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炉香》:三个女人一台戏,这三个女人搭起的是一幕悲剧

《第二炉香》:三个女人一台戏,这三个女人搭起的是一幕悲剧

张爱玲的《沉香屑·第一炉香》烧完后,很快第二炉香就面世了。不过,这第二炉香只需要少少的一点沉香屑,这个故事很短。

克荔门婷把胳膊支在《马卡德耐使华记》上面,采取了冷静的、纯粹客观的、中年人的态度,讲了一个秽亵的故事。

40岁的大学教授罗杰安白登,与世界上最美丽的21岁姑娘愫细结婚,本是一件世上最美好的事,可是在新婚之夜,老司机翻了船,由于两人对所受到的“爱的教育”的不同理解,产生误会,新娘子在新婚之夜出逃,教授被打上色情狂的标签,被迫辞职,最后自杀。

在十八世纪初,马卡德作为英国使臣,来到中国,欲与当时的乾隆清政府开展贸易,建立外交关系,却因为文化观念的差异,英国人的请求遭到乾隆的回绝,结果以惨败收场。

张爱玲以这个故事为引子,喻示着本故事也会以失败收场。在故事还没开讲之前,张爱玲明确表示:

我知道结果那一定不是秽亵的,而是一个悲哀的故事。人生往往是如此——不彻底。

这个悲剧,来自于一栋明媚的房子里的三个女人。

她们住的是一座古老的小红砖房屋,二层楼的窗台正对着街沿的毛茸茸的绿草。窗户里挑出一要竹竿来,正好搭在水泥路上,竹竿上晾着褥单,橙红的窗帘,还有愫细的妹妹凯丝玲的学生制服,天青裙子,生着背带。

张爱玲用她画笔的手,用文字描摹出一幅充满阳光、青春、明媚的画卷。在这样的房子里,住着怎样的精灵呢?

《第二炉香》:三个女人一台戏,这三个女人搭起的是一幕悲剧

一.新娘子愫细:纯洁的残酷

新娘子愫细,是世界上最美丽的女人。

她的头发是轻金色的,将手放在她的头发里,手背上仿佛吹过沙漠的风,风里含着一蓬一蓬的金沙,干爽的、温柔的,扑在人身上痒痒地。她的头发的波纹里永远有一阵风,同时,她寻蜜合色的皮肤又是那么澄净,静得像死。

美则美矣,怎么会静得像死呢?给人一种瘆得慌的感觉。在美丽的外表下,有着怎样的一颗心?

她的家教很严,哪怕她们姐妹看的报纸,都是母亲审视过后才给她们看的。在这么严明的教育下,愫细虽然已经21岁,依旧是一个纯洁的孩子,天真得使人不能相信。由于她特殊的环境,她的心理发育也没有成熟,只不过她惊人的美貌不能容许她晚婚。

看到这里,我不禁想起曾经的一个故事,一对父母过分“细养”孩子,让自己的女儿只喝蒸馏水,不准她吃零食,不和其他小朋友接触,家里三天一消毒五天一杀菌。可是这样的孩子长大后天天生病,一点抗风雨的能力都没有,如同废人。

要命的是,愫细一点儿自知自明都没有,她认为自己的智力年龄,比那些年轻军官们强多了,她看不起他们,直到碰见罗杰,比她大得多的大学教授,她觉得他是那么的与众不同。

钱钟书说:“没遇到你之前,我没想过结婚,遇到你之后,结婚我没想过别人。”这是世上最美丽的情话。

愫细也认为自己是爱罗杰的,先前她从来没有过结婚的念头,现在她要与罗杰结婚了。

“因为你的眉毛……这样。因为你的眼睛……这样。”她柔声地说。

新婚之夜,由于“爱的教育”的缺失,愫细不懂罗杰的“爱的行为”,她竟然穿着睡衣,跑到男生宿舍哭诉,跑到学校哭诉,找校长、找教导主任,把闺阁之事,变成了大众谈资,更让罗杰的把柄落在他的仇人手里。

她不知道自己有多么幼稚,以纯洁之名,行残酷之手,生生把罗杰逼向绝境。罗杰不得不忍受来自学生的嘲笑,来自周围人的冷漠,最终不堪压力而自杀。

她随着采下门前藤萝上的一朵深蓝色的牵牛花,向花心吹了一口气。罗杰的眼睛是蓝的。其实并不很蓝,但愫细每逢感情冲动时,往往能够幻想它们是这朵牵牛花的颜色。她吹吹那朵花,笑了一笑,把它放在手心里,两只手拍了一下,把花压扁了。

当听到有学生说怕影响学校名誉时。她掷去了那朵扁的牵牛花。学校的名誉!那么个破学堂!毁了它又怎样?罗杰——他把她所有的理想都给毁了。

纯洁是美好的,也是残酷的。愫细为了自己心中的那点纯洁理想,觉得毁掉任何东西都是值得的,罗杰、学校,什么都无所谓,压扁它,抛弃它,毁掉它。

《第二炉香》:三个女人一台戏,这三个女人搭起的是一幕悲剧

二.姐姐靡丽笙:悲剧怨鬼

母亲蜜秋儿多年守寡,受禁欲主义的影响,她对孩子的“过分保护”,是从大女儿靡丽笙开始的。

本来靡丽笙在天津,也结过一次婚,后来离婚同母亲住在一起。关于她的婚姻真相,是通过妹妹的婚姻透露出来的。

由于母亲的刻意教育,家庭性教育的缺失,致使靡丽笙结婚时,也错把丈夫爱的行为,当成对她的伤害,把她的丈夫宣传成禽兽不如的人。

新婚之夜后,她连跟丈夫在电话里都没讲过一句话,这是怎样的一种失望、冷酷及绝情。

其实她的丈夫跟罗杰一样,是一个顶普通顶普通的男人。这是罗杰新婚之后才想通的真相。

靡丽笙在书中如同女鬼般存在。她每次出场,赤褐色的头发都是乱蓬蓬的披在腮颊上,脸色雪白。

靡丽笙经过婚姻之后,如同怨鬼般生活在世上,她怨恨所有的美好。只是她永远不知道,破坏她幸福的,是自己的母亲,该恨的人是自己的母亲。

在愫细新婚大喜的日子,她身上穿着一件半旧的雪青绉纱挖领短衫,象牙白山东绸裙,加上一头乱蓬蓬的头发,惨惨戚戚地哭泣。

如果是在夜晚,估计看到的人都会吓一跳,哪里来的女鬼?

在提到她丈夫佛兰克的名字时,薄薄的嘴唇向上一掀,露出一排小小的牙齿,在灯光下,白得发蓝,小蓝牙齿……罗杰打了个寒噤。

看到这里,我也打了个寒噤,是一种变形诡异的感觉。

小蓝牙齿,在文章中一共出现了3次。第2次是愫细笑的时候露出的小蓝牙齿。第3次出现在结尾部分:

他把火渐渐关小了,只剩下一圈齐整的小蓝牙齿,牙齿渐渐隐去了,但是在完全消灭之前,突然向外一扑,伸为一两寸长的尖利的獠牙,只一刹那,就“拍”的一炸,化为乌有。

小蓝牙齿,这种怪异的幻觉,不仅仅给人一种忧郁的基调,一种幽深恐惧的气氛,更代表着封建禁欲主义、愫细姐妹的无知、母亲的私欲以及周围人人性的虚伪、恶毒,是张爱玲对世俗真相的讽刺。

《第二炉香》:三个女人一台戏,这三个女人搭起的是一幕悲剧

三.母亲蜜秋儿太太:悲剧的始作俑者

母亲蜜秋儿太太早年守寡,没有能力带她的三个女儿回国,只能留在香港这一隅之地。

当然,她对女儿们是有期盼的,大女儿婚姻让这个家庭增添了更多的不幸。现在二女儿也长大了,为她着想,应当选择一个有未来的丈夫。

可是罗杰,40岁,只不过是华南大学的教授,一个月挣一千八百元港币,住宅由学校当局供给,是一个相当优美但没有多大前途的职业。

在香港,可能的人选并不多,罗杰,这安静而平凡的独身汉,不可轻视。于是,蜜秋儿太太容许罗杰到她们家里来,让他接触愫细。在她的安排下,愫细爱上了罗杰,现在就要跟他结婚了。

这是一个大喜的日子,罗杰兴奋地像个傻子。行礼之前,无论如何要去探望她一次,看看她是不是好好地在那里活着,会不会在礼拜堂准时出现。

到了那里,罗杰却发现她们都在哭。

哭泣,在结婚的日子!当然,那是在情理之中的。一个女孩子初次离开家庭与母亲分开……

我们土家族女子结婚前也会有哭嫁,感恩父母的养育,感恩亲怀的难舍。

微带一些感伤的气氛,那是合适的,甚至于是必须的。但发乎情,止乎礼,这样的齐打伙儿举哀来,似乎过分了一些。

对于英国人罗杰来说,多少是不能理解的。

蜜秋儿太太口上满是汗,像生了一嘴银白胡子渣儿。她穿着一件枣红色的衣服。可是由于她一向穿惯了黑,她的个性里大量吸入了一般守礼谨严的寡妇们的黑沉沉的气氛,随便她穿什么颜色的衣服,总似乎是一身黑。

“黑沉沉”暗示着她的内心极度压抑。她是封建思想的代表,她们不是中国人,却过着中国封建社会式的生活。作为一个过来人,在她的家庭教育中完全没有性知识教育,女儿们看的报纸都要经过她的检查,对于大女儿婚姻破裂的原因,她根本不会让女儿们知道。

她应该是希望女儿幸福的,可是她干了什么?由于家庭教育的缺陷,导致她们错误地解读了爱的行为,连人类正常的行为,也看成了洪水猛兽。

事后,她是怎样弥补的呢?她没有去解释那是正常行为,反而带着女儿愫细走访了所有中上层英国家庭,去哭诉罗杰的不是。“家丑不可外扬”,她是故意这样做,好给罗杰打上“色情狂”的标签的。

把女儿蒙在鼓里,打造成一个纯洁无暇的模样,最终女儿只能像个怨鬼一样与她生活在一起。

至于女婿罗杰,英国的法律,对于离婚是很难的,协议离婚在法律在根本无效,除非一方犯奸、疯狂、入狱,才有解约的希望,立约分居的话,他不得不养活愫细。

罗杰“坏”名声在外,香港已无立足之地,想要找到一份称心的工作已经很难了。一个在香港生活了15年的人,早已把香港当成了家,家却容不下他。

大女婿佛兰克因为坏名声找不到工作,最后自杀,那么等待罗杰的唯一选择,也只有死路一条。

细想极恐,蜜秋儿太太才是这一悲剧的始作俑者,这一切仿佛是蜜秋儿太太设下的阴谋,专为罗杰设下的“死亡陷阱”。她为了什么?难不成她不希望女儿幸福吗?

是的,蜜秋儿太太,因为长期守寡,心理已经发生了严重扭曲。她不希望女儿们一个个离开她,这样她会孤独终老,客死他乡。

《第二炉香》:三个女人一台戏,这三个女人搭起的是一幕悲剧

这一切的罪魁祸首就是贪爱!这是超出了母爱的一种变态,是一种霸占。

蜜秋儿太太失去丈夫的爱之后,只剩下女儿们的爱。这份爱是自私的,她已习惯了女儿们对她的依赖,她对女儿们有着绝对的统治地位,她不允许任何一个男人,来跟她抢女儿。为了这份私欲,不惜牺牲掉女儿们的幸福。

她同《金锁记》中的七巧儿一样,对子女有着一种强烈的占有欲。七巧儿为了不让女儿离开她,在女儿找到意中人后,竟然不惜毁掉女儿的名誉,要女儿吸食鸦片。

其实这样的事,不只在过去出现过,就是现在仍然存在。某节目中,曾有一位母亲,在儿子结婚后,找媳妇的各种毛病,晚上找各种理由不让儿子跟媳妇在一起。

这种错爱,是一种极度自私的表现,是非常恐怖的。这是一种病态的心理问题,是人性中的脏。如果继续下去,恐怕三女儿的命运也会如此。表面上看是罗杰的“死亡陷阱”,其实是她的女儿们设计的“死亡陷阱”,她们永远逃不出母亲的手掌心。

这是一个悲剧的故事。当然,罗杰的死,是多方面的,围观群众不分青红皂白的猜测、指责、落井下石,都让罗杰体会到了人性中脏的一面。

环境逼迫他,把他推到大众的圈子外面去了,他才感觉到圈子里面的愚蠢——愚蠢的残忍……圈子外面又何尝不可怕,小蓝牙齿,庞大的黑影子在头顶上晃动,指指戳戳……许许多冷酷的思想像新织的蛛丝网一般的飘黏在他的脸上,他摇摇头,竭力把那网子摆脱了。

有人批评张爱玲写的都是一些小情小我的事,正如剧作家刘如平所说:“小情小我才是永恒。”人性中的某些东西,是永远不会变的。

一个脏的故事,可是人总是脏的;沾着人就沾着脏。

罗杰这缕短短的沉香屑烧完了,火熄了,灰冷了。但愿它对人性的思考,能警醒人们。

《第二炉香》:三个女人一台戏,这三个女人搭起的是一幕悲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