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讀《拉貝日記》來感受日記

最後一則新聞引起了國人的注意,那就是拉貝的後代因疫情危機向中國救助!這一場守望相助跨越了82年!讀來不免讓人感慨萬千。

再讀《拉貝日記》來感受日記

去過南京大屠殺紀念館的人,一定以拉貝先生深有印象,一定對《拉貝日記》忘記猶新。對《拉貝日記》的基本解釋為:是當年在南京的一名德國友人親身目擊南京大屠殺所作的真實記錄。

是的,你沒有看錯,是目擊和真實記錄。百度詞條中對日記的基本解釋為:

再讀《拉貝日記》來感受日記

時隔82年,暴發了一場危及全球的新冠病毒疫情。在武漢深陷全民搞疫的痛苦中時,《方方日記》出世了。自1月25日誕生,至3月25日止,共計60篇。現在,據說這本日記的英文版和德文版也開始預售了。

我聽到這個消息,其實還是今天同事們吃飯時聊天提到的。

再讀《拉貝日記》來感受日記

我對《方方日記》確實沒有更多印象。作為一個從封城開始就一直奔波在一線的基層工作人員,那些日子沒日沒夜、吃住都在辦公室,承受著巨大的身心壓力,就是為了更多的像方方老師一樣可以安心地呆在有裡的人,只是想著做好手上的事,完成手上的任務,緊急處理那些突發的人和事,那都是救人,與病毒搶時間的節奏,我沒有那麼多時間去認真讀完方方的每一篇日記。偶有閒暇,讀過幾篇,便放置一邊去了。無他,只因她寫的更像小說,像文學作品,而我感受的則是活生生的生活。

為了彌補我的讀書少,我找來《方方日記》瀏覽了一遍,算是大概熟悉和了解了一下方方的作品。

我不是方方言下的極左,也不是相對的極右,就是局中人,就是許許多多奔波在不同崗位上做著抗疫救人隊伍中的普通人,我所希望的是我們的努力,在讓人獲得希望、擺脫焦慮、脫離痛苦,與病毒搶時間,讓病者有醫藥,讓流浪者有安頓,讓孤寡者有保障……

這讓我想到了《拉貝日記》。不是說不能記錄災難,不是說不能記錄痛苦。拉貝以自己的親自經歷和所作所為,作真實的記錄。在《方方日記》裡,你能看到的永遠只是聽說,因為作者是一直呆在家裡,是一個嚴格遵守社會隔離措施的好市民。

其實,沒有人監禁方方老師,以方方老師前作協主席的身份,走上街頭,走進醫院,和當年非典時期走進小湯山的畢淑敏一樣採訪醫患,沒有人會攔著你,問題是你沒有去,而是選擇了"被監禁"在家,寫一些"聽我的朋友說"之類的文字。

或許,我只是抗疫一線的一個普通人,沒有方方站的高,看的遠,沒有她思考的那麼全面,沒有她那麼大的視野 ,看不到更多的問題和根源。但我所經歷的,是切切實實的。

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病毒已經蔓延到全世界,威脅到全人類。抗疫是一場人類與病毒的較量,早期如武漢,如湖北,如中國,現在,各國各顯神通,開展抗疫。

就怕選擇視而不見的人,則永遠選擇性地看不到。

這場病毒是一場人類共同的災難,人類面對共同的敵人。在這場疫情中,我的行為詮釋了我的選擇!我寧願做一個普通的鬥士,也不願隔空道聽途說而"指點江山"。

再讀《拉貝日記》來感受日記


到底誰在歡喜?

到底誰在喜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