倾力帮扶 精准施策——省人大常委会机关及驻村工作队帮扶兴仁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工作纪实

倾力帮扶 精准施策——省人大常委会机关及驻村工作队帮扶兴仁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工作纪实

“省里面的工作队下来以后,感觉村里面变化好大呀。”

“是啊,每个组的路都通了,在家门口就可以上班,不忙的时候还可以带起娃娃去文化主题公园走哈子,这日子过得越来越好咯!”

……

在百德镇学生营养餐蔬菜种植示范基地收菜的兴仁市小川村村民正在讨论着近几年家乡的变化。

省人大常委会机关高度重视脱贫攻坚工作,将脱贫攻坚作为最重要的政治任务,摆在最为突出的位置,坚决落实省委同步小康驻村工作要求,认真履行帮扶职责,创新帮扶工作方式,统筹整合帮扶资源,着力推动兴仁实现“减贫摘帽”目标和全面巩固提升脱贫成效,实现全面小康取得了新成效、迈上了新台阶。2019年驻村工作队荣获州级“脱贫攻坚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高位推动,帮扶力度强起来

2018年是兴仁减贫摘帽之年,2019年是巩固脱贫成效和实现全部脱贫之年,2020年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年,任务艰巨、责任重大,省人大常委会高度重视帮扶兴仁工作,将脱贫攻坚工作作为最重要的政治任务,按照“立足百德、面向兴仁”的帮扶思路,多次召开省人大常委会党组、机关党组、秘书长办公会会议,专题研究对兴仁市的帮扶工作,科学指导,把脉定向,选派6名干部驻村帮扶百德镇硐坪村、小川村、大乐村、新厂村、围塘村,严格按照真蹲实驻要求,扎根基层,以村为家,认真履行驻村帮扶工作职责。

省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副主任孙永春等多次到兴仁调研视察脱贫攻坚和产业发展等工作,深入镇村慰问驻村工作队,听取驻村工作情况汇报,指导帮扶工作。亲自协调帮扶项目资金、争取有关政策、解决具体问题,为兴仁市脱贫攻坚工作提供有力保障。近年来,协调省工信厅、住建厅、农业农村厅、自然资源厅、水利厅、省公路局等部门,为兴仁市争取各类项目资金近1.04亿元,其中,百德镇帮扶项目资金1407万余元,为兴仁市实现减贫摘帽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了有力保障。


党建引领,战斗堡垒筑起来

“一个支部,一座堡垒”。

2016年以前,小川村是典型的软弱涣散村,在省人大驻村工作队的帮扶下,2019年一跃成为州市两级脱贫攻坚先进村。省人大驻村工作队坚持抓党建强队伍促脱贫攻坚,积极协助帮扶村党组织书记从提高党员思想政治素质和履职能力水平等方面入手,严格落实“三会一课”制度,深入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深入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进一步引导党员在脱贫攻坚、疫情防控等工作中践行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筑牢坚强战斗堡垒。

2018年以来,省人大驻村工作队先后通过协调办公厅直接投入,人大论坛杂志社、服务中心、培训中心、仁达饭店等支部结对帮扶等方式投入资金近100万元,帮助百德镇建设村级活动阵地,改善办公环境。同时协调省人大常委会机关帮扶资金62.9万元建设党建教育基地——小川村党建文化主题公园。目前,百德镇各村(居)活动室办公条件显著改善,硬件水平得到极大提升,小川村党建文化主题公园完工投入使用。


完善设施,乡村环境亮起来

“以前新元街上到处坑坑洼洼的,遇到下雨天赶场,到处都是水坑坑泥坑坑。几年没回家,变化还是大,特别是街上这段路。”新元村外出务工回乡的叶大祥激动地说着现在街道的变化。产业要发展、生活要改善,基础设施是保障,省人大驻村工作队将抓好全镇基础设施建设作为帮扶的重要内容,积极帮助对接相关部门,全力争取项目资金投入,进一步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改善发展环境和生产生活条件。

2018年以来,在省人大常委会机关关心支持下,帮助协调争取百德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资金200万元,百德老城区雨污分流项目资金300万元,通村路维修资金300万元,百德镇麻沙河大桥建设项目资金104万元,小川村河道治理项目资金200万元,百德镇主干道、产业发展主要物流通道和人居环境得到了极大改善。


发展产业,群众腰包鼓起来

百德镇位于兴仁市的东北面,距离市区65公里,与晴隆、关岭两县隔江相望,而且一直是传统的农业种植模式,产业结构比较单一,群众增收困难,是典型的山区贫困农业镇。驻村工作队按照“盘活存量资源,为产业增收做加法”的工作思路,因地制宜,认真贯彻落实“九步工作法”,积极探索和借鉴“三变”改革经验,按照“工作队引领、支部实施、股份合作”运作方式和“村党组织+企业+基地+农户”发展模式,通过抓好产业发展带动群众增收实现“造血式扶贫”。

按照“农校企”相结合思路,协调省人大常委会机关帮扶资金100万元、省商务厅补助资金30万元,推动百德镇500亩坝区学生营养餐蔬菜种植示范基地建设,解决600户(其中贫困户140余户)群众就近就地就业增收;发挥“兴仁薏仁米”地理标志优势,争取省人大常委会办公厅直接投入资金180万元,招商引资60万元,建成占地面积1800m2、建筑面积800m2的硐坪村薏仁米加工厂及电商扶贫馆,预计带动850户群众增收(其中贫困户132户529人);指导百德镇通过“三变”模式,积极引进第三方生产管理团队成立贵州印象薏仁公司,按村集体占股51%、第三方生产管理团队占股49%的分配模式,由村党总支书记兼任公司执行董事及法人代表,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着力打造“云端薏小白”品牌促产业振兴。

目前,在驻村工作队的帮助下,百德镇已初步形成以营养餐配送中心、薏仁米加工厂、电商扶贫馆为主体的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微型农业产业园。


扶智扶志,内生动力强起来

“以前群众法律意识和发展意识淡薄,等、靠、要思想严重,省人大帮扶我们村以后,建立了联络站,还联系专家到村开展法律知识、产业发展和脱贫攻坚政策等知识培训,群众法律意识和自我发展意识得到大幅提高。”小川村党支部书记说。

“扶贫先扶志,扶志断穷根。”省人大常委会机关将百德镇作为首批5个基层立法联系点之一,在驻村工作队的帮助下,形成了基层立法联系点“1+N”运行模式,即1个镇级联系点加上10个村级联络站,为收集民情民意和宣传法律法规建立了有力平台。

同时,积极对接联系省内知名律师机构,选派专家为百德镇干部群众开展农村“三变”法律知识宣传培训,为乡村治理奠定了坚实的法律基础。在驻村工作队的帮扶下,2019年,百德镇小川村荣获“州级民主法治示范村”称号。


积极战疫,复工复产跑起来

疫情防控是一场“大战”,复工复产是一场“大考”。面对疫情防控严峻形势,省人大常委会机关领导亲自指导、关怀慰问,驻村工作队员积极响应省委组织部“党员干部上一线”的号召,提前结束春节假期返回驻村工作岗位,投身疫情防控一线阻击战,按照市镇统一安排指挥,全程参与组织动员、走访排查、防疫宣传、人员劝返、物资协调等工作。

坚持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复工复产,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全力引导抓好辖区企业(项目)复工复产、群众春耕生产和返岗就业及劳动力信息采集就业全覆盖攻坚行动,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答好复工复产“大考”、打好脱贫成效“提升战”。

前方“打仗”,后方支援。省人大常委会机关极力关心和支持,从20万元的驻村工作经费中划拨5万元作为百德镇37个疫情防控服务点物资配备经费;驻村工作队积极协调省红十字会、云端薏小白生产企业为百德镇捐赠口罩2800余个、便携式音响10台,帮助协调兴仁市疫情防控物资的采购等,切实为基层解决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实际困难和问题。

同时,省人大常委会机关专门成立帮扶兴仁市脱贫攻坚专班,坚决扛起政治责任,协力冲刺90天打赢歼灭战,为兴仁市及百德镇疫情防控和脱贫攻坚工作提供有力保障。

学习资料、学习考勤等。近年来,已开展学习研讨17次。通过突出重点学、丰富形式学,不断深化理论学习,努力做到“四个度”:始终坚持用党的最新理论武装头脑,做到学习有“高度”;坚持学懂弄通做实,做到学习有“深度”;坚持与时俱进活学活用,做到学习有“温度”;坚持系统全面广泛学,做到学习有“广度”,大力推进学习型机关建设。




通讯员:张志会徐安军

编校:吕跃


倾力帮扶 精准施策——省人大常委会机关及驻村工作队帮扶兴仁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工作纪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