傾力幫扶 精準施策——省人大常委會機關及駐村工作隊幫扶興仁決戰脫貧攻堅決勝全面小康工作紀實

傾力幫扶 精準施策——省人大常委會機關及駐村工作隊幫扶興仁決戰脫貧攻堅決勝全面小康工作紀實

“省裡面的工作隊下來以後,感覺村裡面變化好大呀。”

“是啊,每個組的路都通了,在家門口就可以上班,不忙的時候還可以帶起娃娃去文化主題公園走哈子,這日子過得越來越好咯!”

……

在百德鎮學生營養餐蔬菜種植示範基地收菜的興仁市小川村村民正在討論著近幾年家鄉的變化。

省人大常委會機關高度重視脫貧攻堅工作,將脫貧攻堅作為最重要的政治任務,擺在最為突出的位置,堅決落實省委同步小康駐村工作要求,認真履行幫扶職責,創新幫扶工作方式,統籌整合幫扶資源,著力推動興仁實現“減貧摘帽”目標和全面鞏固提升脫貧成效,實現全面小康取得了新成效、邁上了新臺階。2019年駐村工作隊榮獲州級“脫貧攻堅先進集體”榮譽稱號。


高位推動,幫扶力度強起來

2018年是興仁減貧摘帽之年,2019年是鞏固脫貧成效和實現全部脫貧之年,2020年是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之年,任務艱鉅、責任重大,省人大常委會高度重視幫扶興仁工作,將脫貧攻堅工作作為最重要的政治任務,按照“立足百德、面向興仁”的幫扶思路,多次召開省人大常委會黨組、機關黨組、秘書長辦公會會議,專題研究對興仁市的幫扶工作,科學指導,把脈定向,選派6名幹部駐村幫扶百德鎮硐坪村、小川村、大樂村、新廠村、圍塘村,嚴格按照真蹲實駐要求,紮根基層,以村為家,認真履行駐村幫扶工作職責。

省人大常委會黨組書記、副主任孫永春等多次到興仁調研視察脫貧攻堅和產業發展等工作,深入鎮村慰問駐村工作隊,聽取駐村工作情況彙報,指導幫扶工作。親自協調幫扶項目資金、爭取有關政策、解決具體問題,為興仁市脫貧攻堅工作提供有力保障。近年來,協調省工信廳、住建廳、農業農村廳、自然資源廳、水利廳、省公路局等部門,為興仁市爭取各類項目資金近1.04億元,其中,百德鎮幫扶項目資金1407萬餘元,為興仁市實現減貧摘帽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提供了有力保障。


黨建引領,戰鬥堡壘築起來

“一個支部,一座堡壘”。

2016年以前,小川村是典型的軟弱渙散村,在省人大駐村工作隊的幫扶下,2019年一躍成為州市兩級脫貧攻堅先進村。省人大駐村工作隊堅持抓黨建強隊伍促脫貧攻堅,積極協助幫扶村黨組織書記從提高黨員思想政治素質和履職能力水平等方面入手,嚴格落實“三會一課”制度,深入推進“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常態化制度化,深入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進一步引導黨員在脫貧攻堅、疫情防控等工作中踐行共產黨人的初心使命,發揮先鋒模範作用,築牢堅強戰鬥堡壘。

2018年以來,省人大駐村工作隊先後通過協調辦公廳直接投入,人大論壇雜誌社、服務中心、培訓中心、仁達飯店等支部結對幫扶等方式投入資金近100萬元,幫助百德鎮建設村級活動陣地,改善辦公環境。同時協調省人大常委會機關幫扶資金62.9萬元建設黨建教育基地——小川村黨建文化主題公園。目前,百德鎮各村(居)活動室辦公條件顯著改善,硬件水平得到極大提升,小川村黨建文化主題公園完工投入使用。


完善設施,鄉村環境亮起來

“以前新元街上到處坑坑窪窪的,遇到下雨天趕場,到處都是水坑坑泥坑坑。幾年沒回家,變化還是大,特別是街上這段路。”新元村外出務工回鄉的葉大祥激動地說著現在街道的變化。產業要發展、生活要改善,基礎設施是保障,省人大駐村工作隊將抓好全鎮基礎設施建設作為幫扶的重要內容,積極幫助對接相關部門,全力爭取項目資金投入,進一步加大基礎設施建設,全面改善發展環境和生產生活條件。

2018年以來,在省人大常委會機關關心支持下,幫助協調爭取百德小城鎮基礎設施建設項目資金200萬元,百德老城區雨汙分流項目資金300萬元,通村路維修資金300萬元,百德鎮麻沙河大橋建設項目資金104萬元,小川村河道治理項目資金200萬元,百德鎮主幹道、產業發展主要物流通道和人居環境得到了極大改善。


發展產業,群眾腰包鼓起來

百德鎮位於興仁市的東北面,距離市區65公里,與晴隆、關嶺兩縣隔江相望,而且一直是傳統的農業種植模式,產業結構比較單一,群眾增收困難,是典型的山區貧困農業鎮。駐村工作隊按照“盤活存量資源,為產業增收做加法”的工作思路,因地制宜,認真貫徹落實“九步工作法”,積極探索和借鑑“三變”改革經驗,按照“工作隊引領、支部實施、股份合作”運作方式和“村黨組織+企業+基地+農戶”發展模式,通過抓好產業發展帶動群眾增收實現“造血式扶貧”。

按照“農校企”相結合思路,協調省人大常委會機關幫扶資金100萬元、省商務廳補助資金30萬元,推動百德鎮500畝壩區學生營養餐蔬菜種植示範基地建設,解決600戶(其中貧困戶140餘戶)群眾就近就地就業增收;發揮“興仁薏仁米”地理標誌優勢,爭取省人大常委會辦公廳直接投入資金180萬元,招商引資60萬元,建成佔地面積1800m2、建築面積800m2的硐坪村薏仁米加工廠及電商扶貧館,預計帶動850戶群眾增收(其中貧困戶132戶529人);指導百德鎮通過“三變”模式,積極引進第三方生產管理團隊成立貴州印象薏仁公司,按村集體佔股51%、第三方生產管理團隊佔股49%的分配模式,由村黨總支書記兼任公司執行董事及法人代表,充分發揮黨建引領作用,著力打造“雲端薏小白”品牌促產業振興。

目前,在駐村工作隊的幫助下,百德鎮已初步形成以營養餐配送中心、薏仁米加工廠、電商扶貧館為主體的生產、加工、銷售一體微型農業產業園。


扶智扶志,內生動力強起來

“以前群眾法律意識和發展意識淡薄,等、靠、要思想嚴重,省人大幫扶我們村以後,建立了聯絡站,還聯繫專家到村開展法律知識、產業發展和脫貧攻堅政策等知識培訓,群眾法律意識和自我發展意識得到大幅提高。”小川村黨支部書記說。

“扶貧先扶志,扶志斷窮根。”省人大常委會機關將百德鎮作為首批5個基層立法聯繫點之一,在駐村工作隊的幫助下,形成了基層立法聯繫點“1+N”運行模式,即1個鎮級聯繫點加上10個村級聯絡站,為收集民情民意和宣傳法律法規建立了有力平臺。

同時,積極對接聯繫省內知名律師機構,選派專家為百德鎮幹部群眾開展農村“三變”法律知識宣傳培訓,為鄉村治理奠定了堅實的法律基礎。在駐村工作隊的幫扶下,2019年,百德鎮小川村榮獲“州級民主法治示範村”稱號。


積極戰疫,復工復產跑起來

疫情防控是一場“大戰”,復工復產是一場“大考”。面對疫情防控嚴峻形勢,省人大常委會機關領導親自指導、關懷慰問,駐村工作隊員積極響應省委組織部“黨員幹部上一線”的號召,提前結束春節假期返回駐村工作崗位,投身疫情防控一線阻擊戰,按照市鎮統一安排指揮,全程參與組織動員、走訪排查、防疫宣傳、人員勸返、物資協調等工作。

堅持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復工復產,兩手抓、兩手都要硬,全力引導抓好轄區企業(項目)復工復產、群眾春耕生產和返崗就業及勞動力信息採集就業全覆蓋攻堅行動,堅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答好復工復產“大考”、打好脫貧成效“提升戰”。

前方“打仗”,後方支援。省人大常委會機關極力關心和支持,從20萬元的駐村工作經費中劃撥5萬元作為百德鎮37個疫情防控服務點物資配備經費;駐村工作隊積極協調省紅十字會、雲端薏小白生產企業為百德鎮捐贈口罩2800餘個、便攜式音響10臺,幫助協調興仁市疫情防控物資的採購等,切實為基層解決疫情防控和復工復產實際困難和問題。

同時,省人大常委會機關專門成立幫扶興仁市脫貧攻堅專班,堅決扛起政治責任,協力衝刺90天打贏殲滅戰,為興仁市及百德鎮疫情防控和脫貧攻堅工作提供有力保障。

學習資料、學習考勤等。近年來,已開展學習研討17次。通過突出重點學、豐富形式學,不斷深化理論學習,努力做到“四個度”:始終堅持用黨的最新理論武裝頭腦,做到學習有“高度”;堅持學懂弄通做實,做到學習有“深度”;堅持與時俱進活學活用,做到學習有“溫度”;堅持系統全面廣泛學,做到學習有“廣度”,大力推進學習型機關建設。




通訊員:張志會徐安軍

編校:呂躍


傾力幫扶 精準施策——省人大常委會機關及駐村工作隊幫扶興仁決戰脫貧攻堅決勝全面小康工作紀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