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出上联“本日飞机飞日本”,我国对出下联,直接让日本称赞

对联,有着诗词般意境,却不需要严谨的工整对仗,一直深受民间喜爱。若是来到江南的一些园林,真正是亭台楼阁处处都可见其身影。不过对联能千年来保持其独有魅力,是离不它的“就地取材”。不少略有文学功底之人,就很是擅用对联打趣。

日本出上联“本日飞机飞日本”,我国对出下联,直接让日本称赞

对联小故事

在古时,小童会梳双髻,有些人就会以此来逗小童,明朝一代名臣于谦就经历过此事,有位僧人见他头梳双髻,张口来一句:“牛头喜得生龙角。”于谦自幼聪慧,立马就反击回去:“狗嘴何曾吐象牙。”可见对联不但需要人应景生“句”,更需要的还是机智应对。

关于对联的故事很多,史上的那些文人,或多或少都会留下些和对联的渊源,如明朝的解缙、宋朝的苏轼等,他们的故事中,往往还会掺着对人生的一种解读。就说苏轼一日着便服出游,中途进了一庙稍作歇息,庙中一道人见他着装朴素,开始很是怠慢,用语不敬,后来得知他的身份,那是相当客气。苏轼倒没觉得啥,一笑过后留下一对联:“坐,请坐,请上座”,“茶,敬茶,敬香茶”。如此的小故事,让人读后不觉深思。

日本出上联“本日飞机飞日本”,我国对出下联,直接让日本称赞

对联文化传承

中国的传统文化在千年里,不仅在中华大地延续相传,更是以其深厚的底蕴影响着周边的很多国家,比如日本。史上中日关系一度亲如手足,大唐年间,日本的遣唐使们全方位学习唐朝的各种知识,从政治、经济、文化到宗教。只不过中原大地在后来的一段岁月中,由于朝廷的无能腐败,被煎熬了有百年之久,以至于到现在,都有人质疑中华文明。

当年的那些遣唐使们,的确将大唐盛世时的精华都一一学会,这些被他们带回去的“知识”,开始在日本落户。当地人很是自豪,觉得中国经过历代的改朝换代,又经历那么长时间的动荡和掠夺,再加上近代西方文化的融合,中国祖上的这些宝贝,想来已经被抛在某个旮旯里了吧。

日本出上联“本日飞机飞日本”,我国对出下联,直接让日本称赞

怎么可能?!这片土地从没断续过华夏文明,也许其中坎坷很多,但是每次大劫后都会焕发出更强的生命力。但是有人不相信啊,非得要考考中国人,挑了个考题,就是对联。这位日本人很是得意写出上联:“本日飞机飞日本。”

这有何难,不就是从左到右读,又从右到左读,都是一样的嘛,这就是对联中的“回文对”变体,老祖先千年前就开始研究了,这种形式对联从晋代开始流行。例子随手可得:“黄山落叶松叶落山黄,中国出将才将出国中”。中国的网友们很快拿出答案,如“明月当空当月明”,还有“海南渡船渡南海”。有人说,后一句更贴切些。这些佳句自然得到日本的直接称赞。

日本出上联“本日飞机飞日本”,我国对出下联,直接让日本称赞

记得有句话,一种文明若是离开了孕育她的土壤,她将变得毫无生气。不要妄想用某种千年前的“精粹”来击垮这片土地上的后来者,任何经历的不幸,都会化作某种果敢沉积在这片大地上,激励她的儿女们,更快地向前奔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