南衛視,雖然時間很短,也沒有找到那麼全的門類,來報名的人數還是超出徐晴的預期。

我們好奇“巧手與神探”,如何平衡?徐晴表示:“節目最終想達到的效果是讓大家關注手工,讓玩手工成為一種流行,明星代入是重要的助力方式。”

針對網上流傳的“命題綜藝”說法,她笑言大家好敏感,雖然看起來像一個命題作文,但真的是興趣所在。末了,又補充道:“如果真的是一個命題綜藝,我們就不會找這麼難的垂類,因為也沒有硬性的宣傳kpi。“

說起來,《巧手神探》的招商相對比較順利,先後敲定了莫斯利安、拼多多等合作。作為一檔新原創項目,徐晴表示還可以。“困難年份,嘗新試錯的機會幾乎為零,招到商,播出機率才大。”


從尋找生產線、作品孵化到“賣貨”一站式服務?

人碼好了,節目要怎麼玩暱?

對於一檔全新的原創節目來說,沒有什麼模式可以借鑑,你永遠不知道下一刻會發生什麼,這是看點,更是難點。

這就要從一年前,徐晴團隊策劃《巧手神探》開始說起了。

節目的靈感源於:抖音。她們關注到,近兩年,抖音上火了不少手藝人,譬如:李子柒等,雖然不是完全傳統意義上的手工藝人,但明顯感知到迴歸手作、手工,也是年輕人會追逐的流行。導演組看了抖音數據,手工屬於第一大垂類題材。“我們做這種小眾題材比較多。開始思考這塊會不會有一點空間,就一直順著做下去了。”

不一樣的“巧手”和“神探”|導演徐晴專訪


在此之前,徐晴本人對於手工領域的瞭解也不是很多,停留在不會做,偶爾會買一些比較別緻的手工作品階段,“太貴的我也買不起”。(笑)徐晴形容手工是一種生活中不會特別顯眼的存在,但時不時就會出現,一般比較偏品質的地方都會把手工放在一個比較高的位置。譬如:傳統糕點、烘焙等,都會主打手工製作,吸引消費者對此買單,實則買的是一種品質感。

確定了方向之後,要如何讓節目既有文化底蘊,又看起來不那麼枯燥,是徐晴和團隊發力的方向。肯定不能是普通的紀錄片手法,還是需要貼合湖南衛視上的觀眾人群——年輕、女性為主。

於是,節目組選擇從匠人的作品切入,讓嘉賓用年輕人喜歡的推理方式找巧手的作品,倒推出背後的頂級巧手。

乍一聽,似乎和《明星大偵探》玩法有些相似。對此,徐晴回應到:一開始,臺裡很多同事也有此顧慮,但在看完片之後,他們再也沒有這樣的想法了。言外之意,此推理非彼推理。

明星“神探團“——巧手作品——巧手,顯然,《巧手神探》的落點還是在於巧手。換言之,是否有巧手能成功跑進大眾視野,在年輕群體流行開來,是這檔節目破圈的關鍵。可以看到的是,《巧手神探》在切入和玩法上,已然在貼近年輕大眾,試圖消低門檻。

值得一提的還有,帶貨一姐薇婭以“好物推薦官”身份,出現在了首期《巧手神探》。

不一樣的“巧手”和“神探”|導演徐晴專訪


她會描述現場看到的各種手工藝品,手握神探家族需要的線索。
從尋找生產線、作品孵化到好物推薦,《巧手神探》走的是一站式服務。不得不說,這種帶有電商思維的玩法,不失為一種緊跟時代潮流的文化推廣。

至於,能否助力手工成為流行,節目成為爆款?徐晴表示:“我把該做的事都盡力做好,剩下的就交給觀眾吧。”

原創綜藝向來比較難。業內共識:一檔原創比一年做幾檔模式節目要難N倍。它的問題在於:你不知道哪個會做出一個好節目,你也不知道做了之後會不會引起大眾關注,因為沒有可借鑑的模式,判斷起來不太容易。用徐晴的話來說:沒有捷徑,只有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的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