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神獸娃和豬隊友快抓狂?推薦讀一本《非暴力溝通》

長假漫漫,許多人即將或已經開工,不可否認的是最近我們都很宅。不少老母親開始吐槽,寧可戴著口罩出去上班,也不願與神獸一般的孩子和喪屍般的老公朝夕相處。

不少老母親在家裡待得都快得焦慮症了,雖然不比坐月子,但和家庭成員的矛盾日益激化,真是話不投機半句多呀!

之前保持距離的日子,我們還能好好說話,或者有時說好話。可到如今的宅家時期,面對孩子的難纏作鬧以及老公的懶惰迴避,心裡似乎裝了一個隨時爆發的小炸彈,不吵一架彷彿就是意難平了。

面對神獸娃和豬隊友快抓狂?推薦讀一本《非暴力溝通》

日常生活中,人際關係的衝突時常有之,言語就像一把武器,表達上一旦出錯或過激,就會刺傷對方的內心,有時甚至會造成難以磨滅的傷害。

音階最近在雲閱讀裡看了一本書就提供了一整套很系統的解決方案,《非暴力溝通》算是一本心理類的暢銷書,之前樊登老師也推薦過。

面對神獸娃和豬隊友快抓狂?推薦讀一本《非暴力溝通》

非暴力溝通(NVC Nonviolent Communication), 也被稱作“愛的語言”,是借用聖雄甘地所指暴力消退後自然的愛—即“非暴力”。英文名字有點深奧,但中文名並不難理解。

非暴力溝通可以應用於很多場景,音階看了之後覺得它在家庭環境中也非常關鍵,它的四個要素分別是觀察、感受、需要和請求。

面對神獸娃和豬隊友快抓狂?推薦讀一本《非暴力溝通》

由於書中所講的內容和概念較多,音階就以下三個最想分享的方面來闡述一下個人感想,或許和同樣閱讀過此書的你能產生共鳴。


多觀察而少評價

印度哲學家克里·希那穆提說過“不帶評論的觀察是人類智力的最高形式。”這句話與書中的“區分觀察與評論”的觀點所見略同。

我們有時罵孩子會說,“你怎麼一直拖拖拉拉了”。其實這個就是評論,帶著主觀的責備想法,轉化為觀察的說辭可以是,“你今天三點之前該做完的事,五點還只完成一半。”

對啊,這個媽媽如果只指責孩子拖拉,孩子會感覺只聽到的是批評,然後馬上會採取應激反應,直接辯解進行自我保護。如果她用了觀察的方法來擺出事實,想必孩子會更服氣一些。

面對神獸娃和豬隊友快抓狂?推薦讀一本《非暴力溝通》

轉換一個角色,如果我們指責老公說,“你怎麼什麼事都不管,懶得要死!”求生欲一般的老公估計也會急得跳腳回懟吧…

如果我們擺事實論據,“今天孩子尿褲子了,我在客廳裡很忙,你在書房裡裝作沒聽見一樣,叫過兩聲都沒出來。此外,你最近一個月都沒洗過碗。”

雖然老公肯定會開始心虛地解釋原因,但至少知道了你發火的根本原因,這才能有糾正錯誤的明確方向,真的,有些事不對男人明說而讓他去猜,十有八九都還是無解。

面對神獸娃和豬隊友快抓狂?推薦讀一本《非暴力溝通》

有些老公被“評價式”的罵後只是感到諸多迷惑和憤恨,往往他們會開始對你冷處理,你罵歸罵,我不搭理,也不悔改,你懂的,最後心累的還是女人…


“我選擇”去代替“不得不”

作者在書中給出了專業建議,比如先列出自己糾結並不太情願去做的事情,然後告訴自己這些事情是我選擇去做的,並非是不得不做的。

這種方法是化被動的矛盾為主動的接受,它會帶給人一種積極的暗示,作者提到他每天要開車送孩子上學,這使他感到麻煩。

雖然附近也有學校可上,但目前學校的教育更符合他的價值觀。只想到這一點,他又能積極地送孩子上學了。

面對神獸娃和豬隊友快抓狂?推薦讀一本《非暴力溝通》

我們可以反觀當前的現實,如果你的態度是消極的,心想現在外面情況不好,我不得不宅家裡,還得天天面對惱人的老公和孩子,說實話,無明業火還真是燃燒不盡。

但如果你的態度是正面的,你可能會感受到肩上的責任,我選擇在家,也是對社會做了一份微薄的貢獻。只有每個家庭是和諧的,社會才能穩定發展,不是嗎?

當然,也有許多家庭主婦會抱怨對自己身份的不滿,以及社會和家庭成員的不理解,像前陣子引起熱議的《82年的金智英》,道盡了多少老母親的辛酸?

面對神獸娃和豬隊友快抓狂?推薦讀一本《非暴力溝通》

面臨這樣的窘境,我們不妨換個角度來定義全職媽媽,我選擇為家庭多付出,而非不得不為這個家庭犧牲自我。抱怨苦悶是一天,陽光心態也是一天。

因此,“不得不”體現的是無力和無奈,而“我選擇”是直面的勇氣。這並非一種阿Q精神,而是更側重於考慮事物積極的一面,適當地調整自身的態度。


別壓抑憤怒,要表達需求

當生氣的時候,我們被他人勸說著“不要生氣”、“得過且過”等話。這些話無關痛癢,甚至像在教訓我們,且對減少憤怒沒有太大用。

有知名大V媽媽是這麼安慰喪偶式家庭裡的媽媽們的,每次獨自帶娃太累時,就心裡默唸“我是單身帶了個娃”,念幾遍心頭就舒服一些。

這樣的做法的確很逗,對某些老母親來說,可能有暫時的暗示作用,然而,這樣做在大多數情況下,我們只是短暫地壓抑了自己的負面情緒。

面對神獸娃和豬隊友快抓狂?推薦讀一本《非暴力溝通》

該書作者提出憤怒的核心是尚未滿足的需要,所以他並不主張忽視或壓抑憤怒,而是通過深入地瞭解它,同時表達內心的渴望。

關於如何充分表達內心的憤怒,有以下四個步驟:

①停下來,深呼吸,什麼都別做;

②想一想是什麼想法使我們生氣了;

③體會自己的需要;

④表達感受,並直接說出我們的需要。

面對神獸娃和豬隊友快抓狂?推薦讀一本《非暴力溝通》

是啊,明確表達內心的需要並不容易,在從小有淚不輕彈的男人們看來更難。之前有個爆款文說女人當了潑婦後精神好多了,其實這不是讓你撒潑大罵,更是坦誠地交流心中所想。

生活的瑣事太多,網上的信息也爆棚,所以我們的確很忙,難以抽空去了解自己真正的所思所想,也沒太多耐心去聆聽,去感受家人的真實情緒。

推薦一家人都能讀一讀書裡的內容,才能安靜下來交談彼此的需求,孩子如果從小就學會表達情緒,對他今後的人際關係頗為重要,尤其是親密關係的處理上。


面對神獸娃和豬隊友快抓狂?推薦讀一本《非暴力溝通》

當我不得不面臨家庭矛盾時,我選擇應用非暴力溝通的幾種方式來解決問題,而不是以謾罵、埋怨、說教等形式去惡化關係。

好吧,音階寫到尾聲就開始直接造句了,其實自己和廣大老母親一樣也在不斷修煉中,帶娃的過程好似升級打怪,呵呵……

最後,希望廣大的家庭能夠平安度過這段特殊的時期,媽媽們別想太多,還是多讀書來充實自己,比什麼都強~


P.S.這本書的乾貨觀點真的很多,目前僅僅分享小部分個人的理解,爭取以後聊點更多的想法~

本文圖片均來自於網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