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底撈、西貝”的漲價潮,才是真正的報復性消費!

血旺半份從16元漲到23元,半份土豆片13元,合計一片土豆1.5元,自助調料10塊錢一位。在餐飲業逐漸恢復元氣的今天,本想好好犒勞一下自己的網友在海底撈消費一頓猛然發現,一向以口碑+服務而著稱的海底撈漲價了,引發了網友的一頓唏噓,不少網友笑稱“因為疫情學會買菜的我,今天才發現原來海底撈如此之貴”。


“海底撈、西貝”的漲價潮,才是真正的報復性消費!

針對此次漲價,海底撈也並沒有藏著掖著,直言漲價屬實,漲價源於疫情和成本上漲,因此調整了部分菜品的價格,整體價格上漲幅度控制在6%,各城市實行差異化定價的策略。對比,筆者認為,海底撈並未虛言。從疫情早期西貝創始人的撐不過兩個月到現在的海底撈漲價,其背後折射出的是疫情對餐飲業的巨大影響。據悉,從春節至今93%的餐飲企業選擇關閉門店,相比去年87%的餐飲營業整體收入損失高達100%以上,97%的企業應收損失達9成以上,而外界預估海底撈在此次受疫情的直接損失也將高達約50.4億元。


“海底撈、西貝”的漲價潮,才是真正的報復性消費!

從1月26起試營業到2月15日外賣恢復再到今天的堂食恢復,海底撈正在加快步伐恢復元氣,而如果想最大化的挽救疫情的損失,提升客單價或許對消費者來說有點殘酷,但卻是提升業績的最有效手段。此外從國家統計局公佈的數據來看,食品價格持續上漲,豬肉價格環比上漲9.3%,漲幅擴大0.8個百分點;鮮菜、鮮果和水產品價格環比分別上漲9.5%、4.8%和3.0%。而可以預見的是,伴隨著這場疫情的影響,各種週期類的消費品仍將持續走高,這是不可違背的現實問題。由此來看,成本上漲也的確不是海底撈的一面之詞。


“海底撈、西貝”的漲價潮,才是真正的報復性消費!


在疫情期間很多商家都有一個美好預期,那就是期望疫情結束後的報復性消費盛宴。但目前來看,報復性消費會來,但並不是消費者的報復消費,而是商家對消費者的報復消費。目前,海底撈、西貝等餐飲巨頭已率先漲價,而後續相信更多的餐飲品牌也將跟進這一策略。這也不能單方面的怪海底撈無情,只能說在“黑天鵝”突發事件面前,漲價是最簡單粗暴的方法。所以報復性消費或許不會來,但商家對消費者的報復剛剛開始。


“海底撈、西貝”的漲價潮,才是真正的報復性消費!

目前海底撈漲價事件在社交媒體被口誅筆伐,但筆者認為這並不會對海底撈有太大影響。首先相比眾多餐飲品牌,海底撈具有明顯的護城河效應,那就是品牌效應,海底撈服務好的消費認知已根深蒂固,且海底撈擁有完整的供應鏈體系,從食材供應、底料供應、人力資源、裝修等,每一個環節都成立了公司運作,可以說海底撈不僅是一家連鎖火鍋店,而是紮根整個火鍋產業鏈的集團,這也是為什麼一家投資1000萬的海底撈新店可以在1-3個月就實現盈虧平衡。


“海底撈、西貝”的漲價潮,才是真正的報復性消費!


另外就是疫情影響正在逐漸減弱,作為剛剛上市不久的海底撈而言,黃金髮展期剛剛開始,未來的海底撈依然將是排隊等座,人氣爆棚,此次漲價甚至還會喚起消費者對海底撈的懷念。另外海底撈的漲價變相也是對整個餐飲業的示範效應,可以帶動整個餐飲業的元氣恢復。但筆者也奉勸如果沒有海底撈的護城河,盲目的漲價無異於飲鴆止渴,相反不如修煉內功,靜靜等待消費復甦之日再慢慢報復,畢竟現在每個消費者都明白家中有糧,心中不慌的道理,且在什麼都漲,就工資不漲的今天,消費者不想被報復太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