峨山:“熊孩子”微信盜轉鄰居錢財

峨山縣富良棚鄉的老李老實本分,家有兩個兒子。因為疫情期間學校推出了網絡課程,剛上五年級的大兒子小李不好好上課卻動起了歪腦筋,其用微信盜轉鄰居錢財的行為著實害苦了老李。

老李和妻子平日裡忙於農活,顧不上管孩子學習,只是簡單地將手機交給孩子上網課用。由於缺乏父母的監管,大兒子小李逐漸放鬆了學習,整日沉迷於網絡遊戲,受網絡遊戲“炫酷”裝備的吸引,小李竟動起了歪腦筋。小李自知父母的手機微信沒有綁定銀行卡也沒有微信零錢,便把“魔爪”伸向了鄰居家不懂事的小夥伴。小李誆騙鄰居小楊拿到其爸爸的手機,剛開始他只是將自己的QQ登錄到小楊爸爸的手機上,把小楊爸爸微信錢包裡的零錢用來充值Q幣,由於害怕被發現,每次充幣後小李還及時刪除了交易提醒。過了一段時間,小李不再滿足於小楊爸爸手機微信裡的零錢,再次誆騙小楊拿到手機,通過短信驗證將小楊爸爸微信上綁定的銀行卡上的錢轉入微信錢包,再用小楊爸爸的手機登錄自己的QQ購買Q幣。通過以上方式,小李一共盜取了小楊爸爸3300餘元錢購買Q幣。

屢試得逞的盜竊行為助長了小李的貪慾和野心,他想,如若將小楊爸爸的銀行卡綁定在自己的手機上豈不更方便,想何時轉賬就何時轉賬、想轉多少就轉多少。於是,他在小楊爸爸手機相冊裡發現了其身份證和銀行卡照片後,嘗試著用短信驗證碼成功將小楊爸爸的銀行卡綁定在了自己的手機上。就這樣,小楊爸爸的銀行卡成了小李的“私人錢包”,被陸續瘋狂轉賬1萬餘元。因小楊爸爸做生意資金流動較大,一直未察覺銀行卡里的錢被轉走,直到一天夜裡一筆1200元的轉賬短信提醒才引起了他的注意。小楊爸爸立即打電話掛失了銀行卡,並打印了銀行卡交易流水才發現錢被盜了。陰差陽錯的是,因為小楊爸爸生意太忙未來得及到銀行辦理掛失手續,5天后電話掛失的銀行卡自動激活了。其間一直未放棄的小李苦苦嘗試了5天,當他發現又可以轉賬後再次故伎重演。小楊爸爸看到轉賬短信提醒後終於坐不住了,趕忙到銀行將卡掛失並向公安機關報了案。

接報後,峨山縣公安局富良棚派出所民警通過微信轉賬記錄、銀行交易流水、微信錢包交易記錄等,一舉偵破了該起盜竊案件。最終警方對小李及家長進行了批評教育,小李的父親老李將14272元錢賠償給了鄰居老楊。

該案件的發生不僅是家長疏於對孩子的關心及管教,同時也暴露出部分群眾對於錢財保管意識較弱,不能及時發現問題,或發現問題後不能及時處理導致了錢財被盜。 (畢鑫湖 葉超)

審核:李昊


分享到:


相關文章: