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鸭的喜剧》:不要把快乐,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上

one hundred

作者|今夜文学

人生最悲哀的事情,就是总有一些人喜欢把自己的快乐,凌驾于别人的痛苦之上。

1922年10月,鲁迅先生写了一篇短篇小说叫《鸭的喜剧》,在12月的时候,发表在了《妇女杂志》上面。

《鸭的喜剧》,这篇小说从名字上听来,应该说的是一个诙谐有趣的故事。

其中讲述的是自己的朋友盲诗人爱罗先珂君因为看不见东西,只能通过听声音来给自己解闷找乐趣,他先是养了一群蝌蚪,后来养了一群鸭子,然后鸭子把蝌蚪吃掉的事情。

鲁迅《鸭的喜剧》:不要把快乐,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上

而小说的名字定为《鸭的喜剧》,却是讽刺了鸭子的喜和蝌蚪的痛。

文章的刚开始就写到德国的盲诗人鸭子的喜总在抱怨着寂寞,如同在沙漠上一样的寂寞,听不到大自然最美妙的动物叫声,这个时候鲁迅就跟他说,蛙鸣声还是可以听到的,于是没过几天爱罗先珂君就买了十几只小蝌蚪。

刚好家里面有一个长三尺,宽二尺的池塘,本打算养荷花的,但是从没有养出过半朵荷花,却是一个养蛤蟆非常合适的地方,本打算养荷花的,爱罗先珂君就把蝌蚪放在这个池塘里。

又过了一段时间,在机缘巧合下,爱罗先珂君又买了几只鸭子进来,谁知道鸭子把小蝌蚪都吃掉了。

他买鸭子的原因很简单,就是因为鸭子在他的手里叫了两声,他就以为鸭子很可爱,一共买了4只。

当鸭子把小蝌蚪吃掉之后,爱罗先珂君只是叹了一声气,过了一段时间,就把这个事情抛之脑后了。

他本来期待着鸭子长大之后,听鸭子刚刚叫声,但是鸭子还没长大,他就离开北京,回到自己的故乡去了。

鲁迅《鸭的喜剧》:不要把快乐,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上

在这一篇短篇小说之中,其实暗含了两层含义,也是这一篇文章对于现实的讽刺。

一:这个世界上很多东西,往往并不尽如人意。

就好像爱罗先珂君,他最初期待着蝌蚪给自己带来蛙鸣声,从中体会到乐趣,但是没想到却被鸭子吃掉了。

过了一段时间,又期望着鸭子给自己带来了乐趣,但是鸭子还没长大时,自己就已经离开了这个地方。

就好像生活中的我们总在期待着一件事情的时候,结局总是不尽如人意,而我们面对这一些不尽如人意时,没有任何反抗的余地,只能选择接受。

所以顺其自然对待那些改变不了的事情,是对生活最好的尊重。

鲁迅《鸭的喜剧》:不要把快乐,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上

二:生活中的弱肉强食以及生活的纵容

对于爱罗先珂君来说,他把小鸭子放在小蝌蚪的池塘里面,结果造成鸭子吃掉蝌蚪的结局,虽然是自己的无意而为之,但是却造成了蝌蚪的痛。

就好像生活中的很多痛苦,都是因为一些人的无意而为之造成的,他们站在自己主观角度去看待问题,他只是单纯的想“听到鸭子的叫声”,但是忽略了“蝌蚪”的危险,也忽略了其他人的悲哀,造成了生活中弱肉强食的现象。

看似是合理,实则是荒唐,就好像生活中的一些错误一样。

而这个故事也告诉我们另外一点,那就是要及时反抗所有的不合理,如果有一些危险在自己身边存在时,就要勇敢的站出来,捍卫自己的权利和尊严,不要任由别人压迫在自己的身上。

鲁迅《鸭的喜剧》:不要把快乐,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上

我们作为旁观者,也更要明白,不要站在自己的主观角度去看待问题,我们永远不知道自以为是的美好对于别人来说也是一种危险和痛苦。

就好像我们自以为是的善良,对于别人也是一种欺压一样,所以活得清醒一点,也是避免给别人造成痛苦的根本。

今夜文学,为自己的灵魂找一个文学的归宿,用文字与您温暖相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