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讓孩子成為“少年的你”,父母請一定要從小告訴他這四點

《少年的你》:重掀“校園霸凌”話題熱議

由許月珍監製,曾國祥執導,周冬雨、易烊千璽、尹昉等主演的電影《少年的你》10月25日全國公映4天,票房已破6億。該片口碑也相當高,豆瓣評分8.4分。

別讓孩子成為“少年的你”,父母請一定要從小告訴他這四點


一場高考前夕的校園意外,改變了兩個少年的命運。陳念(周冬雨 飾)性格內向,是學校裡的優等生,努力複習、考上好大學是高三的她唯一的念頭。同班同學的意外墜樓牽扯出一連串不為人知的故事,陳念也被一點點捲入其中…在她最孤獨的時刻,一個叫小北(易烊千璽 飾)的少年闖入了她的世界……大多數人的18歲都是明媚、快樂的,而他們卻在18歲這個夏天提前嚐到了成人世界的漠然。一場秘而不宣的“戰鬥”正在上演,他們將一起守護少年的尊嚴。

“過於真實”,是觀眾看完電影后的直觀感受。

校門口,黑壓壓的人頭。

教室裡,中英夾雜的晨讀聲。

課桌上,隨時可能崩塌的小書山。

但這部電影還觸及了一種很多人不願提及的過往,叫做校園暴力。

別讓孩子成為“少年的你”,父母請一定要從小告訴他這四點

影片中的女主人公陳念,成績好,內向寡言,從不惹事。但因為目睹了另一起校園暴力事件,成為了施暴者的新目標。

校園霸凌:一個從未終止的話題

被嘲弄、孤立、毆打……一些人年少時痛苦的記憶,不僅沒有隨著成長慢慢消逝,反而在內心深處留下烙印。校園霸凌問題並未隨著時代的發展而消失。

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2019年發佈的報告——《數字背後:結束學校暴力和欺凌》,在全球範圍內,有32%的學生近一個月內,被學校的同齡人欺凌至少一次。

根據日本《校園欺凌預防對策推進法》,“校園欺凌”指“學生因為相關人士的心理、物理攻擊而受到的精神上的痛苦”,且不論暴力行為是否發生在校園內,只要參與雙方屬於同一學校、年級和社團,都屬於校園欺凌。

身體欺凌是許多地區最常見的欺凌行為,但在北美和歐洲,心理欺凌行為更為普遍。外貌是遭到欺凌的最主要原因,其次是種族、國籍或膚色。

別讓孩子成為“少年的你”,家長應該怎麼做?

本尚書院特聘家庭教育導師、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親子育兒研究專家餘青青告訴家長:如果孩子被欺負,請父母牢記這四點!

【孩子被欺負了,父母應該怎麼做?】

請一定告訴孩子:

第一,如果有人欺負你,無論什麼原因,絕不要忍氣吞聲,都要第一時間告訴父母,或者告訴老師。

第二,如果你被打了,不要退卻,被打不能說明你弱小,因為你不可能打贏所有的人,但你一定不要在氣勢上輸給他,讓他知道你並不害怕。

第三,被打以後要觀察對方,如果和你實力相當,被打以後要勇於還擊,讓他知道你並不好惹;如果感覺對方過於強壯,或者不止一個人,不要逞能,保護好自己,趕緊離開。

第四,如果對方繼續追趕,不要害怕,一定要大聲呼叫,尋求周圍大人的幫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