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瘟疫之下,馬丁·路德是這樣勸慰眾人的

在瘟疫之下,馬丁·路德是這樣勸慰眾人的

當瘟疫在16世紀席捲歐洲的時候,馬丁·路德便在其中,且作了眾人的榜樣。

路德說,在瘟疫流行的時候,重要的是,不要恐懼,不能退縮,甚至要大有喜樂。或許如路德所寫的那首歌一樣,“上主是我們的堅固保障”。

路德的勸慰書給當時瘟疫下的人們帶去了極大的安慰和盼望。在現在的處境中,當我們重溫路德這封書信的時候,願你我也能感受到來自路德的安慰。

儘管半年以來瘟疫一直在我們周邊地區肆虐,但我們這裡卻因神奇妙的作為而得蒙保守。

目前已進入冬季,在這個嚴寒時刻,瘟疫最終還是襲擊了我們中間的兩戶人家。城中因此謠言四起,人們陷入無比的恐慌,於是路德作了一次公開講道來堅固眾人的信心,以下是這篇講道的簡要內容。

首先他尖銳地批評了那些散佈瘟疫謠言的人,事實上在神恩典的保守之下,目前瘟疫尚未成爆發之勢。在指出住在這裡的人有當盡的義務之後,他勸說眾人不要四處逃散。

路德宣告說,離棄自己弟兄的行為是最不敬虔的,並且這樣做將會使人們更多地死於饑饉,而非死於瘟疫本身。

因此他勸眾人在目前這樣的時刻應該去忍受神的責打:“如果我們現在不願去接受這些極輕的鞭打(在所有的災難中瘟疫不過是最輕的),我們又如何忍受戰亂和饑荒的摧殘呢?更何況瘟疫不過是對這個世界的一種潔淨,那些敬虔的人會因此安然入睡,痛苦不過是眨眼之間。

“在聽到瘟疫進入某家的傳言後,你不要因此驚慌。甚至當瘟疫已進入你的房屋,附著在你家的床榻、搖籃和餐桌時,你也當抵擋魔鬼的恐嚇,絕不逃跑。

我們可以靠著對主那真實的信心勝過魔鬼,因基督已從死裡復活,此時正在神的右手邊為我們代求。想到有基督做我們的中保,並且此時他正以自己的生命之道來教導我們,為什麼我們還要如此驚慌失措,甚至連曾經活在教皇手下的光景都不如呢?

因此在面對這樣的黑暗時,我們也應該鼓起勇氣。魔鬼除了能用這瘟疫毒害一些人之外,他還能做什麼呢?任他如此行吧。

“我勸勉那些市議會的成員,此時一定要保證城中有足夠的政府人員、醫生、理髮師和護士。你們當命令那些有能力勝任這些工作的人為城中貧弱的人提供服務,不然的話,就將他們逐出這座城市。

對於這城中其餘那些打算要拋下自己的弟兄而逃亡的人,我要對你們說,我不會拋下那些貧寒人而見死不救。到時我會將你家中那以前從林場中拉來的房梁椽木拆下來,作為燃料使用。我也會把你所有的糧食(啤酒以及所有能夠維持生命的物品)統統收來,散發給那些窮人。

在此我要宣佈這樣的警告。要知道你所做的並非只是逃跑那麼簡單,而是基督在《馬太福音》25章中所責備的——‘我餓了,我病了,你們不來看顧我。’

“除此以外,你們應該知道我在瘟疫流行的時候從未逃跑過,而是留在家中與家人在一起。雖然我也像你們一樣有顯要的身份,並且即使選擇逃跑我也能不受良心的責備——因為連選侯都命令我如此行,然而我仍選擇留下。

“因此所有對自己的妻子、兄弟、孩子以及鄰舍負有義務的人,都應該在災難中留下服侍他人。我們所有的人都有義務隨時為鄰舍捨己。作為你們的牧師和代理傳道人,代理約翰·布根哈根,此時他不在維滕貝格。

我已定意絕不拋下主的講臺,就算爆發一百次瘟疫也不會讓我退縮。除此以外,我和我的同工已經準備好去探望那些患病的人,如果因為做這些合主心意的工作而導致我們喪生,我們也覺得死得其所,深信在死時我們心中的甜美將遠遠超過在這地上享受千百歲的壽數。

而對於那些寧可良心不安都要逃跑的人,終有一天他會渴望死上千百回,也不願承受神那公義的刑罰。

“因此你要大有喜樂,不要恐懼擔憂,也不要逃避這樣的試煉,再過不多的時候主便要挪去這患難。

人人都終有一死,在如此險惡的時代,面對著各樣悲慘的人禍(無論是農民、市民還是貴族所造成的),誰都不應該指望自己可以在世足享長壽。

瘟疫對於這個世界而言,是一種極好的清潔,我甚至不願求主讓我們脫離這樣的災禍。如果不是瘟疫的話,沒有人有能力或是有意願去懲罰那些作惡的。

願神藉著這樣的刑罰向他們顯現,倒空他們的錢袋,讓那些貪婪的人知道自己所賺取的到底是出於誠信還是出於詭詐,並因此來到神的面前悔改。

“因此讓我們這些肩負義務的人不要再去惹動神的憤怒,免得他在我們身上降下那更大的刑罰。讓我們順服地來承受他的管教和鞭打,在患難中彼此承擔對方的重擔。

如果神現在取去我們的性命,我們便不必再去擔心未來將要面對怎樣的死亡。

當神的管教臨到時,我們最好是對死亡做好充分的準備,而非對其充滿恐懼。當神向我們發出呼召的時候,誰都不願意前往,但我們卻必須如此行,因為這是神的心意。

因此若是出於神的心意,就讓我們心甘情願地赴死吧,不要去隨從自己的意思苟活於世。但與此同時,我不願看到所有人都無所顧忌地試探神,在沒有正當理由、也非出於自身義務的情況下無謂地接觸危險。

我這樣說是為了避免有人因著輕看醫生的作用而輕看了神,將自己置於危險的境地。與此同時,那些肩負義務的人也應當不懼怕任何危險,一心持守那愛的原則和自己的職分。

這職分原是神所喜悅並命定我們去持守的,因此即使我們為此喪生,也當深信這是一件無比蒙福的事。

“我曾經歷過兩次瘟疫的試煉,然而我卻從未選擇逃生。雖然魔鬼在瘟疫橫行時大有威勢,然而我深信若不是出於神的許可,就沒有任何危險會臨到那敬虔的信徒。

在瘟疫中我按著自己的職分忠心地傳講神的話語,事後我和我的全家都因主的保守一切平安。雖然我有條件逃生,但我從未逃避過自己對教會的責任。我知道自己若不能勝過那瘟疫的威脅,便會遭遇到更大的試探,而後者是我竭力要去避免的。

“這些話我並不是說給那些從外地到這裡來上學的學生的。這些人的父母將他們送到此地,原是叫他們學習知識。因此在這裡他們在政治和當地事務上並不負有義務。他們是我們的客人,所以我們不能將他們也鎖在城門之內。

但對於那些在此地負有義務的學生而言,情況就完全不同了。試想在城市健康、和平、繁榮的時期,他們在其中有權享受種種自由;然而到了城市陷入危難的時刻,他們卻拋棄了自己的鄰舍,就是那些曾在方方面面為他們提供所需的人。你認為這樣做合理嗎?

“儘管如此,鑑於目前神恩典的保守,我們中間瘟疫尚未四處流行,我勸學生們不要出逃,免得我們這所大學因為你們不合時宜的逃生而被解散了。”

東尼·勞特巴赫記錄的講道

1538年12月1日

(本文摘自《路德勸慰書信》,上海三聯書店)

轉自:橡樹書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