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的“重权”、“留一手”:明朝军队管制为何会发生变化?

皇帝的“重权”、“留一手”:明朝军队管制为何会发生变化?

明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由汉族建立起来的王朝,明王朝缘于朱元璋带领的农民起义,建立西吴政权之后敌人打败,建立起由农民阶层统治的政权。推翻元朝的统治之后,在应天称帝建立都城。之后为了防止元朝倾覆灭亡的悲惨局面再次发生,统治者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稳定朝纲,发展经济,开创了洪武之治。

1421年,朱棣即位之后,迁都城到背景,这时候政治经济都发展到了十分鼎盛的局面,这一年万国来朝,历史上记载为永乐盛世。明朝前期,各朝代的统治者的意图都是稳定朝纲,加强中央集权君主专制。

所以文官和武官分治,很大程度上忽略了武官统治可能会存在的问题,再有就是明朝中后期时,内外的环境和形势也已经发展出了新的局面,原有的体制和制度不进行改革和革新是无法适应新的形势和局面的,尤其是作为边境防线的军队和士兵们。

都司,是明朝时期军阶的名称,都司原来是指都指挥使司,后来也作为明朝武官的简称。都司可以是卫所制下的武官统称,也可以用来表征营兵制下的官员,这些官员的特点都是掌管军队的一些武官的职位,或是

负责巡守、军器、守备、操守等各个工作的武官职位。

明朝的这种都司制度的设立是由朱元璋开创的,元朝的灭亡始终萦绕在眼前,朱元璋即位时起就开始从根本上进行改革,力图从一开始就从根本上断绝影响皇权倾覆的因素,开始加强中央集权。都司制度便是在武官的层面上进行的为了保卫皇权而进行的军事方面的改革和创新。

皇帝的“重权”、“留一手”:明朝军队管制为何会发生变化?

明太祖朱元璋“以武力平定了天下”,一扫元末藩镇割据的混乱局面,开创了国家大一统的局面。明朝建立初期,为了稳定明王朝在全国的统治,朱元璋在全国境内普遍设立了“府兵遗意”的都司体制,这种体制表征的含义比较广泛,可以管束武官下的所有职位。

明朝中后期时,战乱纷争,这种制度的效能已经不像明朝建立初期那么显著,一些明显的缺点和矛盾也逐渐开始显现,许多军士在战争期间大量逃亡,这标志着实行许久的都司制度已经收到腐蚀和破坏,但是并未退出历史舞台,后期通过改革适应了新的发展形势,这种制度也因此得以存续下来。

一、卫所制和营兵制

1.什么是卫所制?

卫所制是明朝前期最为主要的军事管理制度,在卫所体制下,军队士兵的军籍采用世袭制,一个军职兼有屯种和作战两种职能于一体。由此可见,卫所制并不仅仅是一种军队的管理制度,也是一种疆土管理方式。卫所制下是以在全国设立卫所,来管理和统治军队中的士兵,卫所一般设立在要害之地。

“卫所外统于都司,内统于五军都督府。”五军都督府分领全国的卫所,其中五军都督府并不掌管全部军权,且互为牵制,没有统属,军权名义上归属于兵部所管辖,实际上军事大权还是掌握在皇帝一人手中。

2.什么是营兵制?

营兵制的产生缘于原有的军队管理体制不能够适应当时国防形势的变化,但是营兵制的产生也是短期的快速决策,是一种不足够成熟的兵制。营兵制的营兵大部分都是来自于卫所军,仅有少数一部分是通过招募得来的,因此尽管是一种新的体制,仍然是原来的标准和人员,实际上没能解决原来存在的问题

皇帝的“重权”、“留一手”:明朝军队管制为何会发生变化?

其中,营兵制又称为营伍制,主要实行于明代地方省、镇,军队以营制作为核心编制,因此营兵制在某种程度上也可以算的上是卫所制在地方上的详细和完善。

3.卫所制向营兵制转变的原因是什么?

卫所制并非是完美无缺的。卫所制是在明朝建立初期施行风一种军事编制体制而非军事作战指挥体制,明朝建立初期,各个国家都忙于稳定国内局面,自然无法抽出富余的力气打仗,于是在和平年代,卫所制这样的制度不仅能够招募士兵,保证军队中的数量,还能够用一种比较高效能的制度管理军队中的士兵。然而这样的制度在明朝中后期开始有战乱打仗之时就已经不能够发挥出之前的能力了。

和平年代的时候,卫所制只需要保证士兵每日训练,升迁有望,士兵能够在军队中就已经算得上是完备的管理体制了,到打仗的时候,战争使得局面更加混乱,于是卫所制还要负责镇守地方,

守卫国家疆土,这样一来,卫所制自然是无法兼顾如此多方面的责任。

营兵制的出现本身就是因为当时明朝面临的复杂的边防形势,倭寇的作乱和蒙古的侵袭,营兵制开心迅猛的发展起来以备战事需要,当时按照营兵制训练的军队大都派到边防守卫边疆国土了,但是当时卫所制仍然占据着主要地位,被编入营兵制的士兵仍然还是属于卫所制体制的管辖下。

二、都司领班和领班都司

1.都司领班:都指挥使司的职掌与领班武官的派出

皇帝的“重权”、“留一手”:明朝军队管制为何会发生变化?

明太祖朱元璋建立王朝之后,开始实行新政,首先是将大将军都督府废除,改为五军都督府,分领全国各地的卫所,五军都督府便是前、后、左、右、中五个都督府,互相之间各自掌管军旅之事,互相牵制。

都督府下各个军队管辖武官,包括军队操练、张掌兵、训练、守卫、军情机密、文策、舟车、军粮等事务,事无巨细,都需要有专门的的武官负责,而都督府下管辖的卫所便是负责管理这些武官的。

其中都指挥使司是地方最高军事长官,管辖都司卫所内部的一切军事、政治要务,都司卫所是地方一级管辖权相对独立的军政机构,不仅包括军事,包括行政事务及代管事务在内的所有事务。

都司卫所的所有事务,均由都司卫所使负责,下面的各个层级的事务都有各自专门负责的武官担任,这些武官有专门的职能分工,至少在五年之内任职是相对固定的,而且这些军队中的士兵武官都是世袭,本身就已经形成了一套固定的运行系统,所以在和平年代其效能十分显著,而在战乱年代自然也没有办法突然改变其中的缺点,施行新的举措。

2.领班都司:领班武官的营伍化及其职掌

明朝中后期,明王朝内部政治上已经相当稳固,统治者已经切断了许多威胁皇权的因素,然而边境各个国家的蠢蠢欲动也已经开始威胁到王朝的稳定,在和平年代能够发挥出效能的都司领班已经开始逐渐显露出缺点。

皇帝的“重权”、“留一手”:明朝军队管制为何会发生变化?

所以为了在短时间内维护国家疆土的完整,将原有的都司卫所制保留,提出了一种新的营伍制,然而营伍制的士兵大部分都是从卫所中挑选出来的精英士兵,还有一部分通过招募挑选出来。这些士兵狙聚集到一起之后,采用新的方式进行训练,之后将这些士兵按照营制派遣到边疆抵御外来势力的侵袭。

三、为何会产生由“都司领班”到“领班都司”的转变?

从明朝建立初期的“都司领班”到明朝中后期的“领班都司”,明朝在军队管制上的发展和改变是顺应了当时明朝发展的形势。

在和平年代,军权掌握在皇帝一人手中,然后再分给兵部,下面管辖着都督府、都司卫所,再有就是各个层级的武官们,早期的领班武官们都是都司卫所的普通武官,没有独立的军权,在处理军事、政事的时候因为没有独立的职权处理事务多有不便,但是没有紧急事务这样的缺陷就只是造成了效能不够,不会耽误大事。

然而到中后期开始打仗之后,地方武官再不能拥有独立管辖的军权,打仗、守备这样的事情本身就是要依仗着军队长官的决定才能够及时进行的,所以在这样的形势下,再采用都司领班的卫所制自然会产生许多弊端,所以营伍制是适应当时形势发展出来的新的军队管理体制。

皇帝的“重权”、“留一手”:明朝军队管制为何会发生变化?

虽然不够成熟,但是

在新的形势下也能够暂时应付得了混复杂乱的局面。领班都司原则上规定每领班都司领军三千官军,至此,这些武官也有了一部分军权。

四、结语

明朝历时三百多年,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上寿命比较长的王朝了,在明朝建立初期推行的卫所制到明代中后期推行的营兵制,或者说由于卫所制实际上并没有退出历史舞台,所以到后期是营兵制与卫所制交错并行发展着的。只是后来卫所制必须要改革,新的形势要求卫所制必须进行新的改革和发展,营兵制的提出使得军队体制能够得以完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