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得一拳开,免得验房来


​史上建设速度最快的一批房子正在交付

你,准备怎么收,才不搭上下半辈子的幸福?


“请验房师吧”

当业主彻底对开发商失去信任

选择第三方查验,几乎是唯一看起来“靠谱”的自保


于是短短一个月,武汉发生4起验房师被打事件


房地产的逻辑简单粗暴

—不能解决问题,就解决提出问题的人



打得一拳开,免得验房来


看看那位从山西抽调武汉的验房师,被打得血肉模糊

也许每一位从业者都会自我怀疑——

挣个几百块钱,至于吗?

当你对自己产生怀疑,施暴者的目的达到了


让验房师去背负行业的痛点

真是难为他们


01


新城璟棠出现的“殴打验房师”事件,昨天有最新进展——

警方逮捕三名嫌疑人。

他们都来自负责精装的装修公司。


大家注意嫌疑人的身份,装修公司


因为新城璟棠是精装交付,所以最后的锅,毫无悬念甩给装修公司。

如果他是毛坯交付,那么锅,显然会甩给施工队。

谁接最后一棒,直面业主,质量问题的锅,就是谁的。


开发商新城呢?

他们一直没有公开发声。

大家也就顺理成章,忽略他们的存在。


事件曝光后,装修公司抢着背锅,把开发商保护得很好。

打人的是装修公司,他们承担责任没问题啊。

但装修公司在背锅过程中,情绪突然失控。


打得一拳开,免得验房来


哥的猜测是,他们认为“责任不在自己”。



你交给我一个地面坑坑洼洼的毛坯,我铺装翘了板子,被验房师贴条,那就是我的责任咯?


没错,精装交付,最后所有“呈现”出来的问题,都在装修材料和施工细节上。

问题是,这个房子的坯胎,好吗?


装修公司敢找施工方,开发商扯皮吗?

毛坯没做好,你可以不接他装修啊?

为什么接,当然是想赚钱。


开发商,施工方都不能得罪,那最后,只能找最弱势的验房师“出气”。

矛盾,最后爆发在验房师身上。


02


武汉资深验房师宋金强,在“新城璟棠”事件第一时间,发朋友圈谴责暴力行为。


他跟哥说,我们需要客观看待房屋质量,作为手工产品,或多或少有问题。


管理好,交付问题就少,赶工+现场管理差,交付时就会有很多缺陷。


查验过程中,验房师必须客观公正,不隐瞒问题,也不刻意放大问题,不激化矛盾。


你看,验房师们如此小心翼翼工作,但依然会惹恼开发商或者施工方。


为啥他们情绪总在随时爆发的边缘?


无论最后面对业主的是装修公司还是施工方,他们都不是质量BUG的始作俑者,但现行模式下,他们必须承担最多责任。


“高周转”模式下,快+省,是开发商运转的命门。


举2个例子。

假设一道工序正常需要8天。

开发商拿出合同模板,要求“保质保量”,3天完成。

你施工方签不签?

没任何一个人要你抢工,但你内心已心照不宣。


假设一道墙壁厚度490毫米。

开发商的工程款,只够你做400毫米。

但合同上又标注满足国家规范——490毫米。


怎么办?施工方“违反合同约定”,碰巧出问题前,甲方没有发现……


打得一拳开,免得验房来



大家如果有机会去正在施工的现场看一看,绝对大开眼界。

一层层钢筋扎起来,模板支起来,混凝土浇灌进去,楼面上的地板还没有硬化,下一道工序的工人们,嗷嗷就冲进去一顿操作,地面被踩的像猪拱过一样。


他们神情自若得在摇晃的楼层上继续扎钢筋,立模板,热火朝天。

你站在高楼层感受一下,脚下的建筑感觉都在摇晃,这房子要是塌了,一点不稀奇。


前几年,三天一层是奇迹,可以上报纸宣传。

这两年两天一层都不稀奇,继续干下去,一天一层也相当可期。


早点把房子盖出来,哪管他水泥还没干,涂料还湿的,甲醛都没散尽?

水泥没干,你不会拿着风扇对着他吹,加快风干进度吗?


你也许有疑问,工人们都没一点安全意识吗?


想安全,你回家呆着,出来打工都是挣钱。

钱怎么付?按施工进度付工程款。

干得快,工程款就来的快。


以这样的胚子做精装,质量控制水准可想而知。


打得一拳开,免得验房来


03



这两年,开发商的导向,就是快。


一个项目投资回报率10%,一年周转10个项目,回报率就是100%,天下利润,无快不破。

新城,堪称“碧桂园+万达”合体,一度成为现象级房企存在。


快周转的后遗症逐渐暴露,你却发现,矛盾的焦点锁定在验房师身上,作为整个房地产产业链条上最独立的第三方,他们变成弱势群体。


被业主寄予厚望的验房师,实际上,一直并不太受开发商,施工方以及装修公司待见。


有一家开发商人士对哥说,验房师能验出来啥?无非是抹灰之类问题。

他言外之意是——

在你根本看不到的“隐蔽工程”,BUG更加触目惊心。



打得一拳开,免得验房来


一套房屋变成精装房,已经铺上地板,贴上墙纸,布完线路之后开始交付,验房师能发现工程质量隐患吗?


验房师能够发现的问题,那是棺材板都压不住了。


其实很多问题,不需要验房师,你肉眼就能发现。

铁窗生锈,房屋渗水,墙面开裂,房屋空鼓……

而一些已经被封住的隐蔽工程,验房师恐怕也难发现。


仅仅依靠验房师,很难全面监督预警工程质量。


04


那么验房师,还有存在必要吗?

有的。


“验房师”能够提供的服务,就是最后的补救。


比如墙面空鼓,你拿根棍子敲,听声音大致也有判断。

但人家通过专业仪器测试,能发现深层次砂浆比例问题。

这决定哪些墙面不能直接做漆,必须重新处理才能进场装修。


再比如墙面角度存在误差,你拿个三角尺也能比划两下。

但验房师通过专业仪器,测试墙面阴阳角垂直,允许范围内的误差,就可以通过装修弥补。


打得一拳开,免得验房来


宋金强告诉哥,经过十几年发展,目前武汉有一定规模的验房公司大概有十几家,从业人员近千人。

这么多从业人员,在交房旺季依然供不应求,往往要提前十天预约。


武汉验房收费标准大概5块钱/平方米。

每年的市场规模理论上限,也不过10亿。

对比千亿级房地产市场,这仅仅只是很小的一块。


一个千亿级行业,总想着消灭一个10亿规模的下游寄生行业,还不可得。

验房过程中的冲突发生频率越高,越发说明这个行业的旺盛。

大象踩不死墙角的蚂蚁。


05


验房师对业主很有价值,尤其是小白业主们,但房屋质量,精准品质的把控,显然不能把压力,都甩给弱势的验房师们。

且不说他们的专业能力如何如何,单从气场上,就输了一大截。


这次打人事件爆发后,哥看到很多从业者都为那挨打的小哥不值——

为了几百块钱,搭上生命安全,有这个必要么?

还有从业者说,如果开发商/施工方强力排斥,从安全角度考虑,他们会暂停查验工作。


打得一拳开,免得验房来。

那家装修公司,做了同行们想做又不敢做的事。



打得一拳开,免得验房来


其实房地产这件事,并不是什么高科技行业。

在这个过程中,慢工细活,远远超过其他花里胡哨的东东。

你花3天做一件事,就是比1天做完效果好,没有什么捷径,最重要的是“完成度”。


一直有人在忧虑——这2年可能是史上最差的房子。

根源就出在“快上”。


很多购房者也有类似担忧,汉阳楼盘就出现过奇葩业主,买了和施工方一模一样的背心+安全帽,就为混进工地,还有的业主自购无人机,航拍施工现场。


原因无他,几百万买的东西,心里都没底啊。


既然大家有这个诉求,开发商干嘛把项目藏着掖着呢?

不知道有没有人做过专业统计,但哥发现,经常做工序开放日的项目,就远远好过前期死活不让看,集中交付见公婆,所有矛盾集中爆发。


打得一拳开,免得验房来



楼市最大的痛点,就是信息不对称。

除了样板间,你付出几百万甚至上千万房款,根本不知道自己到底买的是啥,整个开发流程,作为业主方,毫无知情权。

最终,交付给你的产品是啥,你就得接受啥。


现在,也该打破这个惯例。

先从强制性工序开放做起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