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出上聯“本日飛機飛日本”,我國對出下聯,直接讓日本稱讚

對聯,有著詩詞般意境,卻不需要嚴謹的工整對仗,一直深受民間喜愛。若是來到江南的一些園林,真正是亭臺樓閣處處都可見其身影。不過對聯能千年來保持其獨有魅力,是離不它的“就地取材”。不少略有文學功底之人,就很是擅用對聯打趣。

日本出上聯“本日飛機飛日本”,我國對出下聯,直接讓日本稱讚

對聯小故事

在古時,小童會梳雙髻,有些人就會以此來逗小童,明朝一代名臣于謙就經歷過此事,有位僧人見他頭梳雙髻,張口來一句:“牛頭喜得生龍角。”于謙自幼聰慧,立馬就反擊回去:“狗嘴何曾吐象牙。”可見對聯不但需要人應景生“句”,更需要的還是機智應對。

關於對聯的故事很多,史上的那些文人,或多或少都會留下些和對聯的淵源,如明朝的解縉、宋朝的蘇軾等,他們的故事中,往往還會摻著對人生的一種解讀。就說蘇軾一日著便服出遊,中途進了一廟稍作歇息,廟中一道人見他著裝樸素,開始很是怠慢,用語不敬,後來得知他的身份,那是相當客氣。蘇軾倒沒覺得啥,一笑過後留下一對聯:“坐,請坐,請上座”,“茶,敬茶,敬香茶”。如此的小故事,讓人讀後不覺深思。

日本出上聯“本日飛機飛日本”,我國對出下聯,直接讓日本稱讚

對聯文化傳承

中國的傳統文化在千年裡,不僅在中華大地延續相傳,更是以其深厚的底蘊影響著周邊的很多國家,比如日本。史上中日關係一度親如手足,大唐年間,日本的遣唐使們全方位學習唐朝的各種知識,從政治、經濟、文化到宗教。只不過中原大地在後來的一段歲月中,由於朝廷的無能腐敗,被煎熬了有百年之久,以至於到現在,都有人質疑中華文明。

當年的那些遣唐使們,的確將大唐盛世時的精華都一一學會,這些被他們帶回去的“知識”,開始在日本落戶。當地人很是自豪,覺得中國經過歷代的改朝換代,又經歷那麼長時間的動盪和掠奪,再加上近代西方文化的融合,中國祖上的這些寶貝,想來已經被拋在某個旮旯裡了吧。

日本出上聯“本日飛機飛日本”,我國對出下聯,直接讓日本稱讚

怎麼可能?!這片土地從沒斷續過華夏文明,也許其中坎坷很多,但是每次大劫後都會煥發出更強的生命力。但是有人不相信啊,非得要考考中國人,挑了個考題,就是對聯。這位日本人很是得意寫出上聯:“本日飛機飛日本。”

這有何難,不就是從左到右讀,又從右到左讀,都是一樣的嘛,這就是對聯中的“迴文對”變體,老祖先千年前就開始研究了,這種形式對聯從晉代開始流行。例子隨手可得:“黃山落葉松葉落山黃,中國出將才將出國中”。中國的網友們很快拿出答案,如“明月當空當月明”,還有“海南渡船渡南海”。有人說,後一句更貼切些。這些佳句自然得到日本的直接稱讚。

日本出上聯“本日飛機飛日本”,我國對出下聯,直接讓日本稱讚

記得有句話,一種文明若是離開了孕育她的土壤,她將變得毫無生氣。不要妄想用某種千年前的“精粹”來擊垮這片土地上的後來者,任何經歷的不幸,都會化作某種果敢沉積在這片大地上,激勵她的兒女們,更快地向前奔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