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玩過“沙土”的童年,一定是不完整的

育兒界常常有一個困惑,就是許多家長不知道該怎麼陪孩子玩,該玩什麼?於是市面上開始有千奇百怪的陪玩的書,成了家長的急救指南,許多朋友也會問我,怎麼玩才能讓孩子聰明,快樂,我的回答很簡單“迴歸自然,釋放天性”

沒有玩過“沙土”的童年,一定是不完整的

大自然是靈動的,百變的,大到一片樹林,小到一片葉子,一朵小花,甚至一隻小螞蟻,都是鮮活靈動的生命,也許你在電視裡看過很多美麗的風景,但是那都不及親自感受一草一木來的自然親切,溫室裡或許能培養安靜矜持的表象,但絕不會培養出自由快樂的靈魂。用眼睛去看的,用耳朵去聽的,用手去觸摸的,用腳去奔跑的,用心去感受的,一切皆是最好的,作為80後90後,小時候誰不曾在沙土裡打滾,誰不曾在林間小路上肆意奔跑甚至摔倒,誰不曾一身土一身泥?雖然看起來狼狽,但是確是快樂的,值得一生回憶的,長大後會經常回憶小時候的那些快樂,甚至那些糗事,會發自內心的大笑,而那些快樂卻是可以治癒一生的良藥,快樂的童年可以治癒一生,而不幸的童年卻需要一生去治癒。陪孩子:放下手機,關掉電視,擁抱自然,放飛自我。

沒有玩過“沙土”的童年,一定是不完整的

所謂的迴歸自然,其本質就是尊重本心,隨心而為,沒有一個孩子不愛玩沙子玩土,也沒有一個孩子不喜歡在大自然中奔跑,如果一個孩子過分拘謹不敢盡情玩鬧,我想一定是在生活中被一次又一次的打壓和訓斥而壓抑裡本性。我認識一個小孩子的家長,在一次偶然中恰巧看到我女兒在挖土,那個小男孩躍躍欲試,我女兒大方的分給他一個鏟子,結果他的家長說孩子長到三歲從沒玩過沙子沒挖過土,我一臉詫異,不解的問她為什麼,她說因為怕弄髒衣服怕弄髒手,我淡然,看這個小男孩一身整潔乾淨的樣子,再看看無論他想嘗試什麼都會被無情訓斥的家長,我彷彿內心裡飄過了一絲同情,不資道諾幹年以後,當他和三五個兒時玩伴一起喝酒暢聊回憶童年的時候,別人說到小時候堆的城堡,打的土滾而捧腹大笑時,他會如何淡定的回覆一句,“那時候我媽怕我衣服髒不讓我玩”?

沒有玩過“沙土”的童年,一定是不完整的

不是說不玩沙土的孩子就不聰明,而是說,一個人可以肆無忌憚的揮霍自己的童真,那是無比幸事,一個從小就被壓抑的靈魂,長大後也難以找到真正的自我,現在的孩子物質生活很豐富,而精神生活卻顯得空洞,許多城市裡的孩子沒有農村的孩子自由快樂,這一點究其原因不在於城市和鄉村,而在於為人父母的心態,大多數父母從小也是在土裡打滾,盡情玩耍,而如今卻給孩子加上束縛,保持自己想要的樣子,而不是讓孩子做自己想做的事。慢慢的就會發現一個被操控和指揮慣了的孩子,無法自己決定一些小事,小事上沒有選擇,大事上更沒有決斷。

如果可以,我想以身作則並且呼籲所有家長,陪孩子出去瘋跑,放肆的玩,哪怕他想在沙土裡狼狽不堪,請讓他盡興,請相信,一個沒有玩過“沙土”的童年,一定是不完整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