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这座城市,有首吃不完的歌

西安,这座城市,有首吃不完的歌

每一座城市,都有属于自已的声音,说到西安,说到音乐,除了从这里出发盛名在外的郑钧、许巍和张楚摇滚圈的大神外,还涌现出四大方言摇滚乐队,最火爆、最嘻哈全能的当属黑撒乐队。

“撒”在陕西方言里是“头”的意思,黑撒是秦腔这一古老剧种中角色扮相大净的俗称,扮演性格刚直、粗暴凶猛的人物,可能是基于此意吧,黑撒乐队融合蓝调、戏曲、爵士、摇滚等各种音乐元素形成独特的混搭一派,用方言唱着平凡人的快乐和心酸,幽默调侃着生活中的无奈,戏谑揭露着社会的某些黑暗面。

在古城墙的落日余晖中遥想当年金戈铁马,在钟鼓楼聆听穿越历史长河的晨钟暮鼓,在街口腊汁肉夹馍细密醇厚的香气中开启新的一天......

这就是西安,我是西安土著。

西安,这座城市,有首吃不完的歌

关于西安的音乐,搜一下,歌名中含“西安”二字的都一把一把,可作为资深吃货,膜拜的,就一首黑撒乐队的《陕西美食》。

陕西方言区可大分为陕北、关中和陕南,口音差别挺大,关中方言是陕西的官方方言。《陕西美食》是一首黑撒用关中方言说唱的平民美食大聚集的歌,节奏欢快,方言地道,陕西各地美食依次登场,听着都会流口水。歌词里列举了几十种诱人的美食,介绍吃的地方,也介绍吃的方法。特别是讲牛羊肉泡馍那段:“牛羊肉泡馍,是咱西安的经典传统。要想吃得好,那可讲究的zengsong,馍要自己掰,还得配上辣子酱跟糖蒜,料重味浓肉烂汤浓还有暖胃功能。伙计,汤给咱弄得宽一点。”场景相当写实,我这种常吃泡馍的人,确实会喊一句:“伙计,汤给咱弄得宽一点。”

听着这色香味俱全的歌,闭眼回想曾经品尝过的美食味道,放松,浑身舒坦。

有人可能觉得方言歌,挺土,确实方言歌比较小众,也不太流行,但黑撒在队歌《秦始皇的口音》讲,“陕西话是世界上最动听的语言,从小我们就在乡党跟前耳濡目染,普通话我们其实说得也非常标准,但是撇个秦腔才让我们觉得舒坦”,方言可能是他们最能表达歌词的一种方式,他们还说要“把老祖宗秦始皇的口音发扬光大”。

西安,这座城市,有首吃不完的歌

虽然唱的是陕西方言,可他们的歌词很风趣幽默,笑过之后,细细去品味却都能发现深意。《陕西美食》听着像是一首地方旅游宣传美食推广的歌,可歌词里一遍又一遍唱“走伙计/姑娘们一起去吃三秦美食,共同发扬咱的陕西小吃”,说到底,他们是真的热爱陕西这片土地。

看到某某云音乐里网友评论首条“因为这首歌,我去了西安上大学”,你可能觉得有点荒谬,可我大学班里真就有这么一位因这首歌来自江西九江的妹子。

她觉得,吃是世界上最愉悦的事情。看阿甘导演电影《高兴》首次听到这歌,感觉西安就是吃货的天堂,立志要尝遍歌里唱的所有美食,于是乎,上大学就来西安了。上学期间每逢周末,她都会回民街、大皮院、西羊市、洒金桥、东新街、桥梓口等地各处跑,揣着歌词找吃的,当然我是向导。

西安,这座城市,有首吃不完的歌

她爱喝冰峰,吃肉夹馍,最喜欢的居然是各种面食,南方女孩喜欢吃面的人真不多。Biangbiang面biang字的口诀,她是跟面馆师傅学的,小本标着拼音一遍一遍地念,最后比我背得溜:“一点撩上天,黄河两道湾,八字大张口,言字往里走......”,只是江西口音夹杂的陕西方言听着确实别扭。2012年央视《舌尖上的中国》纪录片大火时,第二集《主食的故事》里提到黑撒乐队,提到了《陕西美食》,她在朋友圈拉仇恨四处炫耀歌里的美食她已吃过一半。

她问过我:西安这座城市的美食,为什么这么多?

历史上的西安,曾经是世界上最繁华的都市,13个王朝在这里建都,3100年的建都建城史,全世界的人都曾汇集到这里,自然就带来了各地不同的美食,时至今日,就造成了这里的美食天堂。

她2014年考研失败后,毕业离开西安回江西时感慨:我以为我会留在西安,感受这座城市,可惜没成。最大的遗憾是,大学五年,居然都没吃完一首歌......

西安,这座城市,有首吃不完的歌

大学以后的时间里,各自忙碌,事越来越多,联系越来越少,也就逢年过节问候一下。前段时间聊微信,她发给我她儿子念biangbiang面biang字口诀的视频,同样的江西口音夹杂的陕西方言,回忆泛上心头,我瞬间泪奔了,难以言表的感动。

她说,这座城市,这首吃不完的歌,带给她太多太多太多回忆。

白岩松《城记西安》讲到黑撒,定义他们是“西安的一张文化名片”,他们说西安是传统与现代交融飞速发展的城市,他们正巧处于文化碰撞夹缝期,可以感受到很多刺激,可以创作更多的音乐表达,他们有各自的工作,是一群不喜欢物质崇拜,没有太多欲望,活得自得其乐的西安人。

或许,黑撒乐队只是唱着自己与西安有关的那些事,可一不小心,《陕西美食》唱成大家的了。

西安,这座城市,有首吃不完的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