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重身边人,是对亲人最好的守护

《父后七日》是一部改编自台湾作家刘梓洁的同名散文的剧情片。导演王育麟邀请作者刘梓洁担任编剧并共同导演,王莉雯、吴朋奉等演员主演。该片获得第47届金马奖最佳剧情片,年度台湾电影奖提名。

电影讲述了一个从彰化县北上工作的女孩返乡奔父丧七日的故事,以黑色幽默手法展现出道教与台湾丧葬习俗。

《父后七日》|珍重身边人,是对亲人最好的守护

阿梅想起父亲


得到父亲去世的消息,女儿阿梅从台北回到乡下,和哥哥大志一起为父亲操持后事。他们请了乡里一个有名的丧葬公司为父亲举办葬礼。葬礼仪式感很强,非常的繁琐复杂。让阿梅忙碌到没有时间伤心难过。


先按习俗把父亲从医院接回家,村里的老人告诉阿梅,进门之前要对父亲说“到家了”。过来操办法事的师公阿义像例行公事一样,对着父亲的遗体熟练地念了一句:“今嘛你的身躯拢总好了,无伤无痕,无病无煞,亲像少年时欲去打拼。”然后让阿梅和哥哥拿父亲喜欢的东西放在父亲身旁。

《父后七日》|珍重身边人,是对亲人最好的守护

师公念咒


师公和亲戚选日子最终决定第三天卯时入殓,第七天火化下葬。亲戚们叮嘱阿梅和哥哥,七天内要轮流不间断地为父亲守夜,因为父亲的灵魂会回家探望;为了表示对去世父亲的尊重,吃饭必须站着,更不能吃肉。

在这七天里,什么时候能哭,什么时候不能哭,都要听从师公的指挥。只要师公一喊“女儿来”,不管在哪里,在干嘛,阿梅都要立刻扑到父亲的棺材旁哭丧,直到师公喊停。就算正在吃饭,听到师公喊“女儿来“,还来不及把饭吞下去,都要扑到父亲的棺材旁哭丧。

《父后七日》|珍重身边人,是对亲人最好的守护

阿梅哭丧


《父后七日》|珍重身边人,是对亲人最好的守护


阿梅要到照相馆去放大父亲的遗照,阿梅把父亲的遗嘱放在机车后座,突然想起了中学的时候父亲来接送放学要经过这段路。那天是阿梅生日,父亲给阿梅吃肉粽。阿梅很开心的吃着粽子,父亲也笑得很开心。往事还历历在目,可如今父亲却变成一张遗照。

《父后七日》|珍重身边人,是对亲人最好的守护

阿梅带回父亲的遗照


父亲葬礼的最后一天,乐队奏乐,三叩九拜,亲友悼念,下葬致辞,程序般一步不落,哥哥抱着父亲的牌位,阿梅撑着黑伞,就这样送走了父亲。送走父亲后,阿妹在乡里的路上漫步,这里有很多她跟父亲的回忆,她用这种方式完成了对父亲的怀念。

阿梅终于完成了父亲的葬礼,回到台北工作。阿妹四个月后才与朋友轻描淡写的说起父亲已经去世的消息。直到一次出差,在返回东京的班机上,阿梅看到机场的服务人员推着免税烟酒过来的时候,下意识的想买一条黄长寿给父亲,却突然意识到父亲已经不在了。眼泪决堤般的流出来。这个念头足足让她哭了一个半小时,直到机长室的广播响起,传出的声音仿佛在说:请收拾好您的情绪,我们即将降落。

《父后七日》|珍重身边人,是对亲人最好的守护

阿梅在机场想起父亲


电影里描述的是葬礼,却没有哭的泪眼婆娑的场景,没有悲伤,没有痛苦,有的是温情和幽默。荒诞的农村葬礼仪式,让人啼笑皆非。扎纸花的妇人家长里短,村里老人的嘱咐,丧葬公司的演出,阿梅对父亲的回忆,构成一幅温情的农村画,电影充满了浓郁的乡土气息。台湾电影一向以清新的风格著称。这部电影把乡里人质朴,朴素的风格拍出来,充满了台湾乡村的清新气息,很淳朴,很美好,很温暖。

新型冠状病毒让很多人无奈的离开了世界,活着的人更应该珍重生命。亲人的离开和留下是上帝的选择,生命这趟旅程没有返程票。这趟旅程会带我们到不同的地方,见不同的人,有些人记住了,有些人淡忘了。有些人跟我们同一个站上车,却在不同站点下车。或许没人能陪我们到最后,要好好珍惜陪在身边的人。明天和意外不知道哪个会先来,对于身边的亲人,我们要倍加珍惜,用生命好好爱护他们,守护他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