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事没有尘封——郑俊怀红星乳业8年


往事没有尘封——郑俊怀红星乳业8年

到了牡丹江市,郑俊怀的助理在电话里说,你们先住下,一会儿联系。

那是2017年初夏。

酒店前台的一面墙上并列挂着大幅世界地图和中国地图,牡丹江市位于中国地图“鸡嘴”附近。这里有一个老牌企业——红星乳业。

红星奶粉是企业主打产品,几十年前就名扬全国。

牡丹江是英雄之城。林海雪原剿匪故事流传了几十年,家喻户晓的杨子荣“智取威虎山”,曾经震撼和感染了几代人。红星企业的名字,以及这座城市大街小巷的命名,许多都与英雄贴得很紧,胜利路、解放街、前进巷……

往事没有尘封——郑俊怀红星乳业8年

走在牡丹江市区,没有人领着很难找到集团总部的办公室。这也许与郑俊怀的一向低调性格有关。楼不高,挤在一个巷子里。郑的办公室十几平方米,几乎没有任何装饰,办公桌上一马平川,甚至连一张纸一支笔也找不到,这与一个大企业大老板的身份不匹配。郑俊怀请我和我的同事坐在长沙发上,他自己随手拉了一把椅子坐在对面的地当间儿。他说,一般很少来,有时候谈点事儿才来。

平常,郑在距离市区很远的生产基地。我们到他办公室,也是采访结束后才过来的。郑说,怎么也要和你们道个别。

他不再说以往,我们刚一提起,他立刻打断,笑称人生许多时候是不由人的,包括坐牢。对过去一些敏感的人和事,他大都一摆手:算了,都过去了,不提了。他平静地说,许多东西可以回忆,但不能再提起。

2004年,郑俊怀因涉嫌挪用公款罪入狱,2005年最后一天,被宣布判处6年有期徒刑。2008年9月,因获得两次减刑机会,提前刑满释放。

那天,我们还提起了褚时健,应该说,郑的人生起落与他多多少少有相似之处。聊天中,我们转述了一个著名房地产商引用巴顿将军的话说:“衡量一个人成功的标志,不是看他登到顶峰的高度,而是看他跌到低谷的反弹力。”不料,他“腾”地站了起来:“站着说话不腰疼!那是坐牢呀!去蹲一蹲试试。自由啊,尊严啊,什么都没了·····”

那天吃饭,就在红星集团旁边一个小饭馆。郑问,你们吃不吃狗肉?我们说平常不吃的,但客随主便。他说他以前也不吃,来了牡丹江,入乡随俗就随了大流,一来二去也吃开了。他还特别说,不错,吃了还有一些好处,比如这里冬天太冷,这个很御寒的。郑不喝酒,就让助理陪我们。这一年,郑68岁,和他接触,你一点儿都感觉不到他是那个年龄的人。他思维敏捷,说话时常常用眼睛直视着你,目光犀利。

往事没有尘封——郑俊怀红星乳业8年


还在呼和浩特市伊利原来的老厂时,我就见过郑俊怀,并一直关注他。那时伊利已经如日中天,但他那时就不太注重奢华,小楼、小院。不知情的人,经过这里绝不会想到,这里就是名满全国的伊利。

郑很“抠门”,许多人都认同这一点。他不喝酒不吸烟,几乎没有去过歌厅舞厅和桑拿,吃饭也常常是面条或者烩菜就打发了,出差经常就一个人。飞机坐经济舱,住店也不讲究。

郑似乎是一个让行业绕不开的人。与老郑聊天中,几次把自己比作牛。我就是一头牛。这句话他反复说了几次。跟牛打了一辈子交道,与牛为舞,也许他太爱牛了,太依赖牛了。鲁迅说过,牛吃的是草,挤出的是奶。老郑说,我挤出的不仅仅是奶。他把最好的年华都奉献给了伊利。从一个几十人的小乳品厂,打造成了世界级企业。许多事情是不由人的。这句话他又重复了一遍。

他接手红星时,奶粉虽然是老牌产品,但经过时代的磨砺,市场份额占比已经很小。当年,伊利解决了国人喝牛奶喝好牛奶的问题,而今天,郑来到红星,决心解决国人喝到好奶粉的问题。

1980年代,中国人均牛奶消费量只有7公斤。以呼和浩特市为例,那时,乳品厂生产牛奶,主要靠人工挤奶。早晨把牛奶拉到一个个住宅区供应点,老百姓凭票才能领到一瓶牛奶。如今,国人的年人均牛奶消费量提升到了40~50公斤。这一切不能不说与伊利息息相关。

1996年,伊利成为国内乳品行业第一家上市公司,并凭借良好的经营业绩,其股票入选上海证券交易所30指数样板股。

作为伊利的奠基人,郑俊怀创造了伊利如日中天的辉煌和奇迹。时至今日,仍不能不承认,内蒙古后来崛起的大大小小乳品企业,与郑俊怀不无关系。

我们采访郑俊怀时,他已经来到红星8个年头了,企业投入资金达7亿元左右。但他走在牡丹江市大街上,没人能看出他是一个大企业的老板。

2011年,牡丹江市委、政府邀请郑俊怀到黑龙江红星集团食品有限公司参观考察,希望由他来带领红星乳粉振兴中国乳业,重塑国人信心。郑俊怀说,红星的成长离不开黑龙江省委政府、牡丹江市委政府、阳明区党委政府的关怀和支持。在红星乳业建设中,省市区主要领导多次到企业视察指导,对红星打造的有机全产业链给予了重点扶持,在建设用地、沼气建设、有机牧场运营、莱茵认证、市场推广等诸多领域,各级领导和职能部门都给与了全面支持。

当初郑俊怀选择到牡丹江,看中的就是当地政府积极诚恳的态度。郑说,他出狱后并不想再做企业了,尤其是如此大的企业。最后让他动心,一是主打产品还是奶粉,二是生产和市场开发方面,赋予他充分的权力,包括技术方面的决策等。外国奶粉的冲击,让郑有些不服气。特别是了解了牡丹江地理位置环境等条件,还有奶粉产品的生产年代和经验,让他信心百倍。他表示,要做出世界最好的奶粉。

说起郑俊怀,不得不提一个德国老头尤尔根。惺惺相惜,郑请来这位做了一辈子乳业的德国老头,在牡丹江成为口口相传的趣事。两个老头年龄相仿,志同道合,形影不离,让人们感慨。

红星品牌历史悠久,在乳品行业里有“奶粉鼻祖”之称,很多50岁以上的人都对“红星”有印象,许多人是喝着红星奶粉长大的。

在红星,郑俊怀任董事长,尤尔根任总经理。俩老头常说,谁也离不开谁。当初,尤尔根这个在全球主持和参与建设了二十多家婴儿奶粉工厂的德国人,系统地考察了牡丹江市自然环境,告诉郑俊怀,这里和欧洲环境简直一模一样,没有理由造不出高品质的奶粉和牛奶。

尤尔根对环境和企业的认可,让郑俊怀如释重负。谋事在人,成事在天。郑说,一个好统帅抵得上千军万马。

那时,牡丹江上下都认可红星的这对组合,并认为这是一个天造良缘——“两个老头,一个老牌”,这成为红星的新活力。

我就是牡丹江人,郑不止一次对别人说。只要他在牡丹江,几乎天天早晨都爬上牡丹江市北面的一座高山,每次登到山顶,他必大吼几声,或者高歌一曲。他崇拜林海雪原,没想到有一天自己还能走进林海雪原,更没有想到,许多年前他开创的“伊利模式”,又在牡丹江重现和发扬。

往事没有尘封——郑俊怀红星乳业8年


“红星模式”从踏步到跑步,再次领跑黑龙江大大小小的乳品企业。

重组后的黑龙江红星集团食品有限公司于2009年7月1日落户牡丹江市,注册资本5.1亿元人民币。2014年5月22日获得黑龙江省技术监督局颁发的婴幼儿配方奶粉生产许可证,2017年5月22日通过黑龙江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复审。红星率先完成了我国第一家按照欧盟标准设计和管理的婴幼儿配方奶粉工厂的全部建设工程。

红星的追求,就是实现种、养、加、市场于一体的国际化有机全产业链,打造生态产业,向绿水青山要金山银山。郑说这才是他的目的,否则,他怎么对得起林海雪原。

红星集团在业内有“乳业华为”之说,不仅与华为手机电池一样,通过了莱茵TüV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生产的“欧贝星”有机奶粉等产品,还一举斩获了德国莱茵TüV产品蓝标认证,拿到了欧盟标准下的国际通行证,实现了婴幼儿配方奶粉、鲜牛奶品质的国际化提升。

“红星”主打高端人群。郑说,让中国宝宝和高端消费者喝上国际品质的有机奶粉和牛奶,这才是红星。

郑说,红星有四个“经得起”:产品经得起国家质检部门的任意抽检;事业发展经得起新闻媒体的追踪报道;服务质量和产品质量经得起消费者的质询;企业经营经得起同行业的正当挑战。

2017年8月3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发布婴幼儿配方乳粉首批注册名单,红星集团旗下“启冠”婴幼儿配方奶粉、“欧贝星”有机婴幼儿配方奶粉的6款产品配方成功入围。

尤其引人注目的是,“欧贝星”有机婴幼儿配方奶粉,是首批名单中唯一一个有机奶粉品牌。红星集团出品的奶粉和各种风味酸牛奶,凭借安全配料、营养配方、高品质奶源、低温储藏运输这些实实在在的优势,在牡丹江本地市场广受赞誉,并很快赢得了四川、河南、安徽、江西、浙江等地市场,正在稳步走向全国。红星集团生产的“林海雪原”有机巴氏鲜牛奶、有机酸奶等产品相继面市,在满足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消费需求的同时,还有效地输出了牡丹江的文化标签。

红星集团核心生产区坐落在绿水青山之中。那天,郑与我们坐着电瓶车,二三十分钟时间,到了绿意盎然的牧草种植区和养殖区。他指着连绵起伏的山峦说,这是北纬43°24’到45°59’的世界黄金奶源带,与荷兰、美国、英国等国的优质奶源牧场属同一纬度,有生产优质乳粉得天独厚的条件。更难能可贵的是,这是一片没有被污染的世界三大黑土地之一,森林覆盖率高达63%,空气中富含6%的氮、磷、钾,每立方厘米负氧离子高达5000个以上,空气纯净、水源充足。

郑在伊利时,就希望能打造一条从种、养、加工到服务的全产业链体系。2008年三聚氰胺事件为什么会那么严重,就是因为产业链不完善,在高速增长的背后忽略了产业源头的奶源品质。责任和担当才是乳粉人的魂。郑到了林海雪原,似乎才找到了驰骋沃野的感觉。

目前,红星的原料奶全部来自自有牧场的荷斯坦奶牛。牛吃的以粗饲料为主,有机粗饲料对种子的选择更是非常严格,绝对不能出现转基因;对土地的要求更是严格,绝对不能有农药残留和多年种植失去肥沃的特性;外加牧草在种植过程绝对不能使用化肥和除草剂。只有具备以上基本种植条件才可以保证奶牛能够产出有机鲜牛奶。

郑心里有本账,3000头高品质奶牛,经过高端饲养,年生产出来6000吨有机奶粉和年产15000吨有机牛奶。实现完美精确而不追求量的“大而全”,是郑全新的一种经营模式。按他的说法,这就够了。

往事没有尘封——郑俊怀红星乳业8年


著名乳业专家王丁棉曾这样评价郑俊怀:他在伊利只完成了他事业的一半,而红星应该是郑俊怀事业的另一个巅峰。

10年前,郑俊怀带着全家老小来到了牡丹江,是为了那片林海雪原和“闪闪的红星”。不料,去年11月,他的减刑期判决被法院宣判无效,从而再次入狱。这一年,他年届古稀,已在红星乳业工作了8年之久。

如今,已经70岁的他,再次接受了自己人生的拐点。这样的结局,尽管他始料不及,从天而降,但他考虑最多的应该是:如何面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