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不读小说时,我读什么书?

很多人在下决心多读书之初,为了激励自己,降低不自律、枯燥等因素带来的阻力,多半会从读小说开始,这样既可以消遣,又能达成阅读任务。

精神沉静之后,在读小说之余,还有哪些好书值得一读呢?

当我不读小说时,我读什么书?


当我不读小说时,我读什么书?

简介:

全书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是作者给母亲美君的19封家信,写出了对母亲愧疚的爱,以及自己作为女儿、作为家长,对亲子关系进一步的思考和对生命的感悟。另一部分是龙应台从数千份历史材料中筛选出的“大河图文”,还原母亲美君的一生。

当我不读小说时,我读什么书?

简介:

这是一本关于生活和生命的笔记,作者贾行家以凝胶一般的文笔和极为罕见的赤诚,一笔一画刻录下这些“一闪念、一片断、一言行、一场景、一旧事”,又由“市井”“乡里”“风物”“活受”“无常”“弃绝”“畸零”“柔软”“活法”“外邦”“卑污”“阴森”“仇隙”“行业”“温故”等线索缀连,展现广阔的人生、人心与人性,钩画出一个个潦草的生命,以及我们对于生命的潦草。

诚如作者所说:由于人的渺小,“现实”永远令人惊奇。

当我不读小说时,我读什么书?

简介:

本书收集汪曾祺先生所有的美食随笔,分“肉食者不鄙”“素食的故事”“故乡的味道”“四方食事”“吃喝也有文化”五部分。

走南闯北,美食为先,芳香扑鼻的文字折射的不仅是汪老妙趣横生的人生态度,也折射了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

当我不读小说时,我读什么书?

简介:

《取瑟而歌:如何理解新诗》通过分析林徽因、穆旦、顾城、海子、马雁等几位优秀汉语诗人及其诗歌,提供理解新诗的有效路径,希图使读者面对一首陌生的诗时不再胆怯和无所适从,而面对熟悉的诗时,也可以恢复济慈所说的“消极感受力”——在美面前,一个人有能力经受不安、迷惘、疑惑,而不是烦躁地务求事实和原因。

当我不读小说时,我读什么书?

简介:

本书源于许子东在香港岭南大学中文系的经典课堂实录,融会了几十年的积累,其中的金句与神来之笔,化为小字旁批,有160余条,与正文相映成趣。另增11份许子东开列的进阶书单、10位文学巨匠的创作谈、1条中国现代文学时间轴,以及260多个详注,帮助打开民国时期的文学地图,打通更多的知识关联,更新认知视野。

当我不读小说时,我读什么书?

简介:

在这图文并茂的二十来篇小品里,“英国文学”学者包慧怡以从容不迫的步伐,游走于诗歌、小说、批评、绘画,以至地图和电视剧之间,不仅呈现出作为手艺人论手艺的精妙细腻,更表现出以写作这门手艺为自己在这流离溃散的世界筑造真正之家的努力。

当我不读小说时,我读什么书?

简介:

本书是基层民警深蓝写的一部自己亲身经历的故事集。这里有杀人犯的理想,有卖淫女的心声,有结下死仇的母子,有多面人生的毒贩和赌徒。如果你想了解警察和罪犯的真实故事,这本书会给你很大帮助。

当我不读小说时,我读什么书?

简介:

老北京胡同里走出的武侠电影宗师胡金铨,用一碗豆汁儿破解老舍之味。

本书是电影导演胡金铨对老舍生平、文学作品、文艺活动的叙述和研究。一本书就是一个江湖,这江湖里有一位漂泊者对这世界的呐喊,有他拼搏一生为后世留下的宝贵遗产。

当我不读小说时,我读什么书?

简介:

《新腔》为上海青年作家、复旦大学中文系讲师张怡微最新的随笔评论集。

书名“新腔”取自黄庭坚诗“时时能度曲,秀句入新腔”,以全新的视角重诠经典,旧文新读、故事新解。在文学、戏曲、电影的细读比较中,探寻文学艺术审美的时代新曲。


当我不读小说时,我读什么书?

简介:

《九个人》是复旦大学张新颖教授的一部人物传记力作。这本小书讲述了沈从文、黄永玉、贾植芳、路翎、穆旦、萧珊、巫宁坤、李霖灿、熊秉明这九个人相异而相通的命运。他们是新文化晨曦时刻的儿女,带着这样的精神血脉和人格底色,去经历时代的动荡和变化,去经历各自曲折跌宕的人生。

.

(以上书单整理自豆瓣2018年度中国文学《非小说类》读书榜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